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宁 《法制与社会》2011,(3):269-270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竞业限制对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良好运行,维护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能够起到积极有力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竞业限制由统一法律规定,只是近两年的事,在此之前,竞业限制义务系由各区域地方以地方性法规以及部门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由于区域经济、社会条件、法制需求的限制,各区地均有所不同。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者流动权利的得以明确与扩大,人才流动的区域势必随之亦进一步扩大,社会机制的全面统一趋势,不可避免地产生新旧法律规范的冲突。同时,正因为《劳动合同法》适用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统一可行的适用体系,法律规范存在规定原则、实用缺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论竞业限制     
李凝未 《法制与社会》2011,(20):107-109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明确竞业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分析并阐明竞业限制与竞业禁止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指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而结合案例提出竞业限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建议。其目的是促进人们对"竞业限制"的正确认识,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法律取得更加公正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和法宝.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手段,来达到保守自己企业商业秘密和维持自己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规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本文试从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含义、内在本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司法实践、国外的相关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剧烈并导致人才流动加快。许多用人单位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员工在职期间的保密义务和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义务,来保护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但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劳动者的权利,特别是竞业限制,由于其关乎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甚至关乎劳动者的生存权,所以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应纳入劳动法讨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出了规定,竞业限制协议如何在利益的冲突中实现平衡,从而被双方所接受呢?本文就竞业限制协议应遵循的合理性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离职后竞业限制法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却也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生存权。要解决平等就业权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应遵循诚实信用、平等、合理原则,也应坚持基本生存权优先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目前,中国竞业禁止制度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了司法实践的裁判不一和混乱。本文提出了竞业纠纷实践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并且试给出了相关的具体法律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公证业务。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重点要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权利主体,应存在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义务主体应严格限制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的范围内。在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对其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的地域,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补偿,违约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8.
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公证业务。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重点要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权利主体,应存在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义务主体应严格限制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的范围内。在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对其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的地域,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补偿,违约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合同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合同是指单位或雇主为保护其商业秘密,利用劳动合同条款或劳动合同形式的契约与员工约定的限制员工在任职期间或离职以后与本业务竞争的协议。此种新型合同已成为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此种合同具有从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从合同。我国应该在劳动法或合同法中对竞业限制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此类合同纠纷处理中应确立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申请财产保全和颁发禁令制度  相似文献   

10.
竞业限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尽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可以适用违约金条款,但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的情形却未有明确规范;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以及竞业限制协议中补偿约定不明、用人单位未依约支付补偿时的违约责任争议不断.应当通过立法对在职期间竞业限制的违约金约定予以确认,允许约定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金,对竞业限制补偿的金额和支付方式完善,明确竞业限制协议的解除权.  相似文献   

11.
郭蕾 《法治研究》2010,(1):18-23
如同其他行政权力一样,行政决策权如果缺乏法律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成为脱离社会的力量,造成国家、组织和公民的损失,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行政决策法治化应遵循决策学的主体限制原理、程序限定原理和行为控制原理。构建行政决策权的制约机制,就要建立政府行政决策失误责任法律追究制度,规范和优化政府决策程序,以及完善政府决策监督体系,使各种制约因素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许彩云  付立华 《河北法学》2007,25(6):149-153
检察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检察权进行定位,结合检察实践,从内部制约的角度对检察权的制约机制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其性质与内涵,分析了检察权内部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主张从司法权和法律监督权两个方面来完善检察权的内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转型时期政府决策权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同其他行政权力一样,政府决策权如果缺乏法律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成为脱离社会的力量,造成国家、组织和公民的损失,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决策法治化应遵循决策学的主体限制原理、程序限定原理和行为控制原理.构建政府决策权的制约机制,就要建立政府决策失误责任法律追究制度、规范和优化政府决策程序和完善政府决策监督体系,使各种制约因素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4.
论破产程序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世虎 《河北法学》2006,24(8):24-27
担保物权的优先性在民法中不可质疑,但在破产程序中,尤其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则受到诸多限制.这种限制系破产程序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同时也是破产法立法价值嬗变的结果.基于利益衡平原则,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必须合理,我国这方面的立法尚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借鉴西方权力制衡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应坚持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一案例谈间接实行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男,39岁,轻纺城13号摊位业主,住某市江干区和平街6号。1998年3月6日,王某为争生意与邻摊的华某争吵并相打,王某在相打中自感吃亏,遂怀恨在心,伺机报复。3月10日,王某看到华某的儿子一个人在马路边玩耍,想教训一顿华的儿子,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孩犯法,就叫来自己的12岁的儿子替父报仇,在父亲的怂恿下,王某的儿子拿起菜刀,砍向华的儿子,致其重伤,后经群众帮助送医院抢救,华的儿子终因流血过多而死亡。二、分歧意见第一种观点,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教唆犯,其理由是:主观方面,王某有故…  相似文献   

17.
比例原则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例原则调整两类关系 :国家活动中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公民的自由权利与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以此为据分析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诉国家发改委政府药品定价案 ,可知国家发改委的定价行为不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我国行政法应注意到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重大差别 ,引入比例原则而废弃合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徐军华 《政法论坛》2021,(2):90-102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的广泛适用反映了"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关系的失衡,面临着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诘问。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只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及相关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等国际条约的框架内实施才具有合法性;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实践中的效应使其合理性遭到质疑。为了进一步维系"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二者的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软法"性国际文件,然而,其执行力依赖于成员国的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我国应在维护WHO权威及PHEIC创立的制度初衷的前提下,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合法合理应对和适用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Despite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addressing the ability of women and racial minorities to successfully perform the policing function, there have been virtually no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s of non-white female officer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evidence showing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xperiences of minority women within the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 resembles that of white women and that at other times it is similar to that of non-white men, but that in general the non-white women encounter a combination of both race and sex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