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斌 《证据科学》1999,6(3):115-116
受害人心理类型特点的研究,属于犯罪学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对减少或预防犯罪以及司法审判中经济补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1975年和1976年先后二次在耶路撤冷和波士顿召开了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受害人心理类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早已被不少法医学家所认识.作者就近年鉴定的3 676例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魏斌 《检察风云》2012,(20):67-69
她,绝对是个天底下最倒霉透顶的女人!九年内,两场车祸找上门,不同的是,第一场,丈夫被无情地夺去生命,肇事者至今无踪影,她认命;第二场,她高考在即的儿子洪军成了肇事者。受害人家属将她们孤儿寡母告上法庭,她却站了出来,这一次,她不认命!儿子要逃跑,母亲拦住了;儿子要辍学,母亲说,你敢!受害者要赔款,母亲四处借;受害人需要护理,母亲说一声:我来吧!  相似文献   

3.
受害人心理类型特点的研究,属于犯罪学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对减少或预防犯罪以及司法审判中经济补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1975年和1976年先后二次在耶路撤冷和波士顿召开了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受害人心理类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早已被不少法医学家所认识。作者就近年鉴定的3676例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讨论。材料及方法  从作者1991年8月至1997年4月受理的3676的伤害活体损伤鉴定的资料中,收集受害人的有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几凡 《检察风云》2004,(6):56-57
9年前,她抢救别人时当街长跪,震撼了围观人自愿加入长跪行列,形成一堵令人为之动容的人墙,拦下了过路车辆,挽救了素不相识的他人性命;9年后,她骑自行车被他人撞伤,身为医生的肇事者不救人,且颠倒黑白,歪曲事实,不肯承担赔偿责任。前后截然不同的反差,令这位做出不同寻常善举的受害人不寒而栗,心灵比肉体的伤害更大的受害人无奈走上法庭,法院为受到伤害的好女人主持了公道。2004年元月中旬,该案发生法律效力,春节后此案进入了执行程序。善举有好报9年前的一天下午,43岁的常州计算机厂工人薛春秀回娘家,途经常州客车厂附近,只见马路上围着许多…  相似文献   

5.
人身伤亡赔偿(或日人身伤害赔偿)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的民法术语中还没有统一使用。人身伤害,在侵权行为法中,指人在身体上所遭受的伤害,如断肢等。而赔偿,指付给遭受损害人的一笔金钱。由此可知,人身伤害赔偿,就是当侵权人侵害他人身体使之遭受伤害时,必须付给受害人一笔金钱以弥补其所受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根据《消法》第四十一条、《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支付下列费用:1.医疗费这包括治疗费、检查费、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医疗费必须是受害人因消费事故造成身体伤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刑事法律制度,该制度旨在为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提供即时的治疗,以保护其身体权;而侵权人则可以通过积极地为受害人提供治疗来争取法律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实,从当代中国法学的分类来看,人身伤害案件根据其严重性可以分为刑事案件和治安行政案件两类。由于中国古代的人身伤害案件只有刑事案件,所以保辜制度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中。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保护受害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今天的人身伤害治安行政案件中依然有其制度价值。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解析中国古代“保辜”制度,探寻本土化法律资源,进而为有关人身伤害治安行政案的受害人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舒城县人民法院曾审理了这样一起因酒驾引起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保险公司因肇事者属醉酒驾驶出事故而拒绝赔偿.法院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在肇事车辆所投保的机动车交强险限额内赔偿死者家属各项损失110600元,肇事者张某赔偿受害人各项损失356000多元:车主藤某赔偿损失89248元。对此判决结果.醉驾者张某提出了上诉.而保险公司没有上诉。  相似文献   

9.
在过失犯罪案件中行为人的自动投案往往不明显。如重大责任事故案、玩忽职守案中,造成损失大,后果无法掩盖。事故发生后,行为人负有责任向有关机关报告情况,对这种情况很难判断是否是自动投案。另外,有些行政法规规定,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须及时抢救受害人,保护现场、主动投案。这是履行法定义务,不存在自首不自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受害人的过错及其民事责任承担□王东坤在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审判人员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对加害人过错的审查上,受害人作为赔偿权利人,其过错常常被忽略,或疏于审查。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害人的过错而导致损害发生或扩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相似文献   

