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党中央决定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率领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从江西瑞金出发的红军第一方面军8万人当中,有30位女战士。她们是:蔡畅、邓颖超、李坚真、贺子珍、康克清、刘群先、刘英、钱希均、周越华、李伯钊、丘益涵、金维映、吴仲廉、甘世英、危拱之、陈慧清、刘彩香、谢飞、曾玉、廖似光、李建华、肖月华、王泉媛、钟月林、吴富莲、邓六金、李桂英、谢小梅、杨厚珍和我。当时我在红一方面军总卫生团干部连当政治战士。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其中走得最远的中央红军队一共走了二万五千多里,故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主力86000人中,有30位女红军。她们是: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钱希均、陈慧清、廖似光、谢飞、周越华、邓六金、金维映、危拱之、王泉媛、李桂英、甘棠、危秀英、谢小梅、钟月林、吴富莲、杨厚珍、萧月华、李建华、曾玉、刘彩香、丘一涵、吴仲康。  相似文献   

3.
正王泉媛(1913—2009),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吉安县少共区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妇女主席团副主席等职。1934年入党,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担任战士。1935年,经特批与王首道在遵义结婚。舞台上的女人1935年红军进驻遵义城后,在第三中学的操场上召开了万人大会。王泉媛、李桂英、刘彩香等人早早来到会场,分别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教他们唱革命歌曲。遵义城  相似文献   

4.
正吴富莲是由汀江河畔童养媳成长起来的红军女指挥员。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她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在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中,她率领妇女先锋团1300多名女战士,配合主力部队,血战河西走廊;在祁连山麓,为了掩护总部和主力部队撤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1912年10月19日,吴富莲出生在福建西部的上杭县官庄乡吴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富莲出生不久,父亲吴东生考虑自己家贫,儿子长大后,娶媳妇有困  相似文献   

5.
正赖金彪,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创建者之一,历任闽东红军独立团连长、营长、团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副师长,为闽东革命和闽东红军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3月,赖金彪为掩护闽东独立师主力转移,在宁德茶岭与敌作战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英勇牺牲,年仅29岁。(一)赖金彪,出生于福建长汀,没落地主家庭出身,当过民团兵。红军经过汀州时,他带一班团兵拖枪投奔红军。初时,在罗炳辉、谭震  相似文献   

6.
罗舜初     
罗舜初(1912—1981).福建上杭人.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家境贫苦,读小学后当店员.929年4月参加农民暴动.后任共青团区委委员.1930年1月任共青团区委儿童局书记、团区委组织委员.1931年7月调闽西红军独立团当班长.1932年7月入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33年2月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参谋.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参谋,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得力参谋.1935年6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重新成立红军总司令部,任参谋主任.10  相似文献   

7.
1935年,我在家乡懋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会师以后,红四方面军一部(30军、9军、5军)21000余人,奉命在靖远西渡黄河,北上占领五佛寺,策应红一方面军在中卫渡河,执行宁夏战役作战计划.后因故取消这一计划.河西红军受命组成西路军,改向河西走廊前进,执行打通远方(指苏联)的任务,以取得国际援助,并准备联合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出兵绥远,造成西北抗日局面,推动全国抗日高潮,以达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35年,我在家乡懋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会师以后,红四方面军一部(三十军、九军、五军)21000余人,奉命在靖远西渡黄河,北上占领五佛寺,策应红一方面军在中卫渡河,执行宁夏战役作战计划.后因故取消这一计划.河西红军受命组成西路军,改向河西走廊前进,执行打通远方(指苏联)的任务,以取得国际援助,并准备联合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诚部出兵绥远,造成西北抗日局面,推动全国抗日高潮,以达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袁国平,湖南省邵东县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此后,袁国平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红军过陇     
挥师入陇 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份,在到达甘肃时,党中央先后召开了俄界会议和榜罗镇会议,作出了把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并进行了腊子口、山城堡等重要战斗,组织了岷洮西、成徽康战役,击败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胜利会师。在甘肃,从甘南草原到北部山区,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脉,都留下了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足迹和斑斑血迹。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由…  相似文献   

12.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结束了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罗迈)说:"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  相似文献   

14.
正1935年11月1日,蒋介石在西安设"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蒋兼任总司令,由副总司令张学良全权代理,准备对陕北的红军进行"清剿"。这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逐步向接近抗日前线的华北地区发展,以便与日军作战,实行了东征。随后又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西征,以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延安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总策源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06,(10):28-29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上,曾有四支红军队伍进行了长征,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是红二十五军。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途中,曾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陕甘红军会师,并组成红十五军团。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甘孜。…  相似文献   

17.
正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机关警卫部队中央警卫团,有一位特殊的红军战士,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更无人知晓他的出生年月……大家只知道他是个聋哑人,在他的档案中姓名一栏填写的也是"哑巴"。战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甘于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大渡河畔参加红军1935年5、6月间,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大渡河谷。由于不熟悉当地道路,作战任务紧急,急需找个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党史纵览》2022,(7):15-19+14
<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军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张云逸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在一年的时间里,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强渡乌江显神威1935年1月1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乌江是贵州省内的一条大江,江岸陡峭、水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是遵义、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两年的殊死战斗,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终于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在1935年10月19日、1936年10月22日和1936年10月9日先后到达了陕甘地区的吴起、将台堡和会宁,由此胜利地结束了长征。1935年9月22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离开俄界,突破天险腊子口,于9月18日进占宕昌县哈达铺镇。在哈达铺,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获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把中共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的寓所,就红军长征,对老将军进行了访谈。6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洪学智同志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谈起红军长征,洪老深有感触地说,那段路,是靠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过来的。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1935年5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此之前,1933年和1934年,红四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实力大为增强。全方面军共有兵力5个军约8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首先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此后,中央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作战,准备进军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策应中央红军行动,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