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建国以来,在领导农村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变迁,为以后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洪业应 《世纪桥》2012,(19):143-145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中国社会更是进入了另一个全面转型的开端。然在经历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提出后,中国农村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的转型变革。本文将从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层面和社会"安全阀"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提出有序促进农村社会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去宣传、贯彻和执行;发展农业、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稳定农村等任务,要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与过去相比,农村工作有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这给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问题和新特点,是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大课题。 正视新阶段,认清新问题   1.与“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兴农富民加快农村发展进程的基本政策,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安定了民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些年来,有些农村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有的政策缺乏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因此,在某些方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政策在运行中被“截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和环节上,在贯彻落实中确有被“截流”的情况,使落实中的含义与原来制定政策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又始终和土地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党领导下的70年革命和建设中,农村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是围绕着土地制度展开的,并对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分析和总结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农村经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把握今天,预见未来.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权"在党的70年历程中,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段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权"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三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这一发展过程是我们党把我国农业逐步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以从未有过的坚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科学的结论,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追溯历史,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公有制历来是毫无疑义的,但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却并非一帆风顺,其认识和政策变迁经历了五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政策一直处于变迁之中。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史,反映了党的经济政策的臻于成熟。鉴往知今,重新回顾与审视90多年来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历史,总结经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现实,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三农”政策的演进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的"三农"政策开始转轨,此后适应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党的"三农"政策不断地纠正错误,走向了科学务实的轨道.1985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党的"三农"政策在科学务实的轨道上不断地巩固和完善.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三农"政策又有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搞好土地承包,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今后还必须完善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把握"一稳定二完善"的大方向,切实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0,(11):6-7
一、在调整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阶段性变化,今后五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强化基础,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可以看作是政府和民众两个制度变迁主体博弈的结果,核心是经济产权和政治权力在国家、集体、农民间的再分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的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始终贯穿着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改革开放早期农村制度变迁的一致性,改革中期农村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村改革陷入停顿期。对这一制度变迁的分析可以发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农村社区的政治决策框架,其本质是壮大农民权力的过程。推进下一步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制度变革任重道远,需要重新界定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农村社区、农民之间的权力分配,调整和优化农村社区内部自主发展的政治经济架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中国农村和全国各地一样,正经历着一场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传统的农民阶级迅速分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阶层、各种社会团体.中国共产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是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更是关系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党的整个文化政策的演变相一致,但又有自身特点。农村文化政策由强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再转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文化政策既保持了连贯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适,为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农村文化政策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向,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上来,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笔者特提出如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继续稳定农村现行经济政策,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实践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使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1977年11月,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发布《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简称"省委六条"),从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入手,批判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拨乱反正,开始在实践中寻求农村通过变革走出困局的出路。这是在农村改革进程中一件重要的标志性大事,是农村改革最早的实际行动。后来历史的发展证明,正是从安徽等地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行动,揭开了伟大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中国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社会分层也由政治分层为主转向以经济分层为主.面对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和利益格局调整给党的执政带来的新问题,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理论、体制和政策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尽力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和加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初步构建起了新时期的农业政策框架体系,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好局面.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农业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去宣传、贯彻和执行;发展农业、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稳定农村等任务,要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与过去相比,农村工作有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这给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问题和新特点。是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大课题。一、正视新阶段,认清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正确执行党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党的政策是我们行动的指导和依据,它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使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正确地按照党中央所制定的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办事,才有可能使农村经济全面地迅速发展。发展农村的农、林、牧、副、漁的多种经营,不仅对农村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农村改革提供了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取得了伟大成就。认真探讨和总结二十年来农村改革积累的经验,对于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力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这个《决定》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