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4年前,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当前,在国际风云变幻之际,我们来纪念十月革命,就是要更高地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列宁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空前激化。帝国主义列强陷入瓜分世界的战争之中。西方的工人运动和东方的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伟大的列宁,适应新时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矛盾,根据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勇敢的尝试伟大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先夺取政权为物质文明创造前提,还是俄国已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发展,两者都说明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合理的。尽管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产物,带有明显的特殊性,但它的成功以及苏联的存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篇章。从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继承与扬弃,是对中华文明的植根与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新路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基本要求和框架赵国良新中国诞生后,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创造性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否呈资本主义“直线式下降”,社会主义“直线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呢? 很长一个时期中,我们曾以“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笔直地走向坟墓,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一步可以迈进共产主义的天堂”这种“直线式下降”与“直线式上升”的思维方式为认识定式,以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就意味着它的日渐昏暗,每况愈下和步步走向坟墓。它的经济越来越衰退,危机越来越沉重,人民生活越来越恶化,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谈何发展、繁荣和相对稳定?而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其优越性必然会直线式地显示出来,并毫无曲折地发展下去,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派大好生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遵循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又遵循了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既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又吸收带有资本主义印记的人类文明成果,既注重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异质性价值,也注重二者的同质性价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创造了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两种文明相互滋养。但社会主义文明高于资本主义文明,必定超越资本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新纪元意义的新质要素,在其制度新质的基本价值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最核心的意义,这一制度,本身包含相互关联、相互联系但又可以区别的制度新质与体制外壳两个事物,传统的苏联模式过时了,但在传统模式的形式下创造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没有过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没有过时;这一制度的新质要素对发达资本主义改良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要素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具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而且对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基本制度层面,而且在社会信念和社会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体”与“多元”相结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家政权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则在行政性官僚控制与经济自组织成长的张力中形成了动态的平衡,形成了在经济绩效和发展效率上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模式。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为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文明道路;其中所包含的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权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向一条克服现代化“负效应”、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内在对抗性的人类文明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80周年,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可庆贺、可纪念的光辉节日。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的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篇章,从此,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始形成“一球两制”的世界政治大格局,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具有的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已载入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10.
赵曜 《瞭望》1989,(39)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它没有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而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没有经历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从新民主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的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发展的这“三步曲”,都不是任何人主观杜撰出来的,而是历史做出的庄重选择,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人们自觉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在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时,有不少同志采用了“模式”概念,并认定现实社会主义已从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或谓“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等等。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一百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必将出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曾对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设想,鼓舞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又从—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在此期间,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中轴理念,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前提,阐述了超越前人的发展理念。科学社会主义在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间正道。列宁主义的发展理念强调对资本主义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并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而推动社会发展。毛泽东思想强调与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化的革命和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制度替代为重心的发展,推进到以改革和创新促进发展的时代,更精彩地应对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发展不均衡等新课题,五大发展理念再一次展现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3.
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鼓吹两种制度正在“趋同”,最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泛起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带有很大的迷惑性。鼓吹“趋同”神话,用心就是:①掩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企图说明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整,无须用革命手段以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取代;②诱导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背离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放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存在,一定要认清改革开放中两个方向的斗争,随时批驳形形色色抹煞两种制度根本对立的新腔滥调,把经济理论战线上的意识形态斗争引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15.
唐纯良  翟志 《理论探讨》2001,3(3):17-19
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一系列落后或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不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条件 ,首先胜利和发展并且进行着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实践。这是新的时代课题 ,是马克思时代未提出的、更是未解决的课题。俄国十月革命本来是比较落后国家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斯大林接班后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 ,是导致苏联崩溃的决定性的内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论继承发展的新飞跃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地位。它纠正了过渡时期短暂论、“苏联模式”和单纯解决所有制等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又享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变为现实 ,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这一跨越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来社会发展的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跨越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把握人类文明生成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根脉,正如历史活动不断生成和灭亡的辩证规律推动着人类世界的发展,世界文明则以物质化的世界精神表现着文明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规律中揭示人类世界不断生成变迁的总趋势,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共产主义新文明范式生成的历史客观性和现实必然性。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唯物史观观察世界格局变迁,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文明范式进行总结,生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范式,标志着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胜利和资本主义魅力的历史性衰落。  相似文献   

18.
记者: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以十月革命为起点,世界历史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时代。但是,自苏东剧变后,出现了一股否定十月革命,更深层次说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的思潮,提出十月革命到底是伟大的创举还是历史的误会等问题。您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的?赵:我们所说的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所进行的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了社…  相似文献   

19.
(一) 一百多年以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20.
最近,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研究已逐渐为我国理论界所重视。兹将近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及其发展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70多年来,西方世界始终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威胁。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交替使用了“热战”和“冷战”即武力颠复与“和平演变”的两手,企图搞垮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而近40多年来,“和平演变”已成为它们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