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慧 《中国司法》2014,(11):54-56
正我国共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大部分残疾人经济状况都比较差,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在遇到矛盾纠纷寻求法律帮助时又难以支付高昂的律师费用,因而急需获得法律援助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经济困难的残疾人作为一个特别需要给予关注的社会群体,是法律援助的重要服务对象。1996年,司法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构建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君玲 《河北法学》2012,(4):94-100
构建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是残疾人权益保障事业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残疾人福利保障的立法体系仍未建立,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对各类残疾人福利的保障有欠平等,国家责任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今后,应科学构建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体系,明确保障残疾人福利权理念和维护残疾人的尊严之理念,贯彻残疾人福利保障的国家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给予支持和协调 ,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供物质保障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 ,使人们能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并给予残疾人以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帮助 ,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满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要求 ,还需大力健全和完善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把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化。 1990年 12月颁布的《残…  相似文献   

4.
构建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是残疾人权益保障事业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残疾人福利保障的立法体系仍未建立,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对各类残疾人福利的保障有欠平等,国家责任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今后,应科学构建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体系,明确保障残疾人福利权理念和维护残疾人的尊严之理念,贯彻残疾人福利保障的国家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玉娥 《中国法律》2006,(6):28-29,90-93
中国大陆有6000多万残疾人.有50多部法律直接涉及残疾人的某些特别事务,其中有20多部比较重要的法律对残疾人权利作出了专门规定,有作为国家根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有关於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有劳动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继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对於发展残疾人事业和保障残疾人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劳动问题,是残疾人问题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解决残疾人的劳动问题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则是解决残疾人劳动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最近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劳动部等七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编制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已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包括《残疾人劳动保障条例》在内的四项法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加强残疾人劳动保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就业是民生问题。我国残疾人在就业中经常遭到歧视,各类残疾人的就业率低,劳动保障程度差。已有的《残疾人保障法》中有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没有具体完善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法律救济措施,导致形同虚设,故构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框架是我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迫切需要。本文关注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在分析国际条约要求与借鉴发达国家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的基本问题,以期健全完善我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框架,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  相似文献   

9.
宋健 《法制与社会》2013,(25):264-265
残疾人权利问题是人权领域当中具有很高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对残疾人权利的保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我国残疾人的权利保障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8,(11):73-73
我国已经有1524万残疾人在政府主导的“康复工程”中,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国残联的有关负责人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计划。  相似文献   

11.
赵大程 《中国司法》2011,(12):11-13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做好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司法部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把服务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出台相关政策和有效措施,推进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等工作深入开展。吴爱英部长对做好服务残疾人工作多次提出要求,明确指示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工作,使残疾人等更多困难群众平等享有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民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工委:为切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制定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1,(12):5-5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日前发布。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主题.因工作职责关系,我有幸参与、联系全省的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事业有了多次和深入的接触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权利应该受到法律保障,并且应当有有效的法律救济确保其权利的实现。我国以残疾人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专门立法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但仍凸显出法律实践困难,法律救济制度不成熟等问题。应完善法律救济体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维权意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必须对残疾人就业实行特别扶助。我国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得到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的确认,但是,我国残疾人在实现劳动就业权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残疾人总体就业水平低,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滞后,以及就业扶助措施不到位等。为了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残疾人就业扶助立法,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民生,提高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就业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针对残疾人的歧视性就业,侵害残疾人劳动权利的事件也屡有发生,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法律保障机制,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美国特殊教育辅助技术的立法以及对残疾人法中涉及到的辅助技术的分析,本文认为美国残疾人辅助技术法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对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有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北京市残疾人法律大讲堂"活动启动暨残疾人法律宣讲团成立。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残疾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育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维权工作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残疾人的  相似文献   

20.
何艳霞 《法制与社会》2011,(21):246-247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虽然已经形成初步的法律体系,但缺乏针对残疾人的专门立法。制定和完善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专门法律法规,可以从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统一的残疾标准、制定有关康复的专门法规、制定有关无障碍的专门法规以及制定反对残疾歧视的专门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