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 16个养猪场的 2 2份断奶仔猪病料用PCR技术检测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 ,对阳性病料进一步检测猪瘟病毒、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细菌性病原。结果 ,从南宁市郊某猪场表现衰弱症状的病猪病料中检测出PCV 2 ,而这些病料没有检出猪瘟病毒、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可疑细菌 ,证实广西存在PCV 2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 (PMWS)。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猪的烈性传染病,在我省时有暴发,对养猪业威胁很大,因此做好猪瘟诊断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猪瘟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猪瘟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并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该技术能识别猪瘟强毒抗体和猪瘟弱毒(疫苗)抗体,又能排除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所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因此,它既可用于猪瘟免疫监测,又可用于猪瘟的诊断。我们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猪瘟免疫监测的同时,用于现地猪瘟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猪瘟单克隆抗体试剂 购自中国兽药…  相似文献   

3.
以猪瘟病毒5′端非编码区为靶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步法荧光RT-PCR检测猪瘟病毒。荧光RT-PCR仅检测出猪瘟C株、T株,未能检测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K-15细胞和牛睾丸原代细胞;对猪瘟病毒T株的扩增反应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与预期序列相符。荧光RT-PCR的检测极限可达到1 TCID50/mL,整个试验流程只需2 h。采用荧光RT-PCR和抗原捕获ELISA同时检测临床病料、猪副产品共207份样本,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7.4%和13.5%,两者符合率为95.7%(198/207);荧光RT-PCR的检出率高于ELISA,两者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RT-PCR可用于猪产品、临床病料中猪瘟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针对猪瘟病毒的通用引物和2条分别针对猪瘟病毒强毒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特异性TaqMan水解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强毒和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复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将我国大陆流行的不同基因亚群的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完全区分开来,而不与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反应,分别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8和81.5个拷贝的病毒RNA,与已建立的复合RT-套式PCR的敏感性相近,两种方法对152份样品检测的符合率达96.9%~100%。通过对8份猪瘟兔化细胞疫苗效价的检测,证实本方法与兔体反应热测定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的定量和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本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以制止疫病的传播蔓延并迅速扑灭猪瘟,具有重要意义。典型猪瘟的诊断一般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血清学诊断和病理解剖变化,结合...  相似文献   

6.
1976年以来,我省各地陆续出现母猪流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特别是1980年以来更为严重。1981年8月我们对某农场的母猪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进行了调查诊断。初步试验结果说明,从该场采集的病料中,除分离出猪瘟病毒外,均未分离出其他病原细菌、病毒或弓形体。证明该场在1981年8~10月期间母猪流产死胎及初生仔猪死亡是猪瘟病毒所致。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和糜烂。该病在我国少数地区已有发生。为控制本病流行,笔者根据BVDV与猪瘟病毒具有抗原交叉性的原理,试用猪瘟酶标抗体,检测BVDV,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检疫方法。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基因组缺失的3.5kb片段,设计3套引物和探针,并用标准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毒株进行测试,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极限可达10copies/μL,并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0%±1.07%和2.22%±1.02%,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对临床20份样品的检测时,该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为60%,普通PCR的阳性率仅为4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快速诊断技术,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9.
2000年1—2月,张掖地区某大型集约化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了一起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1 发病及流行情况该猪场建于1993年,年生产猪3万头。新生仔猪于35日龄断奶,其哺乳期免疫程序为3日龄免疫富铁力疫苗1头份,10日龄免疫猪瘟疫苗2头份,20日龄免疫仔猪副伤寒苗1头份。生产母猪免疫程序为产后21d免疫猪瘟苗4头份,28d和35d分别免疫猪肺疫疫苗、猪丹毒疫苗各1头份。2000年1月6日有1窝6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3…  相似文献   

