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亮 《世纪桥》2013,(14):32-33
高校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整个高校乃至社会的道德风气,是高校道德建设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思想合格、能力过硬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能否在新世纪让我们的国家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两方面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规律,加快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规律,加快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饶 《奋斗》2001,(1):37-37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必须把领导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要从战略高度,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领导人才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培养,因为青年干部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重任,青年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每一名青年干部都应从大局着眼,认清责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此,青年干部健康成长应注意做到“十要”。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以及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认真分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本文结合广东省实际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年寄语     
当您收到这期杂志时,我们已经告别1996年,《宁波党政论坛》也将要17岁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我们编辑部全体同志向16年来关心支持我们刊物的各级领导、广大读者和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大家新春愉快!16年来,《宁波党政论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刊名从《学习与研究》到《宁波党校》,又在1994年更名为《宁波党政论坛》;我们的读者范围从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队伍,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我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人才兴业”的发展战略。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我们需要摸清吉林省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特别是我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的制约性因素及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把宁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宁波的市情特点出发,立足于国际大背景而提出的伟大目标,是基于对市情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揭示的发展趋势所规划的宏伟蓝图,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既是一个以港兴市的港口发展目标,又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综合目标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目标概念。也就是说,这一奋斗目标,既要求我们做好充分发挥北仑深水良港优势这篇文章,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东方的鹿特丹;又要切实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今天,在历史的时针指向新世纪、新千年的时候,更加重视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从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分析。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这个关键时期,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0.
刘元辉 《求贤》2011,(12):8-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突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点.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迫的也是人才。能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人才观和建设和谐社会都要求构建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成都市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对构建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生互促,创造成才和谐环境在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目标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五支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亮点带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成都人才队伍的主体,确立了这两类人才在成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大力加强农村实…  相似文献   

13.
石英 《求贤》2010,(2):46-47
近几年来.天津市规划局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局重点工作目标中.多次召开人才建设、人才中长期规划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尤其是局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人事人才工作者既是鼓舞又是促进,促使我的进一步思考。采取措施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把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个根本性课题。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相似文献   

15.
孙志忠 《实践》2011,(7):47-48
高层次人才集中代表着一个地区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或规定,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为依托,形成了一支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在步人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搞好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人才资源开发,对于保证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完成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科教兴鲁,人才为本。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首先,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  相似文献   

17.
人才建设事关部队建设全局,是部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举.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出人才对于军队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和科学性. 一、与时俱进,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 在不同的时代,对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有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克服在人才问题上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人本、整体、长久三种意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活跃,合作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随着宁波对外经贸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如何寻求外经贸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问题谈点认识.一、宁波与非洲经贸合作存在的互补优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能否实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宁波与非洲各具独特优势,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是进一步拓展宁波对非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宁波党政论坛》从1979年创刊到现在已经100期了.这段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空前活跃,真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宁波党政论坛》这个时期发表的论文,从理论思想的高度探讨了我国、我省,尤其是宁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课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100期所经历的18年时间里,《宁波党政论坛》读者范围从党校系统发展到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及大专院校;作者也  相似文献   

20.
王绍俭 《新长征》2006,(7):34-35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迫的也是人才。能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成败。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抓在手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