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大汉’何时才能东山再起?”去年第五届全运会后,全国各地的许多体育爱好者投书山东,向在这次体育大赛中几乎全面失利的山东体育界提出了这一期望。山东体育代表团曾派出二百三十二名选手参加第五届全运会,论人数,在三十一个代表团中居第六位;但他们在二十五个项目的二百七十七枚金牌中,仅得到四枚,比上届少了十七枚,获金牌总数由上届第九位猛降到第二十一位。足球队从上届冠军跌到第十一名。举重队由上届总分第一落至第七。原来占有优势的田径项目,只获一枚金牌,无一人破全国纪  相似文献   

2.
阿源 《瞭望》1990,(41)
中国运动员邢芬勇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拉开了第十一届亚运会金牌大战的帷幕;开赛第一天,中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八枚金牌,其中女子得了五枚;在女子举重比赛中,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囊括了这项竞赛的全部9枚金牌……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女子运动项目的雄厚实力。 中国体坛这种“凤先飞”的格局,也是亚洲体坛所走过的道路。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亚洲女子以其智慧和灵巧,在世界体坛上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亚洲的女子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健儿在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以取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奖牌总数列第4位的空前战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此,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舆论也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 如果说,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由于苏联和东欧体育强国没有参加,我国选手那次取得的15枚金牌的“含金量”都需要打折扣的话,那么,这次夺得的16枚金牌却是货真价实的。因为本届奥运会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优秀运动员参加,是近16年来唯一未遭受抵制的一届。  相似文献   

4.
如寄 《瞭望》1986,(20)
一九八四年,当中国举国沉浸在第23届奥运会上15块金牌的喜悦之中时,人们对另一件重大的体育事件几乎完全忽略了:在该年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只拿到一枚金牌。 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少年乒乓球队在第二届亚洲锦标赛中,男子项目再一次全部失去,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常、失态的情况震惊海内外。 作为“长盛不衰二十年”的中国“国球”,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似有“四面危机”、  相似文献   

5.
第24届奥运会战幕即将拉开,各国体坛精英云集汉城,围绕237枚金牌,诸强之间将有一场激烈拚搏。 此间行家们分析:苏联队在本届盛会中将夺得50枚金牌而执牛耳;美国、民主德国将争坐第二把交椅,鹿死谁手,尚难预料;紧追其后的,将是保加利亚队和罗马尼亚队为争第4席而缠斗下去;中国可望夺取12枚金牌而排名金牌总数第六。  相似文献   

6.
春节刚过,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办公室的同志就高兴地向记者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系的学员最近获得了两枚“金牌”:学员李存葆和宋学武分别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第七届全国短篇小说评选奖第一名。 和李存葆、宋学武同时在这个系学习深造的共有三十五名男女青年军人。他们是一群有才华的军事文学新秀。  相似文献   

7.
捧着16枚沉甸甸的金牌,中国健儿凯旋了! 巴塞罗那的奥运金牌,每枚重8盎司,造价为195美元。金牌,当然归运动员个人,金牌之外,还有重奖。 早在出征巴塞罗那之前,国家体委即已明确宣布:夺金牌,奖8万元;摘银牌,奖5万元;获铜牌,奖3万元……依次类推,即使获第八名,也奖3千元。 但是,就在中国金牌运动员乘坐美国“卡迪莱克”轿车前往人民大会堂与江泽民总书记碰杯之时,一笔又一笔巨额奖金,被宣布授予中国体育健儿。国家体委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25届奥运会,我们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奖牌总数和金牌数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二是凯旋之后,海内外各界的捐赠与奖励,其规模之大,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给体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重大比赛中捷报频传。1984年我国体育健儿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5块金牌的好成绩。1986年在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上,又一举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超过了日本和南朝鲜,跃居亚洲体育强国的行列。去年在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并以183块金牌的优异成绩将亚洲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改革开放结出的丰硕果实,也凝聚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奥运会上,中华体育健儿以骄人的战绩,向新中国的51周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共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在参赛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三位。这是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成绩的重大突破。在竞争激烈的奥运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展示了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奏响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跨世纪强音。 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主旋律。新中国体育的指挥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就是依靠这种精神白手起家,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些体育项目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赛场上捷报频传,真是满场好戏观不尽。由辽宁著名教练马俊仁培养的“马家军”姑娘们连续刷新女子1万米、1500米、3000米跑世界纪录的惊世之举,自然成了头号新闻,令海内外为之震惊。而北京12岁的童星王睿战胜奥运会最年轻的冠军之一、湖北15岁的跳水名将伏明霞,上海  相似文献   