11.
平时生活中,人们多采用签订私了协议的方式解决人身伤害纠纷,通常写明侵权人赔偿一定数额的赔偿金给受害人,受害人不能再追究侵权人的其他责任,双方纠纷一次性了结。然而私了协议的效力如何?能否真正了事?能否撤销?人们可能不甚了解,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数起此类案件,法院区分情况作出了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莫特 《检察风云》2014,(16):62-63
交通事故撞伤人,一个索赔,一个愿赔,却还是引发一场纠纷。为什么?根源在于农村户口的受害人,要求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进行赔偿。乡里人,赔偿标准低;城里人,赔偿标准高。为了自身利益,受害人与肇事者各执己见,走上法庭。乡里人,城里人,身份如何定?这场交通事故官司实质是"身份之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加拿大过去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在介绍加拿大刑法的产生之前,必须简要地谈一下英国刑事法律。英国刑事法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1066年以前是第一阶段。此前英国没有真正的独立的刑事法律。那时,如果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受害人或其亲属就会通过给伤害者或其家属造成同样伤害的方法进行报复。国王和地方官并不行使司法权予以干预,也不为受害方讨回补偿,以维护正义。后来,这种残酷和暴力的同态复仇形式就转变为为受害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7,(4):4-6
在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由于户口的不同而造成的人的"命价"的不同,使某些公民"合法地"处于更加易于被伤害的状况之中.当此之时,肇事者说:"幸运的是我撞死的是农村户口的人",这是个人的幸运,却是社会的不幸与耻辱.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8,(1):46-53
侵权行为人是否应就受害人自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是侵权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过失规则作为侵权行为法中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重要规则,在侵权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影响而自杀时如何适用该规则划定侵权责任是一个亟待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的问题。Corr v.IBC Vehicles Ltd案是一起典型的侵权受害人自杀案,以此案为切入点,总结侵权受害人自杀情形下适用共同过失规则的国际经验。同时检视我国司法实践处理此类案件的基本思路,并在借镜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共同过失规则处理侵权受害人自杀情形案件时应考虑受害人的过失相抵能力、正确认识无过错责任中受害人"重大过失"的二重意义、确立一个较为明确的责任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疼痛和痛苦"是人身伤害中的一种主要的非经济损害类型,欧洲各国和美国都承认此种损害.受害人有权就其承受的"疼痛"和"痛苦"请求损害赔偿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是可以获得金钱赔偿的.现在的趋势是,尽管不同的法律体系对"疼痛和痛苦"的救济规定有不同的范围和条件,但各国所裁定的"疼痛和痛苦"赔偿金的数额正在日益增高.我国目前侵权法中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将欧美国家成熟的侵权法制度吸纳到我们的侵权立法中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宋云明 《人民司法》2012,(13):100-103
侵权责任法专章规定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是保障受害人权益的前提。责任保险增强了加害人的损害赔偿能力,完善了对第三人的救济途径,使对受害人的保障得以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齐二药"受害人家属起诉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案例为背景,对卫生部发言人的表态进行法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当前医疗机构管理中的误区,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存在的缺陷。同时探讨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受害人补偿救济机制,指出我国建立药物不良反应和要害事件受害人补偿救济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熊进光 《行政与法》2002,(12):61-63
贞操权是以保持性纯洁之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受到民法的确认和保护。对贞操的侵害必然会给受害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伤害和痛苦,应通过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救济。对犯罪人的刑事制裁并不足以补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允许受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一般是指案件中的直接受害人及其家属。本文所叙被害人对策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在勘查过程中为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防止其被二次伤害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于被害人对策的研究在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已开展了多年,特别是进人90年代以来已相继制定了诸多法律规范。而我国在此领域还很落后,也没有具体的规范。但随着人权入宪、司法体制改革,被害人对策将会在司法领域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公安机关已开始大力提倡人性化办案,提高服务意识,并设立了多项为民服务、监督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