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囊内植黄牛胆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李建基,王春,阎青,刘思当,马玉忠(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目前,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胆汁中许多物质可能在牛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胆红素、胆...  相似文献   

2.
培植牛黄(Cultus calculus bovis)系采用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植入一牛黄载体(塑料网架),同时接种非致病性耐胆汁大肠杆菌,经一定时间后,在牛黄载体上便沉淀附着结石样物质,即培植牛黄。生产培植牛黄的技术研究,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不少省市正在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培植牛黄能否代替天然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其毒理学、药理学及药效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鉴此,我们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3月,对培植牛黄的急性毒性及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缩短牛黄培植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的产质量,本文探讨了在牛黄形成过程中硫酸化糖蛋白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成石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正常胆汁:取自40例屠宰的健康牛,经解剖证明无肝胆系统疾病。穿刺胆囊吸取胆汁。 2.天然生成胆红素牛黄的胆囊胆汁:取自5例屠宰时发现的天然生成牛黄的胆囊,经  相似文献   

4.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手术的实验闫青,王春,李建基,朱连德,王振龙(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已于70年代获得成功,但该法培植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进行了牛双胆囊培植牛黄的研究,即在牛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  相似文献   

5.
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培植牛黄,是解决牛黄药源短缺的新途径。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并进行连续性胆汁引流采集,对牛的生理功能有无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牛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中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在术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工培植牛黄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但个别牛也会出现异常现象。笔者在进行人工培植牛黄过程中曾遇到几例特殊病例。 病例一 永太乡北堡村邵某饲养的一头2.5岁黑色公牛,于1987年12月20日植黄,1989年11月5日取黄。主诉:该牛植黄后半年内饮食正常,半年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羊体培黄模拟试验及牛体人工培黄试验,探讨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体培黄的成黄机制。培黄羊胆汁部分理化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整个实验期内变化趋势:胆汁pH、粘度升高,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酸含量降低。培黄牛肝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除部分动物肝组织表现为变性、轻度硬化而外,动物胆囊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程度不等的腺上皮变性、腺体毁坏,且其病变的性质、程度与牛黄液中菌株的毒力及成黄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载体的植入是牛体人培牛黄技术中牛黄形成的基础;选用弱毒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造成胆囊卡他性炎症是牛黄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动物培黄期间,肝、胆系统的特征病理学改变是胆汁理化性状,成分含量改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二者结构相似,都呈蜂窝状结构,尤如植物叶面上的气孔,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作石腊切片后进行过碘酸Schiff(PAS)反应、奥辛蓝-PAS(Alician blue-PAS)反应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钙染色反应,证明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基质都是以多量中性粘多糖和少量酸性粘多糖构成,粘多糖呈丝网状结构。牛黄中胆红素和钙结合成胆红素钙填充在粘多糖构成的网架内,形成胆红素钙粘多糖高分子多聚物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为开辟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胆红素的原料资源,笔者利用屠宰猪抗凝血,通过紫外线照射、棉纤维过滤后分离红细胞,用MAP稀释成红细胞悬液,经静脉和腹腔定期注入胆汁引流的活猪体内;用苯巴比妥提高活猪体加单氧酶的活性;用茵陈促进胆汁分泌;用人工胆汁换取猪的自然胆汁生产胆红素,为开拓胆红素的原料资源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人培牛黄的基础理论及其外科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为了缩短牛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产量,我们对牛胆囊胆汁的流体力学因素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牛胆汁成黄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条件的改变和胆汁流体力学特征,设计了模拟胆囊,用以模拟牛胆内形成牛黄过程中一系列病理与物理变化,在牛体外生产牛黄。本法生产的牛黄经主要有效成分、基质结构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均证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 ①新鲜牛胆汁,沈阳市回族牛羊加工厂提供;②牛羊胆酸,沈阳生化制药厂提  相似文献   

11.
培植牛黄技术的试验成功,为解决天然牛黄资源匮乏开辟了新途径。我省自1987年开始在各地试验、示范、推广培植牛黄技术以来,逐步实行育黄手术规范化操作,塑料网架统一型号,植黄菌种标准化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菌种选育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成因,笔者在采用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培植天然牛黄的实验研究中,对回肠末段切除后的牛胆汁进行成分分析。证实了牛回肠末段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数增大。 材料来源 笔者在辽宁、内蒙古等地施行本地黄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22例,单纯胆囊造口置核术6例。从上述接受复合手术的22头受试牛中随机选取16头,从接受单纯手术的6例中随机选取4头,均于手术后分期进行胆囊穿刺抽取胆汁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牛体培植牛黄是一项成功的而又需要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现在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量较低(头均年产3~4克),为了提高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我课题组从1989年以来就有关牛黄产量和质量与生态环境及牛体因素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几种因素比较分析毛树德,郭淑英(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我省自引进牛体培植牛黄技术以来,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日前全省12个地(州、市)83个县(市、区、场)的424个乡946个村开展了这项...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17.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死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复杂代谢的有机产物。目前天然牛黄甚缺,主要以胆红素代替。为查明猪、牛胆汁胆红素的提取量及其纯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猪、牛胆汁:从1989年1~3月在太谷地区采集的80份屠宰猪新鲜胆汁中,随机抽取41份。同年3~5月从3头装有胆囊瘘管的黄牛收取胆汁  相似文献   

18.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国内货源奇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探索生产牛黄的途径,1974年以来,我国一些单位进行了试验研究。终于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我校1978年开始此课题的研究,于1980年取得初步成果。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 利用当地黄牛,不分性别、役用还是肉用,但以壮龄、老龄牛为多。 (二)试验方法 根据自然条件下,牛体内生产牛黄的规律。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放置一个核心,并注入牛黄菌,刺激牛胆生成结石——牛黄。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部位:确定牛胆囊埋核手术的部位,要依保定方法而定。站立保定时,其手术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主要经济动物。夏河县全县有牦牛219300头,占总牛数的33.95%。每年出栏商品牛14350头,平均每头产值227.89元。为了提高牦牛商品价值,夏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参照内地黄牛胆囊造口置核手术方法,于1987年夏季组织手术组,在佐盖多玛、科才、桑科、甘加等主要牧区乡开展了牦牛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共完成手术587例,成功581例,成功率为98.98%;死亡6例,死亡率为1.02%。  相似文献   

20.
熊胆是一种珍贵的中药,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目赤肿痛及肝胆疾病有显著疗效。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人工养熊及活熊人工引流胆汁,试图解决熊胆的药源。为检测人工引流熊胆汁的质量,我们对引流胆汁进行了细菌分离和微生物学检验。(一)材料与方法1.胆汁采集:通过引流管无菌采取胆汁于消毒瓶内,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分离细菌。2.培养基:乳糖增菌液体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N.A.C鉴别培养基及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3.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成年豚鼠和小白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