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及措施刘彩霞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民族文化变迁的历史。然而二者并非亦步亦趋、机械地同一,有时...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冯东晓世纪之交出现的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决策和论断,认真研究当代国际新的思想文化现象,把握其来龙去脉、实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因素和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因素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了新的概括和表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之一,它将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于这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文明和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自觉运用“两点论”,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全面地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辩证地处理正面引导与惩戒邪恶的关系。一、用“两点论”看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不仅包括实现经济繁荣,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包括实现科学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9,(12):42-42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套酒业集团)在追求实现效益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以“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都要硬”为指导方针。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既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李冠宸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一度出现了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倾向,影响了经济的建家发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的今天,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也在所难免。为了在改革开放中更好地吸纳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研究一下如何正确评价西方精神文明问题,是很必要的。 众所周知,就物质文明而言,我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从精神文明来讲,我国是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回答则不尽一致。从大多数人的观点来看,西方的精神文明是落后于中国的。因为迄今为止,我只在报纸上见到原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庚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李瑞皇 《新重庆》2006,(2):19-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我对"十一五"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杜学文 《前进》2007,(10):17-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除了要求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有新的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状况方面有新的体现,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与时俱进,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中央军委《意见》,对以下六个关系进行辩证的思考,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健康、稳步、深入地开展。 一、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破”与“立”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方式问题和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必须充分重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的相互联系。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能否概括为: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活方式有制约作用,精神文明是形成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生活方式反映着精神文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规划未来五至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这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风气文明的现代化地区,这是到2000年我们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基本现代化的灿烂前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求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又要求社会管理有序、风气文明、环境优美。从常熟市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化呼唤着时代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现代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总结了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的发展趋向。在二十一世纪 ,中国要实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较高级阶段、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双重历史跨越 ,究竟应当构建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模式 ,如何构建适合这一发展趋势的新发展观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 ,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点性建设的重大作用 ,又大力加强全面性发展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最终落脚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大潮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给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思想道  相似文献   

19.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未来15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综合素质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同样地也关系到我们海南特区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国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进~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创特区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这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第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是政治、精神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但是,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如果不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将影响社会的和谐进步,使人成为片面发展的经济动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