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部分企业完成股改,中国股市将进入后股改时代, 更多的市场选择与更多元的投资理念,既可能带来危机四伏的陷阱,同时也隐含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论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银行制度经过几次阶段性变迁,现进入到股份制改造阶段.与国外商业银行制度竞争力相比,我国股改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竞争力仍比较弱.培育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制度要素拥有量、健全制度实施机制、开展制度创新设计、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和实施国际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善待经典     
桃源 《瞭望》2004,(22)
近年来,影视界刮起了一股改编“红色经典”之风。上个世纪展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奋斗历程,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自我奉献与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等部分行业景气的回升,市场上开始出现上市公司虚减利润操纵市场的迹象。股权分置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截至2005年9月底,正式宣布进行改革的上市公司总量已经有144家(其中有45家公司已经初步完成改革),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已达市场总水平的17%左右。按照当前每周20家公司参与的速度推算,到2005年底,将有近400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届时,它们的市值将超过市场总量的40%。可以预期,到2006年中期,股改将进入收官阶段。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7,(35)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先行者,中国建设银行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迈出新步。日前,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它清晰地刻划了建设银行  相似文献   

6.
袁元 《瞭望》2004,(12)
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改革要取得真正成功,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转变机制,真正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记者招待会上,深谙中国金融改革艰辛的温家宝总理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对中行建行股改的坚定决心:“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7.
借股改东风,资本市场在短期的震荡调整中日益“春暖花开” 4月24日,上证综合指数一路单边上扬,走到了今年以来的高点——1429.06 点,前4个月的最大升幅达到23%。特别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开放式基金受到有史以来的最大额净赎回,IPO、再融资即将开闸,“新老划断”即将实施,QDII放行,  相似文献   

8.
张辉 《瞭望》2008,(44)
在农行股改的十六字方针中,商业运作和面向三农非但不矛盾,反而有利于中国农业银行成长为中国最具综合化水平银行 10月21日,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的第十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标志着中国农业银行迈出了股份制改革关键的一步,也预示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收官之战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9.
许昕 《学理论》2013,(11):98-99
太平洋证券的上市模式遭到多方质疑,不管是利益集团刻意操纵抑或监管部门监守自盗,归根结底是我国的证券审核制度出现滞后和漏洞。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有关监管法规办法,对太平洋上市过程进行法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上市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面对股改诸多的新问题,现行证券审核制度确实有所缺漏,亟须弥补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是一家拥有342年历史的著名中医药老字号企业,经历组建集团、股改上市和内部改制重组,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长期以来,北京同仁堂继承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秉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进一步提出了“善待”理念,创造了“善待文化”,成为巩固和强化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总结和梳理同仁堂“善待文化”,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点资本主义国家自7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的情况,供大家参阅。从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股份制改革之风在全球悄然兴起。但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及各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改革的方式和效果也千差万别。英国:股改起步较早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起步较早、成果突出的国家之一。实行改革前的英…  相似文献   

12.
赵锦荣 《理论视野》2013,(12):72-74
庄子阐发的人的技艺活动并非着力于对现实层面的人的技能活动的描述,而是为了展示人的自然无为的达道境界。庄子并非断然否定技,他只是反对被机心所裹挟的技。庄子所揭示的技中蕴含的自然无为的达道境界,既是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也是人的自然自由的美的生存意境,表达了庄子对人的本真生存、人的自由的人性化的生存形态的追求,具有超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6,4(2):40-43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展现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成果。马克思以工业为实践的核心概念说明感性的人的活动,分别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阐发了工业作为实践概念的内涵。在一般意义上,工业是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文化创造活动;在特殊意义上,工业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历史运动,它从两个方面给予人的本质以历史的形式:一个方面是以它的有用的对象形式赋予人的本质以经济的形式,使经济的形式、经济的活动成为人的本质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基础;另一个方面是以资本的形式完成对人的统治。在阐发工业的一般意义时,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说明人的本质创造的辩证过程,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文化品格;在阐发工业的特殊意义时,马克思提出了两个批判原则,即资本的批判原则和道德的批判原则,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批判品格。因此,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我们既不能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框架中,更不能回到前资本主义的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去理解,而只能联系现代工业的变革,从历史科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5.
高洁 《学理论》2011,(26):20-21
人的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存在方式,就是指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人的存在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说,人的存在的确定性主要是指人的存在方式的自然性、既成性和现实性;而人的存在的不确定性则表现在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性、创造性以及可能性。通过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讨在复杂或风险的社会中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宇宙的根本是(道),道就是说宇宙完全是自我当然的存在;宇宙不是一是的具体的有限的别扭的存在,宇宙也不是有人格化的上帝创造的存在,宇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逻辑构成体,宇宙的各个侧面是完全变通的;宇宙的本质是浑然的,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宇宙是没有形态的.所以,宇宙是没有特征的,是完全朴素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关系。指出经济的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经济发展中衍生的契约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契约观念,对人的独立主体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经济关系全面走向契约化。契约化的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面临着人的异化的考验。只有坚持制度的完善,坚持对经济正义的不懈追求,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制度有效性理论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制度有效性理论的论纲。制度有效性问题是制度理论的核心问题。制度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制度的来源、制度人性化的程度、制度结构健全的程度、制度自我实施的能力、制度的性质、制度的公平性、制度的简明性、制度的灵活性等;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制度与相关制度的相容度、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契合度、制度的执行方式等。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代偿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冷嘲热讽的语言利剑剥开资本剥削的秘密,以异常激烈的批判精神痛斥资本主义的罪恶,以理性的激情掩埋资本逻辑的恶果,以正义的呐喊凝聚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处勾勒了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给世人留下的是正义的伟岸形象。"塔克-伍德命题"把正义牢牢地系在生产方式的根基上,强调资本主义的法权关系和剥削关系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因而是正义的。这给充满正义能量的马克思蒙上了厚厚的面纱,把作为正义倡导者的马克思的通常形象掩盖在了主张"剥削正义"的虚幻的假象里。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评判是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语境中进行的。只有从事实与价值、解构与建构的双重逻辑和语境中审视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塔克-伍德命题"的理论困局,还原马克思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核心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评估实践中的困境与评估自身存在的核心冲突是紧密相关的 ,即评估的绝对意义与评估的虚化趋势的反差 ;评估区分功能和评估结果的模糊性的冲突 ;评估的理性价值与评估的主观倾向的矛盾 ;评估的效率价值与公平取向的冲突 ;评估的个体方式与团队工作环境的摩擦 ;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新趋势对传统评估体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