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反腐倡廉地位不断提升,制度化水平日益提高,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是腐败的高发期,导致腐败高发的原因涉及公务员腐败的动力、机会和成本,现阶段腐败高发的中国特色是"官商共同体现象"和"行政性腐败问题";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切实提高公务员待遇,实行"政经分离",整顿官商关系,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系统性腐败现象的高发成为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系统性腐败多发于省域、部门,以及特定利益关系群体之中。而省域系统性腐败现象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尤应得到理论与实务的高度关注。山西"塌方式腐败"案例是极为典型的系统性腐败,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山西省纪委网站公布的腐败案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腐败呈现裂变式扩散、官商勾结、地缘性、时间跨度长等特征,其深层次原因涉及权力共谋、第三方行贿人、人事权腐败、煤炭经济等多方面。治理系统性腐败的对策主要有:提高领导干部危机意识、警惕理想信念的滑坡、管好高级干部、打破选人用人中的"潜规则"、正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软阻力"等。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包括三个层面内涵: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着眼整体形势的宏观判断、阶段性的初步胜利。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判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个是经过持续的打虎、拍蝇、猎狐,形成了强大震慑,使得那些未被发现的腐败分子纷纷投案自首,使得那些想腐败、能腐败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以身试纪试法,过去腐败问题高发多发态势被有效遏制;另一个是反腐败斗争成果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可,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充足。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交通系统要从机制上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交通系统一些领导干部违纪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交通建设领域也出现了腐败易发高发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发生腐败的共同原因外,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大背景,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从新型腐败嬗变的过程与方式、新型腐败的基本特征和新型腐败的主要类型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型腐败嬗变的三个阶段:腐败个体的蛰伏期、腐败文化的内化期和腐败互联攀爬期。嬗变的主要方式包括:替代、转化和混搭。新型腐败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四个方面。腐败主体的逻辑关联:从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嬗变;腐败收益的因果关系:从显性因果向隐性因果嬗变;腐败的利益属性:从违法利益向合法利益嬗变;腐败工具:从传统化工具向智能化工具嬗变。提出新型腐败的四种基本类型:“隧道挖掘”利益输送型腐败、“俄罗斯套娃”隐匿型腐败、“未公开信息”套利型腐败和“软权力”影响力型腐败。研究证明,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型腐败占比增大是导致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和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大对新型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完善新型腐败治理的体制机制,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所谓从战略上把握腐败的特点,不是指从微观上、个案上,而是指从宏观上、从腐败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关系上来把握腐败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其重大影响。在现阶段,能否这样认识问题,关系到能否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点一,从腐败自身的活动状况看,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现阶段的我国腐败呈高发蔓延态势。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讲,利己主义思想的恶性膨胀和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7.
陈燕萍 《学理论》2008,(22):54-56
面对高校腐败型犯罪易发、多发、高发的严峻态势,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我国高校腐败型犯罪预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虎、拍蝇,形成了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是基层的微权腐败仍存量较大,在某些地区仍呈高发态势,这不仅直接侵害民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及基层的和谐稳定。郡县治,则天下安。探析基层微权腐败的衍生机制,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权力规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基层微权腐败的长效治理机制,对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良性基层政治生态的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基建腐败屡见报端,发生于基建流程的各个环节,危害和影响都十分巨大。基建腐败的手法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既有相关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自律心不强的原因,也有体制不健全,监督、惩处机制不完整的原因。因此为了遏制高校基建腐败的发生,要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腐败惩处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与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显规则机制不健全和不良“潜规则”的泛滥。腐败行为高发现象与官场不良“潜规则”的蔓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现阶段,官场不良“潜规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应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官场不良“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公仆思想淡化,世界观改造放松引起的腐败,也有来自体制方面的原因.要铲除权力腐败,则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改造,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职务犯罪呈现高发趋势,表现出集体腐败、领域集中、手段多样和方式隐蔽等特点。这是由于"三观"偏离、权力过于集中、管理不够规范、监督职能弱化、腐败成本太低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交互开放、快捷及时、信息海量等典型特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重要平台。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其在廉政教育、制度构建和制度执行、权力运行监督、举报惩处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将做深入研究,以期为有效预防和监督高校职务犯罪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腐败案件呈现高发、多发趋势,腐败分子利用制度漏洞构筑腐败链条,导致腐败的形式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政府形象。近年来,党中央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虽取得明显成效,但新形势下腐败问题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也对反腐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廉政文化研究》2010,(3):94-95
政府采购腐败风险是政府采购权力的行使者违背政府采购制度基本原则,使政府采购的实际结果与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相偏离的可能性。具体可表现为职权划分的腐败风险、制度执行的腐败风险、方式确定的腐败风险、信息发布的腐败风险、人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等形式。其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腐败滋生的漏洞;政府采购权力本身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15.
程凡 《学理论》2012,(19):57-58
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治腐败必要而有效的措施,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政府信息公开的趋势,从权力运行、权力制约和权力主体等方面论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对于防治腐败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集体腐败的过程模型是美国学者解释集体腐败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注重集体腐败的过程特征研究,核心思想强调由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决策和行为过程造成当事人在不知情或者不知觉的情况下非理性涉入腐败。基于集体腐败的过程模型,公务员集体腐败过程主要包括集体腐败始发阶段、公务员顺从阶段、腐败行为的社会化和制度化阶段、公务员理性的腐败后果分析与行为选择阶段等四个阶段,分析公务员集体腐败过程参与,公务员参与集体腐败过程,除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缺失、防腐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还归因于官僚制行政组织所固有的缺陷:从理性的无知、目标的替换、合法性秩序认同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程序控权乏力是导致政府采购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政府采购在程序上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采购程序规范不统一,招投标程序设计不当,缺乏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程序。防治政府采购腐败应坚持的程序性原则包括: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强化程序控权有效防治政府采购腐败的途径是:决策、执行、监督程序分离,规范政府采购审批程序,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程序,优化政府采购公益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李雪勤编者按:从治标为主转到标本兼治,通过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深化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是党的十五大后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思路。本文提出,我国正处于消极腐败现象的高发阶段,改革不到位给体制性腐败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正在逐步走出腐败高发期,开始进入腐败高发的降减期,准确地说,正处于腐败高发降减期与高压反腐阵痛期相互交织的阶段。可以预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取得成效,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有望"走出腐败高发期",到2020年左右可望度过"高压反腐阵痛期",进入党纪国法制度强制与公民本能反腐良性互动期,到2030年进入反腐红利集中释放期,伴随着这一进程,到建国一百年前后进入"反腐倡廉自觉期"。当然,这样的前景研判,在具体的时间点上不必以哪一年搞一刀切,这里所说的"期"相互之间有交叉,尤其是反腐红利的释放,实际上是一个缓释与集中释放相统一的过程。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随着依法从严反腐的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0.
权力腐败的实质就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就是公有权力的私有化、商品化.权力腐败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权力腐败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只有认识清楚这些原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