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幸福     
《地方治理研究》2004,6(1):69-72
  相似文献   

2.
论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历史上各个哲学派别也针对幸福问题作过各种论证 ,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了正确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幸福是指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主体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根据网民上网目的分析有两种虚拟幸福,一种是真实的虚拟幸福,一种是虚幻的虚拟幸福。  相似文献   

4.
5.
警察职业幸福是警察在职业活动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潜能发挥所体验的满足与愉悦.警察职业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的统一,劳动创造与成果享受的统一.造成目前警察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谋生手段"的警察职业观阻碍了警察对高层次精神幸福的追求,角色冲突导致警察职业认同感下降,过度繁重的工作妨碍了警察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管理制度的刚性化与警察个体发展自主性的矛盾扭曲了警察对职业幸福的获取.提升警察职业幸福的途径:一是丰富警察职业的幸福资源;二是提升警察职业幸福能力,让警察做一个幸福的警察.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今天对我们仍有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幸福涵义的探讨,植根于人性需要和人的本质的实现,论述了幸福的实现条件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决定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可分为三类指标,即幸福经济、幸福政治和幸福文化。幸福政治、幸福文化、幸福经济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最大幸福原则。首先,通过幸福是可欲的推导出普遍幸福是可欲的,得出幸福是唯一可欲的结论。其次,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人的社会情感两方面论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学术领域的重大关系性问题。西方价值论与幸福观念内在统一的观念渊源流长,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关于幸福与价值的关系才得到比较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价值观在马克思科学幸福观结构中和幸福哲学的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科学的哲学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实践观。主要是围绕着幸福与实践关系阐释有关幸福的实质及幸福实现的社会规律等等问题。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间价值关系同样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实现过程中。马克思把异化劳动和幸福异化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层面,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认定为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的幸福的根本社会原因。任何一种哲学幸福观都是归属于某一种幸福哲学,作为哲学观的幸福范畴和作为伦理学的范畴既有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幸福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基础,哲学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的体现或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人是道德的动物.用理性控制欲望,构筑人生,创造和事受人生幸福,是人之为人的特点,也是人的美好追求。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主张欲望意志受理性支配,快乐与德性相融合,提出“幸福就是符舍德性的现实活动”.道德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对于我们今天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幸福具有的精神特质,决定了个体生命幸福的获得离不开思想认识的升华、德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离不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也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对个体生命精神价值追求的守护与引领是思想道德教育应承担的神圣使命。要引导个体生命构建正确的幸福观,构建幸福人生的信仰和理想,培养幸福人生的健康人格和生命情感,在欣赏与关怀中把握幸福,回归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个体生命更幸福。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的世界,生活世界的观念实质上是探讨优良和最幸福的生活的观念。作为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法律,通过法律中人之形象——“幸福人”的建构,可使法律的幸福价值彰显。“幸福人”的形象在法律上是一个总括性假设,是诸部门法的人之形象的诸多特性的集合呈现,宪政上的幸福是在否定性的宪政框架上,意欲通过立宪制度保障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宪法上的幸福规定的抽象性极具丰富的概括性内涵,具有广阔的权利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简单幸福     
央视在国庆期间开播了一个走基层假日调查——你幸福吗?专栏。栏目采用现场直接发问的方式,询问路人的幸福感。面对记者突如其来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的发问,民众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却真实可信。在众多的回答中,我们听到的是:有个女朋友;下班后有一声老婆孩子的问候;把女儿供出来了;能和老伴一起牵手散散步;能挣钱改善生活……诸如此类一些很普通的幸福观。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它就  相似文献   

15.
16.
向幸福看齐     
正毕淑敏的文章《提醒幸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总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在毕淑敏的知觉世界,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倾听幸福有如倾听音乐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品读陈志宏新著《幸福就在抬头间》,于我,对于人生之幸,再一次有了铭心刻骨的感觉。那就是,在你有  相似文献   

17.
幸福的秘密     
自此书首版问世以来,比利·葛培理牧师的《幸福的秘密》己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追求这一难以捉摸的目标。葛培理牧师所指出的八大标杆,帮助我们经历了战争动乱岁月和世界的改变,也向我们显明,在动荡局势中如何持守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王纯 《人事天地》2016,(3):52-52
正英国媒体曾评出30件幸福的事。其中,在旧牛仔裤的口袋里发现10英镑成为最让英国人感到幸福的一件事。另外,躺在刚刚洗干净的被窝里和看到一对老人手挽手一起散步也成为人们幸福的事。还有,坐着晒太阳在乡间随便走走等都被认为是最幸福的事。看过之后不禁笑了。这些幸福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为什么忽略了它的存在?一直以来,我们把幸福的标杆定得太高了: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买到一辆可  相似文献   

19.
20.
金钱≠幸福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面对千帆竞渡的大江曾问手下:熙来攘往者为何?纪晓岚答:“全为利而来,皆为利而往。”看来,追求物质剃益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过去“左”的时代,人的这种本能被压抑,那时,谁敢言钱?有三五十元工资就满足了。而到了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似乎是对过去的一种“逆反”。社会的发展从一个极端又跳到了另一个极端:钱!成了热点、沸点——一位演员在电视剧中随口而出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居然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