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日益常见。在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进行认定时,应先考虑其是否符合侵权构成要件,但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必然有不同于一般版权侵权之处,可结合超链接这一典型的网络行为对网络版权侵权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2.
网络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各国的法律体系受到了一系列挑战。与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相一致,网络侵权案件也在不断增多,侵权主体、侵权之样态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网络作品版权侵权行为中,由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身份不同,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形式也不应相同。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为个人计算机提供上网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3.
潘志玉 《工会论坛》2008,14(2):141-142
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是网络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网上版权的侵权行为客体具有无形性,侵权造成的损害后果具有相对不确定性,由此导致侵权行为的认定十分困难。网络内容提供者作为“信息控制者”,负有审查信息合法性的注意义务,应当承担无过错的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保护体系必须顺应网络时代下利益平衡的要求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变革,以求既维护著作权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又良好地维系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前人们在线下才能欣赏的视频、音乐、文学作品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中传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版权纠纷.网络版权纠纷相较传统版权纠纷更具复杂性,而法律具有滞后性,且当事人维权也很困难,因而造成侵权人大行其道的局面.域名纠纷有ODR高效便捷的解决方式,对于网络版权纠纷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运用ODR模式解决网络版权纠纷是有理论和现实可能性的.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之一即为网络著作权纠纷,ODR是可以作为版权纠纷的引流机制,形成多元的网络版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是网络作品的突出特点。网络作品的版权具有传输权、权利标示权、反解密权等新内容 ,但也应受到相应限制。网络作品的交易通过网络完成 ,应当通过立法、管理、技术措施强化对网络作品版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于1990年,没有也不可能规定网络版权,这就使人民法院在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22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本文试图结合国际通行作法尤其是美国1998年<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以下简称为DMCA)关于ISP版权侵权责任的有关规定,具体分析<解释>关于ISP版权侵权责任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网络上版权的问题已经引起司法界和理论研究领域的普遍重视,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不绝于耳。该文从法理层面对网络上版权加以分析,深入探讨有关的法理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几项立法保护建议,从立法角度对网络上版权问题加剖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侵权责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网络空间一种十分重要的主体。正确界定其版权侵权责任对于充分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侵权责任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是通过判例法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立法也在发展,其中尤以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为典型。国外在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侵权责任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网络版权作品使得国际版权贸易从单一的纸质贸易形式转向无纸化贸易。版权的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更加普遍 ,由此引起了国际私法领域对于国际网络版权贸易管辖权的不同主张。其实 ,在版权贸易合同方面传统的“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仍然具有适用的价值 ;在侵权方面“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以及由其引申出的“有目的利用”原则显示出了其在网络环境中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层出不穷,多数学者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划分为上载、转载及下载侵权三类,但这样的分类方式不能囊括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所有类别。本文按照侵权的主体、内容和行为将网络著作权侵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如果具有独创性,可能被认定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广告语著作权侵权行为成立是认定侵权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可采用"实质性相似、接触、排除合理的怀疑法","思想表达二分法","抽象、过滤、比较法"等方法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行立法保护,但从司法实践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是一个难点。本文在总结国际上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主要方法:“思想、表达二分”法、“实质性相似+接触+排除合理解释”法和“抽象-过滤-比较”三步判断法,并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限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如何构筑版权保护体系是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认为应当从法律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角度来实现对版权保护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普及,免费又方便的资源,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但可能造成著作权侵权问题。网络使用者应有尊重他人著作权的基本观念,注意网络资源是否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以避免侵害他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含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的含义是研究侵权行为法其他问题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侵权行为的构成、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等一系列问题的界定。但是目前在我国法学界对于什么是侵权行为,看法尚未完全统一,因此,应加大对该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著作权法的冲击是巨大的 ,网络环境下 ,现行著作权法急待修改 ,而修改的主要部分就是合理使用制度 ,应当进一步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使网络和著作权的保护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身损害行为带来的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人格利益补偿与财产性利益的补偿。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人格下经济利益的补偿在认定标准上的地域差异,使民事主体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整也造成民事主体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要件在网络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要件的认定与一般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相比而言较为疑难.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要件的准确认定应结合其在网络背景下的具体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采取了以归责要件为核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立法模式。此种立法没有充分注意到免责要件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限制作用。它仅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主要保护客体,而对其他权利缺乏周全保护。为克服这种弊端,宜采取目的性解释的方法来理解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免责条款与归责条件之间的关系;在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之前,应优先考虑免责条款适用的可能性。建议制定以免责条款为核心的网络特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