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牛的肠阻塞中,十二指肠阻塞占有一定比例,据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区报道约占17.8~37.8%,个别地区高达56%。十二指肠阻塞在发病前除有饲喂劣质粗纤维饲草或舐毛史外,往往在饲喂或使役中突然发生;发病后,病情变化快,非手术疗法多半无效,死亡率几乎达百分之百。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人工模拟自然病症,探讨临床病例的性质,详细观察临床症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尸体剖检等,为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犏牛和黄牛的瓣胃阻塞、真胃阻塞、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虽然发病没有前胃弛缓多,但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损失较大,而有关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论述所见不多,特别是瓣胃和真胃阻塞时瘤胃的临床病理学(包括瘤胃运动机能的扰乱程度、胃内容物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积水等)相关变化的研究更属少见。本文就笔者4年间(1975、1979、1981,1982)在甘肃武威地区通过临床综合检查、手术探查或剖检确诊的10例瓣胃阻塞、14例真胃阻塞、21例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和5例真胃阻塞并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发病后瘤胃机能状态作概括报道,以期为开展役用牛胃肠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血清酶的测定已广泛用于兽医临床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肝脏、胰腺、心肌、骨、肌肉等疾病的诊断。我们在黄牛实验性肠梗阻对血清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谷-草和谷-丙转氨酶(SGOT和SGP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等作了动态观察,对牛肠梗阻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一)材科和方法 1.实验动物:与黄牛实验性十二指肠阻塞的糖代谢紊乱的研究及黄牛实验性小肠钳闭和扭转糖代射紊乱的研究同时进行。 2.测试项目与方法:G-6-P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法;LDH:比色测定法;AKP:改良金氏法;SGOT和SGPT:改良穆氏法;淀粉酶:苏木杰氏法;过氧化氢酶:高  相似文献   

4.
兽医文献中对牛瓣胃秘结(百叶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牛的瓣胃扩张却无专文介绍,而后者并不鲜见。笔者从1964年初至1988年底,共诊治瓣胃扩张病牛35例(不包括真胃积食和十二指肠阻塞等继发的瓣胃扩张),治愈29例,死亡6例。(一)发病情况及病因 所收治的35例瓣胃扩张病牛,最小者为2岁,大多为青壮龄牛,公母牛均有,春季发病较多。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状况较差、饲草过于粗劣、精料过少或缺乏、使役过重或劳逸不均、饮水失宜、气候突变、牙齿缺陷、创伤性网胃炎以及瓣真胃间孔器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二)发病机理 在生理情况下,瓣胃的蠕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的收缩常和网胃紧密配合。当网胃收缩时,网瓣胃间孔开放,瓣胃舒张,内部压力降低,于是一部分食糜由网胃进入瓣胃,移入叶间,多余的液体,被挤出流入真胃,其余的食糜羁留在  相似文献   

5.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国内货源奇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探索生产牛黄的途径,1974年以来,我国一些单位进行了试验研究。终于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我校1978年开始此课题的研究,于1980年取得初步成果。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 利用当地黄牛,不分性别、役用还是肉用,但以壮龄、老龄牛为多。 (二)试验方法 根据自然条件下,牛体内生产牛黄的规律。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放置一个核心,并注入牛黄菌,刺激牛胆生成结石——牛黄。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部位:确定牛胆囊埋核手术的部位,要依保定方法而定。站立保定时,其手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角血蜱或大巴贝西虫感染血液,感染3头除脾牛和1头未除脾牛,感染后5~20天在血片中出现了典型的大型巴贝西虫。除脾牛临床主要表现呈稽留热,呼吸急促,血尿,眼结膜苍白黄染,高度贫血,个别牛血红蛋白量降至2g/100ml,红细胞数降至1.85×10~(12)/L,红细胞压积降至8%。尸体剖检主要变化为肺气肿,心内外膜、十二指肠、肺脏有出血点,肝肿大,膀胱有血尿等。并观察了病理组织学变化。未除脾牛临床上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以来,笔者试用过氧化氢溶液以内服为主,配合中、西药对症治疗牛的瓣胃阻塞110例,其中公牛23例;母牛87例;犊牛占26例;成年牛67例;老龄牛17例。原发性瓣胃阻塞32例,继发性瓣胃阻塞78例;病程最短的1周,最长的达7周。 用量及用法 一般成年牛内服过氧化氢溶液300~500毫升,犊牛酌减。临床治疗中亦可根据牛的体格大小、病情轻重以及病程长短灵活施用。最小有效量250毫升,最大安全量500毫升。将3%过氧化氢溶液,  相似文献   

8.
牛百叶干(第三胃阻塞)是牛比较常见的前胃疾病。我们以藜芦润燥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病牛45例,痊愈36例,治愈率80%。 发病原因:百叶干夏、冬二季较多见,春、秋二季亦有发生。主要由于夏季炎热,使役较重,体内水份消耗较多,又失饮水;冬季寒冷,牛不喜饮水,加之饲管不善,消化功能失调而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牛注射土霉素后,在不同时期其血清中土霉素的浓度,以便为更合理地用药提供依据,我们曾对16头试验牛进行了肌肉注射土霉素的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验牛 共17头(包括朝鲜牛、本地牛、杂种牛)。其中试验牛16头,对照采血牛1头,年龄为2~8岁,体重为254~337公斤。试验牛分为四组,每组4头。  相似文献   

10.
牛巴贝虫 (又称梨形虫 )病是由梨形虫目 (Piro plasmea)巴贝科 (Babesiidae)巴贝属 (Babesia)中的双芽巴贝虫 (B .bigemina)和牛巴贝虫 (B .bovis)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牛感染该病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 ,主要症状为高热、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等。近年来牛双芽巴贝虫病在信阳市周边乡、镇时有发生和流行。给养牛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其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流行情况信阳市牛双芽巴贝虫病呈地域性流行 ,多发生在每年的 8~ 10月 ,病牛多为 2~ 5岁的黄牛和中国黑…  相似文献   

