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病逝。在11日举行的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由葛罗米科提名,全会一致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当选,标志着苏联最高权力新老交替的过渡时期结束,新一代当政时期开始,苏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常被称为西太平洋地带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一个极其活跃的发展地区,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联国内开展了广泛的改革。这次改革规模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苏共领导人多次强调,这次改革具有革命性质,但又指出,这决不意味着要改变苏联社会制度的实质,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铲除与这些原则格格不入的东西,并为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创造条件,戈尔巴乔夫把这次改革的实质概括为两句话:“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笔者认为,了解苏联目前开展的改革的实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评价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争论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联的整个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在略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对这些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征和意义作一简要的分析与评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其上台不到一个半月后的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了题为“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有关筹备和举行代表大会的任务”的长篇报告。这个报告全面阐述了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首次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描述了这一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不仅如此,在这一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还耐人寻味地既“重申党的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和随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制订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6.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为了推行他的改革措施,对苏联干部队伍作了全面整顿。他通过在理论上阐述整顿干部队伍的原则和在实践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苏联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个新局面。研究戈尔巴乔夫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无疑是有着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首次正式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这次访问原定在4月6日开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副外长在4月5日宣布,戈尔巴乔夫因“患感冒”推迟访捷。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外舆论界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苏联领导人推迟访捷,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想会晤捷共前领导人杜布切克,而这个要求引起苏捷双方的争执。有的说杜布切克在戈尔巴乔夫访捷前曾致信戈尔巴乔夫。甚至有报道说杜布切克访问了莫斯科,并同戈尔巴乔夫会晤。不管这些报道是否准确,都表明作为1968年捷克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仍然是一位引人关注的人物。杜布切克的名字在新闻媒介中重新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苏联近两年的国内改革在东欧  相似文献   

9.
1996年7月一8月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 前苏联日本进攻苏联的图谋是怎样被挫败的—记在中国抗战中的苏联远东情 报机关王昌滨摘译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二马坚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投靠美国的(下)金大辛列宁的“一国两制”设想聂运麟列宁论利用资本主义薛新国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误区王军斯大林和毛泽东—一位前苏共中央机关中文翻译的回忆谢德明空中女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飞行员钱云山、王幼庭编译功过参半的苏联元帅—铁木辛哥退役克格勃重操“旧业”多章平改革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25日,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通过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他最后一次作为苏联总统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的局势,我停止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同日19点38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至此存在了74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一、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概况 1.积极实行公开化原则 1977年的苏联宪法中明文规定:“扩大公开原则”是苏联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公开原则”跟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提高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主张党和国家“应当将更多的事公诸于众,我们的人应当知道劳动集体、区、市、州、共和国、全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第二、让人民有充分的机会公开发表意见。戈尔巴乔夫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群众公开讨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转折点”和“里程碑”的四月全会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上台不到一个半月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全面阐述了苏联的内外政策。这次会议和戈尔巴乔夫的报告自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是当时对这次全会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却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苏联舆论界的不断宣传,其重要性逐渐突出,特别是在筹备召开苏共二十七大的一段时间里,苏联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反复强调四月全会的重要意义,称它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但事实远没有这样简单,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肥沃的生长土壤.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二月下旬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年以来,为贯彻所奉行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和看法。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速发展”的方针苏联自七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九和第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  相似文献   

15.
1917年十月革命后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宣告解体,这不仅是1991年,也是一件世纪性的大事。苏联的解体无疑是在苏联内外部各种矛盾和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下发生的。但是其中民族问题是导致解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深刻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总结戈尔巴乔夫时期民族政策上的  相似文献   

16.
苏联前苏共中央国际部高级官员,《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理论杂志阿拉伯文编辑室主任叶夫根尼·诺维科夫于1988年由苏联叛逃美国,现为美国国务院顾问。由于他曾与苏联一批理论家和意识形态专家开创苏联国内外政策的“新思维”,因此受到记者采访,探讨‘新思维”的意义和目的。现将采访内容摘译如下:在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讲话中,我们听到不少有关苏联政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底和1990年初,东欧发生政治大地震,各国纷纷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许多国家打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随后,社会主义的第一块阵地——苏联也在戈尔巴乔夫推行全面政治经济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后不久而瓦解。由此,人们自然把苏东剧变与民主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矛头直指民主社会主义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各派社  相似文献   

18.
(1987年5月~6月)哲学现阶段哲学的任务(苏)‘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杂志、作者与哲学研究(苏)戈特莱苏社科教研室主任会议哲学组讨论情况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7·6期87.5期87·5期政治、法律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张秉夫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杨章明苏联的改革(波)‘经济生活》周刊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纲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历任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苏联政治文化研究概述郑永年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僵…  相似文献   

19.
一、形势严峻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特别是近一年多,苏联的民族骚乱和族际冲突迭起。仅据苏联报刊公开透露的它们即有数十起。1986年春,雅库茨克市的雅库特大学发生了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闹事事件。同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首府阿拉木图学生滋事,反对苏共中央解除本民族的共和国领导人职务而换上俄罗斯人。1987年夏天,原克里米亚鞑靼人赴莫斯科请愿,在中亚游行示  相似文献   

20.
战后四十年,东欧人说话办事必先看看苏联方面的“眼色”,这已成为一种惯例。1986年3月11日,当年轻的“有大气魄的活动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时,东欧人更是以高度的集中力注视着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内外政策。1989年下半年,东欧国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快速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下台,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抬头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各国在政治上大搞“西方式”民主,经济上普遍掀起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