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潮圣 《法制博览》2023,(12):148-150
司法社会工作对刑事案件诉讼审理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尤其是对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要针对性地发生转变,因此本文研究了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通过研究司法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管理的必要性,论述了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将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功能定位为矫治帮教、社会调查,为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司法系统和社会工作系统共同的责任。通过对我国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实务层面的拓展进行梳理,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参与到青少年犯罪问题治理的实践呈现出"以制度为中心"的特征,造成了服务提供的碎片化,并进一步阻碍了青少年犯罪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犯罪问题治理过程中的专业作用,要求构建"以罪错青少年为中心"的一体化的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同时,需要注重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的完善、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少年司法"两条龙"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是,其效果并不必然是有效的。其效果具有潜在性、局限性,为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就注意其延伸性和有机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犯罪矫治工作不再是司法人员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也可以加入进来。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知识并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应当积极介入到未成年人犯罪矫治工作中去。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矫治领域的不同,要求社工采用专业的科学的介入方法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后的成功教育和挽救是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探索借助多元力量,积极进行司法矫治,逐渐被一些司法实务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基于垦利县法院探索实行的“判前心理理疗”和“判后审矫衔接”两项制度,就人民法院帮教犯罪青少年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阿德勒论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虽然他没有专门写过一本青少年犯罪的书,但他在很多著作中都论述到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他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强烈的自卑感及不正确的补偿引起的。有些青少年由于身体缺陷等原因,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以及他们没有合作之道的训练,因此,就以打架、偷盗等不正确的方式来补偿,慢慢走上犯罪的道路。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也论述了预防和矫治措施。他认为,惩罚是无效的,只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才是有效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与常人相比,缺陷的社会化,特殊的犯罪、监禁改造经历,常常使罪犯面临更多的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异常。同时,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为人类个体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具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因此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其中,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否合理利用、正确操作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和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加强,社区文化娱乐场所的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法制教育的优化,社会帮教和社区矫治工作的开展,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日益突出,如何通过审判工作矫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了充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洛阳中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对少年审判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历经二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