11.
长弓 《侨园》2022,(4):34-37
<正>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花滑“葱桶组合”隋文静、韩聪最后一对出场,凭借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刷新了国际滑联双人滑总分世界纪录,他们拿到了搭档15年来的第一枚奥运奖牌,也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本届冬奥会的第九枚金牌。这对“背靠背战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代表全球最高体育水平的奥 运会,是对世界各国体育实 力最权威的印证。截至9月28日,中国奥运健儿已经夺取了26枚金牌,超过了历届奥运会。这一骄人的战绩,印证了我国体育的进步。与这一进步同时被印证的,是我们成熟的民族心理。 这种成熟首先体现在对夺取金牌 目标的制定上,决策层能盱衡全局,知 己知彼,制定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国家体育总局的负责人就通过对我国体育的总体水平和世界体育水平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在确保16枚金牌的基础上,力争夺取20枚左右金牌的目标。在…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头一回在中国举办,咱们的开幕式,大鼓小锣一出场,就把中国观众和老外们都给“震”了。邢芬和其他中国选手,又把头一天比赛中的第一块金牌和前八块金牌全给捧了回来,这成绩可是太令人振奋了。要说我们这些老体育工作者不激动、不自豪,那不可能。您瞧,这两天有人问我,中国代表团在这届亚运会上能摘回多少枚金牌,依我估算,得超出130枚,说不定还能超出140枚呢! 咱们中国人头一回办亚运,真是花了大本钱,下了大功夫,可依我说,这值。中国是世界大国,人又那么多,体育事业要是总也上不去,那就与大国的身份不相符。您让我说说亚运?那我就结合着我的职业和工作来说说。咱们的选手在亚运会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4,(35)
国内及对外关系13日△我国体育健儿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共取得十五枚金牌,八枚银牌和九枚铜牌。国务院致电我体育代表团,祝贺他们赢得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十四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回到北京。十八日,赵紫阳总理设宴欢迎代表团。十九日,首都隆重集会,向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授奖。△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于七月下旬在听取铁道部党组的汇报时指出,“七五”期间铁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任务是:精打细算,节约投资;改进经营,扩大运量。  相似文献   

15.
阿源 《瞭望》1992,(32)
至8月4日止,中国健儿在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已经夺得15枚金牌,19枚银牌,14枚铜牌,以金牌数、奖牌总数暂列第四位的战绩,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总数全面超过汉城奥运会的宏愿。这一结果令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倍感骄傲与自豪,然而,令人难以置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4,(32)
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取得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块金牌后,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发奖时祝贺说: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相似文献   

17.
辽宁体育赶超韩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系列的大赛成绩统计表明,辽宁竞技体育的实力在国内是最强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辽宁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遇到困难,对体育的支持减弱,辽宁地方财政收入和对体育的投入不如东南沿海一些发展快的省市,但为什么竞技体育仍能不断创造辉煌呢?带着疑问,记者对辽宁体育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剖析。  相似文献   

18.
谢荣 《瞭望》1994,(19)
莫斯科专电 在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上,俄罗斯运动员的天才表演和拼搏精神再次令全世界叹服。因为他们夺得了本次冬季奥运会的1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比原苏联上届冬奥会的金牌总数还多3枚。而这个成绩是在经受了近两年国家解体的剧烈震荡、经济危机连年加剧的情况下取得的。 俄罗斯体育运动何以能在异常的困境中保持世界高水平的呢?记者于近日走访了俄国家奥委会副主席亚历山大·科兹洛夫斯基。  相似文献   

19.
“马家军”去年8月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三项世界冠军,在第七届全运会上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在第五届世界杯马拉松赛上囊括了个人前四名和女子团体冠军,王军霞又获欧文斯奖,这确实是令炎黄子孙为之振奋和骄傲的事。 “马家军”成功了,靠什么?我们各行各业应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现在的宣传把着眼点放在物质上的似乎多了些。且看:马俊仁以1000万元把营养配方转让给广州今日集团,成为1994年中国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1,(44)
例一:由两个县办小厂组合起来的河南周口味精厂,仅用8年时间,就创造了令人钦羡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居全国同行之首,“莲花”牌味精先后获得省优、部优称号和国内的7枚金牌、国际上的2枚金牌,英、法、德等国客商陆续登门求购。 他们的奥秘在哪里?其中之一就是,全厂职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