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剑初现 当前俄罗斯在各类航展和防务展上出尽风头的中远程防空导弹是S-300系列。然而在俄罗斯防空导弹武库中已经有了更先进的型号。这就是俄罗斯最新研制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 2002年在奇卡洛夫斯基举行的纪念俄罗斯空军建军90周年的空军节上,俄空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上将宣布,国家最高领导决议把建造该防空导弹系统确定为1999—2002年国家军备计划的优先项目之一,计划于2003年投入装备,并将补充现在正处于战斗值勤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作为其主要继承人的俄罗斯并没有放慢空空导弹的研制,相反,俄罗斯空空导弹技术在既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现代空空导弹的水平,不管是近程格斗导弹,还是中远程拦截导弹,都可以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并驾齐驱。在后冷战时代,除了美国,只有俄罗斯拥直完整的空空导弹体系。俄国空里现役空对空导弹,计有R-27、R-77中远程导弹系列、R-73近程导弹系列、R-60M近程导弹以及研制中的KS-172超远程导弹和RVV-AE-PD冲压导弹等。  相似文献   

3.
超视距杀手俄罗斯中程空对空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作为其主要继承人的俄罗斯并没有放慢空空导弹的研制,相反,俄罗斯空空导弹技术在既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现代空空导弹的水平,不管是近程格斗导弹,还是中远程拦截导弹,都可以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并驾齐驱。在后冷战时代,除了美国,只有俄罗斯拥直完整的空空导弹体系。俄国空里现役空对空导弹,计有R-27、R-77中远程导弹系列、R-73近程导弹系列、R-60M近程导弹以及研制中的KS-172超远程导弹和RVV-AE-PD冲压导弹等。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美国即计划在捷克部署导弹防御雷达,在波兰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美国的举动令俄罗斯深感不安,为此俄罗斯发出警告说:莫斯科将保留使用核武器打击美国可能在东欧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权力。一时间,风雨欲来。令人闻之色变的“绝对武器”,再一次被推到了世界的前台。俄罗斯的核战略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俄罗  相似文献   

5.
复活俄罗斯《独立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11月29日,在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的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汇报,在萨雷萨甘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反导导弹"。他补充说,国防部将继续改进俄罗斯A-135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正如俄战略火箭兵一位高层人士向《独立军事评论》提供的消息所说,在萨雷萨甘发射场进行了A-135反导防御系统的试验。但具体是哪一种反导导弹,他没有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APMC-TACC通讯社4月24日引述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5月号的报道声称俄罗斯与中国在今年1月签订了空军装备供应协定。胁定将提供中国新一批AL31系列发动机和苏-30MKK使用的导弹、武器系统。报道声称俄罗斯稍后将会向中国提供Kh-31A空对舰导弹。 俄罗斯APMC-TACC通讯社4月24日在另一篇报道中引述《汉和情报评论》的消息声称歼-10A的年产量将在今年走向正轨之后达到50架的标准。报道声称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7.
“边缘策略”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美国与俄罗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日益升级,大有第二次冷战随即爆发之势,俄罗斯总统6月3日宣称与西方的一场新军备竞赛和冷战已经开始,并宣布俄罗斯将把自己的导弹瞄准欧洲,作为对美国在欧洲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报复,美俄间会不会因此而陷入第二次冷战?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就是别无选择的时候,于人如此,于国亦然。本文将对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美俄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16)
<正>乌克兰官方:民间武装击落客机,防空导弹为俄罗斯提供乌克兰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确认"乌克兰武装部队没有向天空中的任何目标开乌克火"。兰国家安全局反间谍部门负责人维塔利·内达展示了一份档案,其中包括更多分裂分子之间电话通话的笔录,以及一套"山毛榉"型导弹发射装置在他们掌握之下的照片和视频证据。●乌克兰分裂主义武装组织:乌克兰政府击落客机乌东部亲俄的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博罗代,否认拥有"山毛榉"型导弹以及击落飞机,说他们的防空导弹最多能打到3000米,而马航客机飞行高度为1万米。●俄罗斯官方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俄海军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上接见了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这是北约历史上首位秘书长造访俄罗斯军舰。同时登舰的还有  相似文献   

10.
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已成为当前美俄关系的最大矛盾焦点。虽然美国声明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欧美免受来自伊朗的远程导弹攻击,但俄罗斯认为这种解释只能哄哄天真的孩童,因为伊朗至今根本不具备远程导弹攻击的能力,既然连前提都不存在,那么又何以谈得上要防御呢!显然美国此举是另有他图。从地缘角度来看,美国在俄罗斯家门口的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可收一箭双雕之利:既能监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导弹自从问世以来,在越南、中东、马岛、美国与利比亚冲突、海湾战争中都屡屡使用,创建了令人瞩目的战绩。目前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外,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挪威、以色列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研制成功了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12.
欧洲及其他     
俄准备有条件的与美国展开导弹防御合作 新华社报道,5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表示,俄罗斯准备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与美国合作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他在前往华盛顿访问的途中表示:“我们准备与美国讨论这个议题,但前提是满足一定的条件。”伊万诺夫补充说,这些条件包括:保证俄美合作的成果不会被用来针对对方;确保各自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保障空间领域的非军事化和导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底,一条震撼性的消息将美俄之间的关系推入波谷:美国准备在东欧建立“针对伊朗”的导弹防御基地,其中,美国将在波兰设立导弹拦截系统,部署10枚地基拦截导弹;在捷克部署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毫无疑问,这是美国在北约东扩后继续蚕食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最新动向。因此,该计划甫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方面态度极其强硬,俄政府立即宣布将在短时间内,提升反导防御能力,重建曾在冷战时期名噪一时的全空域防空反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俄罗斯防空网将以S-400系统为核心,整合其他型号的防空导弹,具备全射程、全高度和涵盖各类目标的作战能力,并以尽可能少的装备实现尽可能多的作战用途。  相似文献   

15.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边     
《南风窗》2013,(18):19-19
俄售越南12架苏30战机据俄媒8月21日报道,俄罗斯与越南签署了一份价值4.5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俄将向越提供12架苏-30MK2战机及相关技术设备。越南于2009年和2010年向俄购买的总共20架苏-30MK2战机已全部交付。苏-30MK2属于俄罗斯第四代战机,最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120公里,其武器系统包括机炮、对空导弹、对地导弹和航空炸弹,主要用途是夺取空中优势。朝韩接触出现积极动向8月23日,朝韩有关离散家属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24日,由"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苏支前少将的率领下,从海南三亚起航前往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等4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总航程累计23000余海里,航行时间约为87天。出访途中,编队首次访问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港,并参加在圣彼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不断升级,并成为影响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俄美双方都不具有"对抗"的主观愿望,特别是俄罗斯暂时也不具备"对抗"的客观实力,所以未来俄美在围绕此问题的博弈中可能会相互作出一定妥协和让步,"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俄美两国的互动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的法案,后经克林顿签发成为美国的国策。小布什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提出加速发展NMD,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俄罗斯把美国的举动斥之为破坏国际战略平衡的稳定,引发新一轮的激烈军备竞赛。俄罗斯以维护1972年签订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条约》(ABM)针锋相对。围绕NMD和ABM的争论与斗争,美俄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利于缓和美俄在诸如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促进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将对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以及中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