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旬阳县神河中学是省级“文明校园”和“素质教育优秀学校”.也是市级“标准化高中”,曾连续十年保持着“高中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鲁言  海宁 《中国司法》2002,(12):14-14
在男犯监狱,由女警直接参与教育改造工作一直是个禁区。“女警不能参与男犯教育”、“女警与男犯接触容易出事”等旧的传统观念,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女警置于对男犯教育的门外。一方面,普遍存在男民警警力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高学历、具有教育专长的女警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寻求新形势下教育改造工作的切入点,把罪犯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山东省潍坊监狱对此进行了大胆探索。他们突破禁区,于2000年6月成立了山东省监狱系统第1个“女警教育中心”。记者近期到潍坊监狱,采访了“女警教育中心”。早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教育的功能、价值的研究与认识,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的某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由“一能”变“多能”以致“万能”;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产生某些偏差,本该有的教育功能、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致使人们产生教育无能的观念。我们主张教育功能、价值研究要走出“万能”的误区,“无能”的阴影,寻找教育“本能”的真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主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实行“法治”的要求。实行“依法治国”,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实行“法治”的重心之一,在于依法治吏。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曾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健全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对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原产地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原产地名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假冒他人原产地名称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市场上诸如假“哈密瓜”、假“龙井茶”、冒名“天津鸭梨”等泛滥,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给真正“哈密瓜”、“龙井茶”、“天津鸭梨”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原产地名称侵权现象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法律对原产地名称权的保护水平尚低,没有专门保护原产地名称权的法律,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一些有关规定不仅“散”,形不…  相似文献   

6.
对罪犯的素质教育应当在总体上予以肯定,但不能因此否定传统的“三课”教育。要实现提高罪犯综合素质这个目标,还必须要以三课教育为载体,坚持“3+X”的原则。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罪犯思想教育依然是核心,应贯穿和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一些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提出于80年代初,90年代初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实施是在90年代末期,现在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语文素质教育要切实有效地实施,仍需思考和探索,首先是其本身要素的思考。笔者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要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8.
“148”在线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直困扰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学生家长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虽然为解决“减负”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整治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积弊较深,至会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真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电视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4,(9):60-60
旬阳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跨巴山,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997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后,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教育事业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基本达标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由巩固成果向提高水平转变的“三个转变”工作目标。几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为主线,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力加快“三个转变”步伐。  相似文献   

10.
王立争 《法制与社会》2012,(3):223-224,241
法学本科教育固然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真正职业化的训练应当在本科毕业以后进行,也就是法学院负责智能技能的培育,执业界负责实务技能的培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才是最好的法学教育。法学教育中还应注重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在性质上是一种注重发展、强调内化的教育模式,其所对应的主要课程,应当是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法科学生必备的表达能力课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6月 1 5日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 ,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9月份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求 :“全面推进以道德为核心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 ,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实行素质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并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但由于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们的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 ,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目前我院…  相似文献   

12.
国家已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搞好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关键取决于“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素质如何。教师素质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素质提高了,“科教兴国”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现象,教育的差异反映了社会文化内涵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教育基于其各自的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教育差异。本文对中美高校的素质教育进行对比研究,重点论述了中美素质教育的立足点、中美素质教学方法的异同和中美素质教育的效益性差异,对我国的高校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深化各项教育改革 ,尤其是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分制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焦点、难点与热点也日益被凸现出来 ,要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机制的束缚 ,真正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 ,尤其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必须逐步实施“完全学分制” ,这就势必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和先导作用 ,必须顺应…  相似文献   

15.
来访申诉听证:申诉复查立案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长期以来,社会上反映法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热点问题,归结为“申诉难”的呼声,实属社会稳定之大忌、保护公民申诉权利之大忌,也是维护人民法院执法形象之大忌。在实践中,通过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依法提供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主要流派述评宋玉波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为昌盛的六七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也应运而生。一些号称左翼的学者一方面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论述,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及有关的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①。有的是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特点,反映出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想摆脱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推进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对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教改之中作些初步探讨,提出要从传统的以指挥命令为主的"食指教育"方式转到以激励学生内心为主的"大拇指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5,(3):4-5
一方面政府三令在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另一方面民工讨要工钱爬楼堵门的新闻不断。而同时,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令人意外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工人短缺。这场短缺事先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缺工”与“欠薪”成为民工经济的一个灰色词语。它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敏锐的感受市场变得如此紧迫,它让忍辱负重的农民工们的权益得以凸显,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的真正含义。缺工明确发出12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问题的信号,也要求各方作出应变,学者指出,民工荒和欠薪问题将对中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甚至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基本上完成了立法的系统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务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中国,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立法的空前繁荣,各类法律法规大爆炸;另一方面则是每一部环境法都未能得到真正实施,使人感到环境法的“无用”、“无能”。如何修改并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理顺各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保护各项制度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