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并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其"社会和谐"思想强调善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基于人们共同的理想,承认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和谐生活的条件。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历史证明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霍布豪斯"社会和谐"思想的许多要素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霍布豪斯是19世纪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强调社会的和谐,将"和谐"作为社会理想,并以和谐观点作为其整个思想的中心。他重新界定了个人和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试图将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所谓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自由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论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和谐”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我党“和谐”思想的宝贵财富和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主张通过修身以达到个人身心和谐,通过对于“礼”的维护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天人舍一”为总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大同社会”作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理想。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内容对于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值得借鉴的积极内容,同时也有因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消极影响。先秦时期是儒家文化的产生和重要发展时期,本文试图探寻先秦时期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并简要加以评析,从而进一步探究先秦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谐社会”历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当今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和谐思想的本意。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与太史伯谈论“兴衰之故”和“思胜之道”时,首次提出“和实生物”的论断。他说:“夫和…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提出过许多和谐社会应当如何的设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憧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况。这表明,和谐观念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借鉴、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越是客观、全面、科学地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就越是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成功,越是能够全面、稳固而可靠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失灵”作为考查“社会和谐”的比照对象,不仅可以考查中外思想家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总结前人对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探索,而且还能评估历史上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时代变局与中国社会转型是孙中山和谐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在内容上,孙中山和谐思想是涵盖政治、经济、民族以等诸多方面的广义和谐。孙中山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危机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两种理论及其制度博弈的极端化反映。从1980年代开始,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走出了理论极端化误区,开始吸收对方理论的合理性因素,追求社会和谐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霍布豪斯自由主义理论为当代自由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兼容并蓄的社会;是以立宪主义宪政为基础的法治社会;是个人自由和权利得到保障、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社会自治制度完善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以孝、诚为先的德育思想;以“执两用中”、“持中致和”追求中正的中庸理念;以“求富疾贫”、“取之有义”的义利观三个方面。重温与借鉴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心”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文化基因.同心思想的内容体系是同与异的和谐共处,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身是一个完整系统,它包括了世界观中的理念维度、价值体系下的价值目标维度和方法论下的实践应用和行动维度.“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统战文化的思想根基和核心内涵,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对多党合作事业的科学总结与高度概括,是党转变统战思维的新成果,是处理好“五大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号召,是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殷切期望。 “讲政治”是“三讲”中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政治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是落实“讲政治”的重要前提。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是与阶级、国家等相联系的特殊社会历史范畴。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两者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3.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党情的新变化,对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历史继承首先 ,“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乐相融的关系 ,它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条件相对应 ,有共同的运动周期 ;人的自然机体和人的社会功能属性与自然界有统一的结构 ,有对应性的联系。人和自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庄子》所谓“人 ,天也 ;天 ,亦天也”,可以说是天人之间的自然联系与自然统一的一种表述。总之 ,人与自然是紧密地相联系的 ,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的。因此 ,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 ,不仅要实现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 ,而且要达到社会系统与其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其理论研究的基点,考察与揭示了个体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有三个特点: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是实践;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存在物;有着许多人的需要。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的主体性培养为基础;以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为现实目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国家间道义是国际交往中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以平等、正义、和平、民主为价值追求,对国家行为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据道义规范国际行为的国家,则会占据道义制高点,增强国家软实力,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在战乱频繁的中国春秋末期,先贤孔子提出了“礼”、“和而不同”、“义以为上”、“德不孤,必有邻”等一系列调节人与人、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深入挖掘并梳理孔子博大精深的国家间道义思想,不仅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范式的建构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间交往的公信力等.当然,孔子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对调节当前国际社会的纷争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应,然而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思想和文化总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厚重底蕴与前瞻性走在了前面.故此,人类社会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科学预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是高屋建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不只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关系的范畴,即外在的和谐,更体现出“质”或“力”的属性,是确证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社会和谐也表现出和谐的这种属性。依据这一属性在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新的社会和谐历史观,即从“自然的和谐”到“制定的和谐”最后到“自在的和谐”社会。通过对“自在的和谐”社会的展望与分析使我们能看到一个与共产主义美好愿望相比较更加可望可及的人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旨在构建等级有序、仁爱和谐的社会。他试图以仁礼学说为理论,通过实施德治来实现这样的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