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迎接和期盼十六大的日子里,看到过许多动人 的故事,也听到过许多动人的话语。其中有这 样两个人,令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一个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1989年开始,他就记家庭生活的流水账。并经常以此为荣,向人们展示自己家里的巨大变化。“看我们夫妻的月收入,1989年是452.70元,到2002年,达到4797.50元,等于1989年的10倍还多。”“这13年,我家还先后换过6次电视机。先是16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后来换了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再后来又换20英寸、21英寸、25英寸和34英寸的彩电。此外,电脑也已换了两台。现在我用的是联想品牌机,而且还配备了激光打印机和扫描仪。”  相似文献   

2.
干部公选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根本上要从解决"一把手"的态度问题入手"我是外省的考生,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四川,查了地图,才知道自贡在成都与重庆的中间……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之后,我得到了令我自己  相似文献   

3.
一、交友 1.你有没有亲密的朋友?如果有的话,是同性还是异性,或两性都有?选择其中之一作答。 (1)有同性的亲密朋友(2)有异性的亲密朋友(3)两性朋友均有(4)没有朋友(5)未回答。从各国比较来看,欧美各国回答“两性朋友都有”者达80%以上,而日本、中国、南朝鲜还不足半数。 2.你的朋友是在何地、何种场合结识的?请从下列情况中任选几个答案。 (1)在学校(2)在工作单位(3)在公共场作(包括在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饭馆、公园等)(4)在旅行中(5)在街坊邻居中(6)在学校以外的文体活动中(7)老乡中(8)亲戚中(9)不在以上各项中(10)未回答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Z2)
正我结婚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由于父母都是老党员,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结婚也是:不声张,不能大操大办。于是,结婚那天,遵父母之命,我自己乘公交车去新娘家接亲,又乘公交车把新娘和她的亲戚接到我家。在接亲回来的路上,正巧遇到单位的一位老同志,我俩在公交车上聊了一站地,他竟然没察觉我是新郎官儿。我的婚礼极其简单。在家摆了两桌席,双方直系亲属在一起吃顿饭,这门亲就算结下了。在送新娘亲属走的时  相似文献   

5.
朱平 《侨园》2004,(4):16-17
有一次在意大利,我们遇到一对乐清夫妇,他们是由华侨亲戚介绍到意大利来的,先在亲戚的工厂务工,有了积累后,自己开了一家餐馆,餐馆需要帮手,于是又叫来了国内亲戚,亲戚有了足够的资本后又自己当老板,然后又带自己的亲戚过来,十几年来,带出来的人有七八十个了。犹如滚雪球一样,这个队伍越来越大。这就是温州人。有数字表明:温州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有40万人在海外创业。在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我们采访了三位从海外回来的温州人。  相似文献   

6.
眼下,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在城里很难交到朋友,一些心里话也没处说,这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不利,难怪他们发出"城里何时是我家"的感慨。仔细想想,城市真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34)
<正> 近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使汶川地震以来的一些灾后重建成果毁于一旦,其中农房重建是最大难题之一 "我家花了近30万元盖的三层楼,其中贷款3万元,借亲戚几万元。泥石流淹到了二楼,房子肯定不能再住了。地震后花10多万买的货车也冲走了。"在四川  相似文献   

8.
从国情出发     
不久前,一个老农进城,走进商店,站在电视机前端详了又端详,问:“这是啥东西?”售货员答:“电视机。”老人掏出一把钞票,说:“来它仨,一个娃儿一个!”售货员忙  相似文献   

9.
1994年10月到1995年9月,海峡两岸的学者分别在两岸的25所学校(大陆15所台湾10所),就高中生的家庭、朋友和家庭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等比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1204份(大陆)和1082份(台湾)。被访者全部是高中学生。下面是该次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高中生的生活环境 对于高中生的生活环境,本调查通过“同谁居住在一起”、“个人专用房间”、“个人专用电话”、“个人专用电视”及“和谁在一起看电视”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解。 海峡两岸的高中生同父母居住在一起均占绝大多数,同“父母以外的其他家人或亲戚”住在一起,“和朋友住在一起”以及“自己一人住”人数均不多(请看表1)。  相似文献   