11.
单指腹腔探诊鉴别牛三四胃阻塞@程采芹¥山西省新绛县畜牧局单指腹腔探诊鉴别牛三四胃阻塞程采芹(山西省新绛县畜牧局043100)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单指腹腔探诊法鉴别牛三四胃阻塞的方法,早期可以确诊,因而可以提高治疗率。中图分类号S858.23收稿日...  相似文献   

12.
尿道结石是尿道被尿路中形成的盐类结晶物阻塞造成的排尿障碍,严重者可以造成膀胱破裂,常见于牛,马、驴十分稀少。我们在几年的临床治疗中,遇到马、驴尿道结石4例,结石多发生在尿生殖道坐骨弓处,用手可触摸到。这4例中,3例的结石呈圆形,如鸡蛋大,1例椭圆形,如鸽蛋大;其中2例呈蜂窝状,属不完全阻塞。我们均采用尿道切开术治愈3例,1例因膀胱破裂而死亡。 (一)临床症状 当尿道不完全阻塞时,病畜排尿痛苦且排尿时间延长,尿液呈断续或点滴状流  相似文献   

13.
马属动物尿道比较宽大 ,即使是公畜或骟畜 ,其尿道也比牛、羊、猪等同性别动物的尿道宽大得多 ,所以临床发生尿道结石者并不多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笔者曾遇 4例马属动物的尿道结石 ,其中马 2例、驴、骡各 1例 ,均为雄性去势动物。虽然结石大小、数量及阻塞尿道的部位有所不同 ,发病时间也有差异 ,但所有病例经外科处理后均告痊愈。1 病因尿石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而且大多数结石是在肾盂或膀胱内长期形成的 ,在不发生尿道阻塞之前 ,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动物尿道狭窄是重要病因之一 ,据测定公牛尿道的内径比阉牛大 1倍 ,其它去势动物的…  相似文献   

14.
牛的肠阻塞,文献上有毛球、粪球、结石、异物等记载,而以花生秧纤维形成的球团阻塞,少见于报道。1964年以来,在新郑县以花生秧为主要饲草的地区发现了本病百例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100%。从新郑县的发病规律来看,每年秋末,从开始喂花生秧后,如遇潮湿天气,花生秧不干不脆,就陆续有本病出现,至来年春末,牲畜开始吃青草后基本消失。1964年和1965年均是如此,以后仍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牛十二指肠血凝块梗阻较少见。笔者于1976年遇到一例,经手术治愈。 扎下公社1头4岁母水牛,足月临产。患牛产后起卧不安,因强力努责致子宫脱出,整复固定后,仍腹痛不止,食欲废绝,求医诊治。 检查所见 患牛腹痛严重,不断努责。体温38℃,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胃肠蠕动微弱。直肠内粘膜出血、脱落。于右肾后下方可摸到一索状肠管,粗如擀面杖,牵拉按压敏感疼痛,印象为十二指肠梗阻,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慈利县郝家山牛场位于我省西北部,武陵山系的东部边缘,牧场内水源充足,饲草丰茂。 但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对牛场危害严重,1984年抽检63头黄牛,其中阳性牛45头,感染率高达71.428%。为了掌握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微丝蚴的活动和消长规律,以利该病的防制,对其进行了年周期的试验观察。 (一)方法 1.试验牛:从1984年抽检的阳性牛中,选择感染严重的34、54、100号黄牛逐月定时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牛G3BP1(bG3BP1)对DNA识别受体cGAS生物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提取牛血液淋巴细胞中总的RNA,经RT-PCR反转录成cDNA,克隆出bG3BP1基因全长;随后构建bG3BP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bG3BP1,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使用镍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bG3BP1进行纯化,并切除His6-SUMO标签后再经镍柱纯化;最后将获得的bG3BP1蛋白用于牛cGAS(bcGAS)的体外酶促反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酶促合成产率。结果显示,可溶性表达的bG3BP1蛋白促进了bcGAS的体外酶促反应,提高了第二信使分子2′3′-cGAMP的产率,这为2′3′-cGAMP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牛皮蝇蛆病综合防治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观察了自然感染皮下蝇的牦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排虫期、排出虫种及不同时间的排虫数等生物学特性。 (一)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托牛:从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场购进,共8头,年龄1~2岁,体重80~150kg。这些牛背部均有可以触及的皮下蝇瘤疱。 2。 饲养条件:以充足的燕麦草人工圈养。牛体表不附加任何收集虫体的设备,让幼虫自行落地后收集。  相似文献   

19.
家畜体液的酸碱平衡,即内环境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备条件,是保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反刍动物十二指肠阻塞后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国外早有报道,但进一步了解这种紊乱是单一的还是混合性的、发生速度、程度等动态变化,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这种病牛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呼吸数的减少,从而也有必要测定血氧的动态变化。期望通过这些研究能从机理上获得解答,为临床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感染的特性1.生物学特性: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表明:在有抗体存在时,FMDV可持续感染,并发生演化(Youn-gner,1980;Gebauer and Torre,1988;Torre等,1988),演化后的病毒有不同于原来病毒的特性(Burrows,1966;Hyslop,1965;Sobinro等,1983;Torre等,1985)。从持续感染FMDV牛体内和体外培养的细胞上分离的病毒,在正常细胞上产生蚀斑的大小与原病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Seibold,1964;Straver等1970,1972;Torre等,1985)。但各型病毒在持续感染的不同时期其蚀斑大小变化不尽一致。通过冻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