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政治文化与法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政治文化中包括法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古兰经>立法、教法、民法和刑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伊斯兰教法是对政治文化的有力支撑.伊斯兰政治文化思想首先源于<古兰经>,贯穿于民法、刑法等诸法律中.认主独一、服从真主和使者,成为宗教信仰与政治文化一元论的政治观,构成了伊斯兰政治文化的基础、核心和主导思想.伊斯兰文化与政治、宗教、宗教观念相通,尤其是认主独一的信念具有突出的宗教内容.在当代伊斯兰文化整合与重建中,<古兰经>和圣训居核心文化地位,公议和类比作为法律补充.伊斯兰教的政治力与当代伊斯兰运动有渊源关系,在多数情况下,一经民主选举,伊斯兰势力就能获得成功,并有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肖凌 《西亚非洲》2012,(5):118-131
"知"与"行"或者说"认识"与"实践"问题是阿拉伯当代文化与思想界十分受关注的问题,哈桑.哈乃斐作为当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就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行先于知"的思想主张,并充分挖掘了该思想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深层渊源,力图在当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推崇重实践、绝空谈的务实精神,并推动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在整体上实现从"神学"向"人学"的转变,促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28(8):56-64
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文化理论是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的,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精髓,融合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亦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  相似文献   

4.
叶青 《西亚非洲》2006,(1):43-46
宗教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深厚宗教传统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对中东国际关系有很大影响。外交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可分为指导外交政策的思想目标、制定和实施3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伊斯兰文化是主导伊斯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信仰体系与意识形态,伊斯兰文化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内化在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之中;政府和民间的巨大张力限制了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选择,将其约束在伊斯兰文化的价值框架之内;在伊斯兰国家间,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外交实践中,伊斯兰规范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治伊斯兰理论与运动的先驱,毛杜迪从三个层层递进的方面阐发了政治伊斯兰思想。他首先指出了坚守和捍卫伊斯兰认同及文化真实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他力图表明,宗教与政治是伊斯兰体系中的两个相互圆成的方面,伊斯兰需要通过政治来加以实行;而伊斯兰主义者的最终政治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于《古兰经》、先知的逊奈和伊斯兰法的伊斯兰国家。毛杜迪独特的宗教政治思想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当代政治伊斯兰的本质和发展脉络,为认识南亚次大陆错综复杂的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中东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中东伊斯兰国家西方化和世俗化失败的结果.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对伊斯兰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采取了拒绝西方法律和世俗法律的做法.它们在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和否认的态度看待西方法律与世俗法律在伊斯兰国家中作用的同时,另辟蹊径致力于研究、探索伊斯兰法的复兴与发展,旨在托古改制和自我更新,力求使伊斯兰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符号象征,既表现为经训等文化原典中大量经文的系统阐释,又凸显出清真寺在创造伊斯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具体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建构作用;伊斯兰传播的历史既是清真寺的建设历史,也是穆斯林的移民历史,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双重角色,并在穆斯林由游牧--定居--寺市并存--伊斯兰城市--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圈--全球穆斯林教缘共同体的形成中功不可没;对于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掘宗教礼拜场所先在的精神资源优势进行对话,以形成教际对话的长效机制;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和爱资哈尔的伊玛目已在不同层面承担起全球化时代宗教领袖的责任,他们的对话精神值得倡导;拥有清真寺这一话语平台的阐释者应秉承伊斯兰"创制"传统对经训做出合乎时代精神的诠释,以维护伊斯兰文明的阐释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本刊自200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文化理论及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4(9):26-33
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伊斯兰教首先是和平的宗教,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旨在通过宗教实现人类和平。圣战是重要的伊斯兰文化理论之一,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一直与伊斯兰教相伴生。圣战还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它包括内部冲突、对外冲突、战胜敌人和战胜自己的私欲。在伊斯兰教诸多精神中,圣战精神最具魅力。服从理论是伊斯兰教的精髓之一,伊斯兰教是服从真主意志的宗教,服从使者也是根本特征之一。在神权至上的伊斯兰社会里,服从意识成为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特色。报应理论,是伊斯兰的经典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理论与社会生活十分密切,在社会上有很大市场及文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伍庆玲 《西亚非洲》2012,(2):155-160
阿拉伯世界①是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价值、阿拉伯语为交流工具的文明体系,与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并称为世界三大文明体系,其中,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分别位于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自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争(Battle ofTalas)后,双方再未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换言之,古代的伊斯兰与儒家文明看起来各自封闭,且是互不干涉彼此的内部事物。②但自16世纪以来,地理大发现刺激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整个世界随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整个穆斯林世界,各类伊斯兰反对派运动均以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形式来发动和调动群众。他们建立了无数草根团体,如诊所、孤儿院、慈善会、文化社、学校等,向穆斯林民众和社区提供基本的商品和服务,由此证明伊斯兰能够有效解决民众的各种迫切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组织成为传播宗教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将组织与信教民众连接在一起。伊斯兰国家在管理非政府组织上既有成功经验,又有教训,约旦是这方面的典型。2001年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昆顿·威克托罗威兹撰写的《驾驭伊斯兰行动主义——萨拉菲运动、穆斯林兄弟会与约旦国家权力》①…  相似文献   

12.
Islamic State has rapidly become a new threa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It is now staging terrorist attacks in a long list of Western countries including Canada,Australia and France.Compared to Al Qaeda,Islamic Sta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1)Its ultimate goal is to find Utopia.This attracts jihad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they are following a call to settle the historical feud between Islam and Christianity.It is also stirring up sectional strife between Sunnis and Shiites.Its demagogy has thus far recruited 15,000Jihadists from over 80 countries;2)It has been competing with Al-Qaeda in trying to launch terrorist  相似文献   

13.
欧洲的"伊斯兰挑战"集中反映了欧洲人面对大量外来族群和异质文化出现时的焦虑与困惑.这一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如何使日渐庞大的穆斯林族群融入欧洲社会,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欧洲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西方民主化和伊斯兰文化与价值观变革要求的挑战,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其转型的本质是建立在伊斯兰文明基础上的自我革新与完善.伊斯兰运动重趋活跃和伊斯兰国家同美国矛盾激化是伊斯兰转型时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亚的伊斯兰极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在塔吉克斯坦反对派联盟和阿富汗塔利班的支持下,于1999年夏天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制造了震惊中亚的"巴特肯事件".对付宗教极端主义既要开展国际合作,更应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意识形态的分化而出现的,是极端伊斯兰势力对伊斯兰教的工具性解读和对伊斯兰教暴力面的无限放大,对土耳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互不统属,社会基础、斗争纲领复杂多样,而且许多组织犹如昙花一现。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耳其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概述、对颇具代表性的土真主党与卡普兰社团的简介,来阐释土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穆斯林有2000多万,多数居住在9个共和国内:巴什基尔有250万;达吉斯坦有220万;鞑靼斯坦有200万;车臣有100万;达巴尔达—巴尔卡尔有70万;卡拉恰耶夫—切尔斯克有40万;印古什有30万;北奥塞梯有20万;阿迪格有10万。其中北高加索地区集中了穆斯林聚居的9个共和国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元7、8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南亚海岸,逊尼派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开来,并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目前东南亚10国都有穆斯林族群,其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主体族群,在其他国家均为少数族群。随着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8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阿富汗开始立足,对“伊斯兰认同”及其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肯定浪潮波及东南亚,于是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宗教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伊斯兰书刊、报纸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斯兰势力不断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