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年107岁的学者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1949年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从事文字改革,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13,(22):4-5
刘伟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窍和教学工作,当年被誉为“京城四少”(钟朋荣、魏杰、樊纲、刘伟)。如果说20多年前的刘伟教授对于自己的名利还有些许的惶恐,那么今天已经硕果累累的他依然谦逊。作为—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声誉的经济学家,刘伟教授对中国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与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与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相似文献   

4.
任启栋 《法制与社会》2011,(26):271-272
成本收益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本文从犯罪疑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在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的,通过这个分析过程进一步为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提升讯问效率提供经济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可谓刚刚起步,远没有其在美国那么成熟,然而正如毛泽东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法律经济学在中国必将获得长足的进展.为促进这一进程,诸多学者(包括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不少领域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王成博士的((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就是其中较有价值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11,(3):45-45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一书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以60年的跨度来看,过去30年,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未来30年,改革重点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他无意中走上了经济学研究的道路。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较早的海归学者。  相似文献   

8.
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划分并不是富勒的首创,他只是为了论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的观点,将两者引入法理学的范畴,并且运用唯心的观点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没能深入地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形式和特征。本文主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引入边际效用经济学和交换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论述富勒的观点对现行法律制度的确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少荣 《法律科学》2004,22(3):19-23
在我国法律经济分析的一些论著中,在使用经济学概念和范畴时存在对经济学概念的非规范化使用和错误使用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对经济学理论的片面或断章取义式的理解。要克服这些弊端,就要从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教材着手,掌握经济学的最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0.
法律经济学进入中国法学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张维迎、邓峰二人合著的《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一文作为个案,研究法律经济学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凤 《法制与经济》2008,(8):80-81,84
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划分并不是富勒的首创,他只是为了论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的观点,将两者引入法理学的范畴,并且运用唯心的观点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没能深入地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形式和特征。本文主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引入边际效用经济学和交换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论述富勒的观点对现行法律制度的确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喻中 《政法论坛》2014,(3):162-171
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2013)生于英国。1932年自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科斯曾先后任教于邓迪经济学校、利物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布法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1964年,科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时出任《法律经济学杂志》的主编——这是他特别看重的一个职务。①1991年,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经济学和中国法律改革、未来中国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法学界已掀起了一场法律经济学运动。法律经济学提供了一套与传统法学迥然不同的分析方法 ,我国法学界已开始引进并运用这些分析方法。法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必将改变中国传统法学固有结构 ,促进中国的法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是本文的中心议题。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学是反映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实践并为之服务的知识体系,既要开展“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要开展“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办法的研究”;所以,历史上的这两项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学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能定位于生产关系,又不能定位于生产力,应当定位于市场的活动主体:研究对象是家庭、企业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又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国经济学要想不辱使命,必须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的立场上出发,因为这既是经济科学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要学术趋势。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经济学和法学的学科结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产生了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成果;而且在学术研究和政策设计方面具有拓展视野、彼此启发的丰富内涵。作为与国家治理关系密切的学科,经济学和法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推...  相似文献   

16.
侵权法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思想史的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经济学"理论运动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当今美国主流法学流派之一,这在法律思想史上实属罕见。法律与经济学对法学和法律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通过以"思想史的角度"对法律与经济学之"侵权法理论"展开讨论,重点表现在科斯的成本理论、卡拉布雷西的规则理论和波斯纳的侵权法经济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紧密关联、学科理论高度综合化的时代,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为透视宪政问题的视角之一。本文从宪法经济学代表人物的理论探讨出发,运用宪法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宪政经济的核心,从中得出对我国宪政改革的启示。只有舞好宪政改革的利剑才能在历史的积淀中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去世了。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研究的经济理论领域,涉及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40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400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相似文献   

19.
赵海怡 《政法论坛》2022,(4):167-178
科斯所代表的“法经济学”、波斯纳所代表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以及卡拉布雷西所代表的“法学和经济学双向校验互动的耶鲁学派”可以并称为当代法和经济学发展的三条进路。卡拉布雷西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所秉持的交互检验的双向思维、建构综合分析框架实现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范式,和对“法律实践所可能包含的未经分析的有效人类经验”的尊重与坚守,在克服科斯和波斯纳理论研究范式既有缺陷的基础上,为法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改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当代法学研究的发展和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洪鋆 《当代法学》2011,(5):142-150
Baxter教授于1963年将经济学方法引进到冲突法领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冲突法的经济分析取得一定进展,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方法不断被运用到各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当中,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成熟,但还是为很多具体问题提供了相当清晰的解决思路。但不可否认,经济学方法在冲突法中并非主流,还有很多学者对其相当陌生,洞悉现有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探求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这个学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