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四十五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计票结果显示,在众院全部480个议席中,民主党获得308个席位,自民党仅获得110多个席位。民主党取得本次选举胜利而成为执政党,改变了日本自战后以来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局。是什么原因使得自民党失利?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民主党取得压倒性优势的胜利?选举结果将对日美和中日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点试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日本应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由此,日本新保守主义应运而生,这是由日本的经济地位的提高、国民意识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条件而促成。到了小泉时期,不顾国内外人民的反对而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与新保守主义的歪曲历史、修改宪法、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等主张一脉相承。目前,新保守主义已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中国应该对此因势利导,并给与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异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新保守主义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阶段后,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本文在阐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新保守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新保守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开拓者,也是同一时期中日友好的坚定支持者.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着中日世代友好这一主题,邓小平先后就"反霸"、学习日本、中日经济合作以及80年代出现的诸如"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光华寮"、日本防务费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述.这些论述,带有明显的方法论特征,其中所展示的世界意识、理性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沿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道路,努力奋进.  相似文献   

5.
褚夫亚 《法制与社会》2011,(3):186+197-186,197
本文探讨的对象是"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自"9.11事件"发生以来,布什政府内外的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在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和中东问题上的巨大影响,这也使美国新保守主义成为本世纪前十年世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新保守主主义的基本认识,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新保守主义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的原因,阐述了这一新的巨大发展的影响并对美国新保守主义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儒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儒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儒学派".  相似文献   

7.
"后小泉时代",日本鹰派领导人继续推行日本正常国家化战略,对华强势。面对这一态势,中国方面应继续坚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方针,加强与日本沟通与协调,敦促日本政府和国民进行深刻反省,运用法律等有效手段合理、理性处理两国的政治争端和摩擦。  相似文献   

8.
论保守主义对英国渐进式法律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的英国法律制度表现出了惊人的历史连续性和稳定性。它很少受突发事件或革命的影响而被迫停顿或急剧变化。此外,它还经受住了几次法律危机:在漫长的中世纪,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英国法成功抵制了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全。  相似文献   

9.
杨静 《法制与社会》2015,(2):146-147
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化色彩越来越浓。作为一种消极的政治现象,已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它以修改教科书和平宪法、美化侵略历史、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为内容。战后美国改造日本不彻底、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诱因。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仅给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带来巨大挑战,两国民间感情也日益恶化,互信缺乏。  相似文献   

10.
新帝国思维的现实基础是由冷战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失 序所引起的西方世界的普遍性焦虑。它以进攻性现实主义为哲学底蕴,以新保 守主义为理论依据,以西方文明为分析样板,把西方世界的法则广泛地运用成全 球性的宰制逻辑,旨在重建西方文明“规制”下的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11.
王涛 《现代法学》2003,25(1):123-127
对如何评价中国晚清修律中保守性价值问题进行讨论。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法律价值重新评价,与西方国家法律现代化进行比较,考虑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功利性,考虑民族心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术水准以及东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规律,认为中国早期法律现代化中包含某些保守性价值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和警务改革的深入,警察组织、警察个体的职能、工作重心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深刻的文化。在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全媒体时代,公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安工作和警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警察组织必须回应公众对警察形象和警察服务的期待,探索全媒体时代警民关系的和谐之路,探讨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新路径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instrumental role the arts may pla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paper sets the Cold War as the stage and uses 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as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to trac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ar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ecifically, the article answers the questions of how the festival was impacted by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ver the Cold War period and how the festival as an arts organization exerted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4.
相互依赖理论与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尤其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但两之间的相互依赖又是不对称,不平衡的,更多地表现为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单方面的依赖。这就使得南北关系不仅没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有所改善,而且南北差距还进一步扩大,南北之间的等级结构进一步凸显。南北矛盾也随着南方国家的日益贫困化和边缘化而有所激化。南北关系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判断和新表述。财税法作为治国安邦之法,与共同富裕目标衔接紧密,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法律领域。财税法通过调整和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预算和税收制度,回应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道路支撑。新时代财税法思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立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并依法拓展财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渐进推动民主、促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构预算规范、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的财税体制;三是实现分配正义,通过区域、产业和群体之间的财税制度设计和规则安排,促进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借助财税法思维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5,22(6):105-108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中,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是:高层次化、高效益、流动性增加、专兼职结合、法制化等。公安高校教师队伍现状不理想,存在着基础较差、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力、按照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不够等问题。公安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真正树立人力资源的观念;结合实际,坚持特色、效益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为人才成长与发展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握的五个着力点,即以农村启蒙为先导,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以民主管理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叶华青 《政法学刊》2004,21(4):98-102
统一战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八十多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始 终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体现的特点有不同的内涵。进入新世纪,统一战线将 呈现出团结的广泛性、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迈向法治新世纪 展望法学大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一个法治的世纪 ,也必将是一个法学大发展的世纪 ;参加本篇笔谈的 2 0余位学者 ,从各自不同的法学学科领域 ,以多方位的研究视角 ,展望了新世纪法治的未来走向和法学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中国法制建设和中国法学研究正面临的许多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