10.
扁桃体在猪瘟荧光抗体诊断中具有能早期检出抗原,病毒检出率高以及能够活体取材和取材后便于保存、寄送等优点,因之,在实际检验中常常将扁桃体作为首选的病料而加以采用。但是,不同地区和时期流行的猪瘟其扁桃体往往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为了探明这些不同病理变化的扁桃体冰冻切片经荧光抗体浸染后,荧光细胞的表现有何变化以及对临床诊断有无影响,特进行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NCBI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序列,设计了1对检测引物,对武汉临床宠物犬的口、鼻、肛门棉拭子样品进行了检测。随机取其中的6份阳性病料,对其血凝素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分析显示,病毒分为野毒和疫苗毒两簇,野毒的分型和地理位置关系密切。预测蛋白序列分析显示,此次分离的毒株与疫苗毒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有很大差异,可能是病毒抗原性变化的原因之一。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初步建立了野毒和疫苗毒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猪水疱病     
近八年中,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发生一种由肠病毒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口蹄疫综合症的症状。开始出现时,临床上都诊断为口蹄疫,但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结果,均未证明病料中有口蹄疫病毒。英国佩布来特动物病毒研究所以及其他如意大利、美国的有关实验室查明,这种新病的病原系猪的肠病毒。1973年1月,国际兽疫局和欧洲防治口蹄疫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有本病国家的代表会议,会议建议称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野毒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NS5B基因序列,利用在线软件Pri mer Explorer V4Software,设计了一套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核酸扩增(RT-LAMP)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HCLV的RT-LAMP方法。在BstDNA聚合酶作用下,65℃恒温反应1h即可完成扩增过程,扩增产物可通过20g/L琼脂糖凝胶电泳或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进行分析。经检测,该方法对于CSFV、BVDV以及其他猪源病毒无特异性扩增,具有良好的HCLV特异性;其灵敏度与本实验室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一致,均达到5个拷贝。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对58份市售猪瘟弱毒疫苗进行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表明,建立的HCLV RT-LAMP技术可以应用于基层实验室或养殖场,便于养殖户对疫苗中的弱毒含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PUP重组质粒探针,分别对7株猪细小病毒(PPV)分离毒及PPVBM1株细胞培养物的DNA抽提物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对照的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RV)、乙型脑炎病毒及PK15细胞为阴性;对7份PPV自然感染病料进行处理,杂交结果为阳性反应,对照健康猪组织、猪瘟病料、猪伪狂犬病病料则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概述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以及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各种病原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预防控制非洲猪瘟方面,对上述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瘟的发病仔猪采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牛肾细胞(MDBK),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显示,病料接种MDBK细胞72 h后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该分离毒株可以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106;该分离毒株对氯仿、乙醚、胰酶、酸敏感,不耐热,56℃30 min...  相似文献   

17.
兽医临床细菌检验人员受检的病料往往不全属于细菌学范围,有些可能是其他微生物所致,甚至是普通病、寄生虫病、中毒等。为了不延误诊断,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一些兽医诊断学尤其是病原学方面的知识。本讲所列常见症状的病原并不完全,供作广开思路的参考。尚需提及:要注意流行病学资料;对某一症候不应孤立看待,要合理地综合分析;若无充分的根据或未经实验室一定的检验工作,不应轻易排除细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用19株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与疫苗株(兔化弱毒株)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株抗猪瘟病毒E2蛋白的单抗中有4株与2株病毒均反应,但反应程度略有差别;9株抗猪瘟病毒Erns蛋白的单抗中只有3株与2株病毒都反应,其他6株在识别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之间存在差别;抗猪瘟病毒NS2/3蛋白的单抗只识别弱毒株.表明,抗猪瘟病毒单抗可用于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抗原性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消灭猪瘟的步伐,我区于1982年,全面开展普查猪瘟病的实验诊断。在不同类型的88个公社,收集筛选病料216头,制片648张,作猪瘟酶标抗体试验(直接法),检出的阳性和可疑病料,再作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试验材料和试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20.
犬瘟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DV)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CDV疫苗株ONP为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DV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以该引物进行RT-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242bp的特异性条带;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出约20pg含量的CDV;对已知CDV阳性和阴性病料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均一致;用该方法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和同为副黏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NDV),均无交叉反应;对32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此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好,可用于犬瘟热病毒的临床诊断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