10.
刹刹说情风     
当前,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说情风。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跑官要官,不仅不加制止,反而为之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等得到某些好处,不顾政策规定和本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留美归国省亲的好友来我家,也许是久别乍遇的喜悦,我俩谈锋甚健。后来他讲了一件至今都懊恨的事,搅得我数月来也思绪不宁,慢慢地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的朋友说:“我跟一些东方人谈话,觉得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7,(34)
很怕突然有朋友或者亲戚打电话来问:"你需要某某保险吗?"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们都很需要保险。现在的衣食住行越来越离不开保险了,出了意外有保险公司兜着,这是一件多么放心的事情!可是碰到这样的电话甚至是直接登门推销,不少人心中却会塞满郁闷。看着很难整明白的保险品种说明书,心里总是有另外一层疑虑: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品种"保险"吗?如果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保险公司会痛痛快快地赔付  相似文献   

13.
李会贤 《各界》2014,(12):27-29
书房里有一组上下两层的专用书柜,上层摆放着我从警三十多年来立功受奖的各种奖牌奖章、荣誉证书之类,可谓琳琅满目,一直以来是我向朋友同事、妻儿亲戚炫耀的资本:下层则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百十来本我在各个时期的侦察笔记,虽然款式不同,薄厚各异,但都无一例外地在扉页上标注着使用的起讫日期。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6,(11)
正【提案背景】由于基层信用社管理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用款大户为了多从信用社拿到贷款,鼓动亲戚、朋友、邻居组成多个联保小组申请贷款。造成"多贷一用"现象发生。一旦用款大户没有偿还能力,为其贷款的联保贷款小组成员就要偿还自己未使用的贷款,易导致农户因贷返贫,引发农村社会问题。【具体建议】1.提高贷款农户风险意识。加大力度宣传个人信用重要性,改善广大农户对贷款风  相似文献   

15.
孔子少年勤学好问,自学成名;早年创办私学,致力于教育事业:中年从事政治活动,周游列国,以天为己任;暮年赋诗修史,著书立说.他宣讲道德,演说仁义与朝野人士谈论政事,和乡党长辈结成忘年之交,其言论和行动,绝大部分是建筑在社会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孔子的社会学思想,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点:一、培养志气、深砺品德孔子训导弟子,应酬宾朋,聘问诸侯,对答国君,自始至终贯穿博爱、忠贞、笃敬、谨育、宽厚、忠恕等作风和精神.他认为,作为君上、臣下、父子、兄弟、夫妇、男女、朋友、亲戚以及所有社会群体都应当有这种道德品质和社会义务观念.作为君父,应当端正宽厚,仁慈惠爱;作为臣子,应当忠孝恭敬,正直顺正;尼友弟保,夫义妇爱;亲戚和睦,朋友信实;社会群体,礼尚往来,相扶相助.孔子在这方面的论述颇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还说;“事君数,欺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说,在君臣之间,朋友之间,不要过多烦锁地指责,如果指责过多就会使君主感到羞辱,使朋友和你疏远.孔子还认为,各人应尽到做人之道,实实在在地做  相似文献   

16.
赞“高官”结“穷亲”江苏彭辰阳据1994年11月7月《报刊文摘》载:辽阳市城乡的1000多个贫困户,如今都有了一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亲戚”,他们交往密切,感情越来越深。短短几个月。这些“穷余”在“高官”“亲戚”的帮助下,或危房得以修缮,或孩子有了...  相似文献   

17.
往低处走走     
我有一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家里,教授、老师可以随便在冰箱寻找自己需要的饮料和啤酒,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用担心校长大人给自己穿“小鞋”。  相似文献   

18.
高深 《党政论坛》2009,(4):50-50
我国有句俗话:“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解放前,这几乎是社会常态,大多数人见怪不怪。因为生活中确是如此,有钱有权有势者,“朋友”多,“亲戚”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拐弯抹角地套上关系,认个什么亲。而贫穷人家,寒酸穷苦,躲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来认亲?  相似文献   

19.
温州行(下)     
走向联合 同时,我们也看到温州农民所创立的这个“大市场”的另一面,那就是它的自发性和原始性。自发性带来个体经济的盲目性。原始性表现于这个流通网络的联系纽带大多利用亲戚、朋友及其延伸的社会关系。这种自发性和原始性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初期或许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开放和改革的步步深入,它的局限性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温州的民间流通网有一  相似文献   

20.
林海 《瞭望》1984,(14)
一些英国朋友最近在谈到英国社会犯罪日增的现象时,深感忧虑和不安。一位在报馆工作的女打字员说,她每次上完夜班回家都提心吊胆。她拿出一个像唇膏一样的小筒告诉我,这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防身警笛,她随身携带蓿,至少可以壮壮胆。她甚至十分认真地劝我也去买一个。一位家住伦敦城南的英国朋友向我抱怨,他家已经失盗两次,连电视机也被偷走了。另外一对老年知识分子夫妇则感慨万分地说,如今的英国是礼仪日衰,世风益下,罪案渐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