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永兵,辽宁盘锦市人,1986年获辽宁大学数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河北省省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经济与产业经济。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经济学家》、《财贸经济》、《经济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近20项,科研成果先后5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个人专著《消费行为与经济增长——以  相似文献   

2.
尹世杰教授的新作《闲暇消费论》,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拜读后颇有感触,因而命笔写点感言。 尹世杰教授是我国消费经济学的领军人.他对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总是不断创新拓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写出我国第一本消费经济学专著,创立我国消费经济学之后,常有新作问世。  相似文献   

3.
张宗益,1964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1988年、1993年相继获得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获英国universny of Portsmouth经济学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留英经济学会(CEA)会员,留美经济学会(CES)会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秘书长,重庆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科协常委,国际、国内多家学术杂志副主编或编委等职务。  相似文献   

4.
李京文小传技术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专家。1933年10月30日生于广西陆川县。1953年肆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物资技术经济系并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名誉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1999年被选为世界生产率科学院(WAPS)院士。并任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项目评价与战略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信息基础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5.
《学习论坛》2005,(3):F003-F003
梁丹,女,1963年12月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副主任,兼任河南财经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30年来,中国经济学进人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下,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经济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邓小平的创新性思维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唯实》1999,(3)
刘志彪,男,1959年7月生,江苏省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92),南京大学首批确定的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2),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跨世纪优秀学术带头人(人文社会科学首批)及其基金获得者(1997),国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8.
《宁夏党校学报》2004,6(4):F003-F003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李彦和教授长期研究消费经济学,近年编著的《消费经济学》、《新家庭经济学》和《消费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已于2004年4月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9.
任免信息     
《党员干部之友》2010,(11):25-25
信长星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信长星,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山东惠民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6年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詹建芬,教授,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公共经济、财政金融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和中央党校资助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杭州市规划课题3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学消息报》等学术性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尹世杰教授,今年已步入九十岁高寿,依然心态年轻,思维敏捷,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在学术上开拓创新,硕果累累。真是可敬可贺!祝贺他在消费  相似文献   

12.
《唯实》2000,(3)
储东涛,男,1946年2月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2年在北京大学进修,1994年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项目,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会计与商业学院接受培训,1995年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聘请为市场学中方专家;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经济学教授,并兼江苏省名牌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劳动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储东涛教授在科研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咬定江苏经济研究这个主攻方向不变…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0,(5):F0003-F0003
王朗玲,1948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1982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系,获学土学位。198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学习,获硕士学位。王朗玲教授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学研究,自从1990年归国后主要注重于区域经济,特别是黑龙江省的经济研究。她创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并担任会长直至2019年11月,同时担任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唯实》1999,(5)
李炳炎,江苏无锡人,生于1945年.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李炳炎是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的博士研究生、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先驱卓炯的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他早在80年代初因与美国经济学家马丁·L·威茨曼同时提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分享经济理论和阐发了新成本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在这几年中我国经济学界对有关消费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观点,这里试就有关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消费经济学的几个主要规律三、“消费早熟”问题四、我国社会主义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培勇教授思想敏锐,既重视学术的诠释层面,又重视经济理论的应用层面。他不做违心之论,不夹杂个人好恶,也无意于趋时媚俗,始终保持着学者的淳真。他说在经济学繁荣的今天,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专家的命运不会再像马寅初一样,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杨丽艳 《新长征》2006,(11):62-63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且,从大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以消费为“马车头”,投资和出口为两翼。但从我国的情况看,却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消费反倒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众所周知,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中间需求,消费上不去,投资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因注重经济治理方面的研究而获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寻找制度意义上的根本解决方法,而且在于其理论贡献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将成为主流的研究范式,经济学更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19.
周龙弟教授周龙弟,男,1952年8月生于上海,现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经济学会市场体系建设委员会常委、云南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经济学会理事、云南省计划学会理事,2000年获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969年4月由上海市赴云南省祥云县插队落户,1971年10月至1978年9月在牟定铜矿大选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1982年6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同年7月分配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工作。1986年到嵩明县挂职,任县长助理…  相似文献   

20.
<正>马寅初留学美国9年,于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国。那时,中国的经济专家犹如凤毛麟角。许多利益集团高薪聘他为"顾问"、"董事长"。面对有油水的兼职,马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