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群 《今日广西》2007,(14):19-20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义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死亡     
死亡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因为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而且必将经历的一个生命过程。正因为是每个人都必然面对的,所以更有认真思考的必要。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死亡本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古往今来,只听说过长生不老的神仙,没人见过永生不死的人。 通常而言,死亡大致可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是2009年10月1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世界上所有中国的朋友们而言是个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在过去的60年,中国经历了  相似文献   

4.
宋丹丹的一本《幸福深处》,引起许多人对幸福的再思考。她对个人情感经历的倾情诉说和反思,给读者特别是历经婚姻坎坷的女性朋友以启发和借鉴。宋丹丹是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明星,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曾经历过离异女人所要面对的一切。她通过渴望幸福、寻找幸福和得到幸福的经历告诉人们,幸福来  相似文献   

5.
苦难的瞬间     
苑迪 《中国减灾》2008,(4):F0003-F0003
2007年,对于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是安乐、幸福的一年。但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苦难,抑或为在苦难中的亲人担忧的人们来说,这是漫长的一年。难忘而又苦涩……  相似文献   

6.
章娅 《乡音》2011,(6):1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有过多种诠释,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生活美满、精神充实。可能在一些精英群体的话语体系里,幸福来源于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幸福更多的来源于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里,有安身立命之居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工  相似文献   

7.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60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是精彩瞬间。但对于杭州机床厂八级锻工过祥生一家来说,却经历了共和国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1948年,大儿子过金大在江苏无锡出生,1950年随父亲过祥生来到杭州,随后过家7兄弟在西湖边幸福成长,见证着当车间主任的父亲,用心血和汗水将一台台合格的机床送往四面八方,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Baidu搜索关键词栏输入“文革周年”,查询结果为“您输入的关键词可能涉及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去掉“周年”,结果也一样。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而言,不能够得知的也就是不知道了;而对于那些曾经年轻,曾经革命过的人而言,有些事情即使过去了,也还有许多的回忆埋藏在心底。就像爱上绿军装,就像小时候那一段段纯粹的友谊。这些珍贵的回忆,与情感有关,与时代无关。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31)
正"幸福,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最真实的自己。也正因为如此,幸福不是瞬间的美好,而是一种生活的沉淀,需要你不断地思考与自我认识。"这是民营企业家吴俊的幸福观,带着思考,他直面生活与事业中的种种挑战。你觉得能让自己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觉得自己正处于幸福之中吗?对于五年后再次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吴俊而言,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2,(20):61-61
社会是一所学校,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苦难的教育,一个人就不知道苦难为何物、幸福是什么,就不能真正深刻地了解社会,也不可能智慧地忍耐苦难甚至躲避灾难,更不能彻底感悟人生。苦难能使自己奋发,苦难能促自己成熟,苦难能使自己坚强和刚毅。大凡一个成就伟业者,总是先要经历一番磨难。没有苦难关,何来成就感。历经苦难,则须坚信还能创下大业。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最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感恩。譬如一个人离开父母独自去闯荡世界,自己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苦难,也能够体会  相似文献   

12.
花香满径     
巴克莱 《今日广西》2007,(21):70-71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这时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3.
对于"职场空窗期,你有过吗"的调查结果显示,93.02%的人曾经历过这一特殊阶段。既然这么多人都曾经历过职场空窗期,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职场空窗的?36.97%的人认为在这一阶段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懒惰;26.05%的人认为遭遇职场空窗很正常,人人都会遇到;21.85%的人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专家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职场空窗,我们都要积极对待人生的这段经历,或放松心情,或学习充电,把它作为自己下一步求职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14.
留言板     
每个人都曾有过失败,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苦难,对于奋斗者来说,这是一种财富,是一块垫脚石;对于懦弱者来说,则可能是深不可测的沼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只要认准方向,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能轻易地回头,更不因在乎  相似文献   

15.
一项调查表明,国民的幸福指数普遍较低,而且城市人感受到幸福的指数远远低于农村人,这个调查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农村人的生存环境比城里人更好,但幸福与金钱、地位以及其他社会环境都没有太大关系的说法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对于幸福的念想,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我觉得,幸福的概念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是存在于个人内心的一种感悟。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采访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领舞邰丽华。邰丽华是个聋哑人,全靠手语与人交流,当主持人朱军问她今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这个美丽的女孩打着手语告…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4,(5):16-16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贫困地区而言.城镇化首要任务是脱贫致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琼海市按照“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发展策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做出了有益探索其本质就是在保留本地生态和尊重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省委书记罗保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求索》2011,(1):110-112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那里,幸福被解读为一种完满的美好的整体生活,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幸福的,人活于世,幸福是其最完满最理想的归宿。当代美德伦理学是在生活整体的层面上设定幸福的内涵,理解幸福的意义的。而对于人们追寻幸福,把握幸福的方式,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应该采取逆向追问的方式,来判定哪些价值是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幸福,最重要的是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运气则是处于边缘位置的。  相似文献   

18.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4,(10):61-61
正幸福和痛苦就像一对孪生子,拥抱幸福时也要拥抱痛苦。幸福与痛苦是相较而言的,痛苦使人成熟,幸福使人陶醉。痛苦与幸福常常相伴而行、相辅相成,追求中会有痛苦,痛苦中孕育着希望,希望中藏有幸福。驱赶了痛苦,幸福也就不翼而飞。人生功成名就,是否就意味着幸福?不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时光进入2009年12月底,京城遭遇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股寒流,温度骤然降至零下十几度。李庄案以这样一种方式曝光于公众面前,对于中国众多正在办理或曾经办理过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们而言,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对于个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过一种节约型的人生。在杂志、报纸、媒体大肆宣传这样或那样的消费品、奢侈品,在商家们鼓吹“宽HOUSE”和奢欲生活的当下,物欲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负担。其实,在忙碌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之后,我们真的感觉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么?有的人社交节约、消费节约、精力也节约,他们可以从容地住在小房子里,享受着简单而愉悦的节约型人生,不为物欲焦灼困扰,奔波操劳,这才是真正的大器人生。节约型人生,是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自己给自己松绑,节约心情,悠客生活,自觉远离繁华和喧闹,静享照进内心的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