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杨昕 《青年探索》2009,(3):83-87
在当代,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影响“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流行文化对“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既起到能动的建构作用,又构成了消极的解构作用。在这种双重影响下,“80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呈现出多重趋向,展现出与时代互动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2.
“恐怖文化”侵袭校园,恐怖书籍、游戏和玩具等越来越多地进入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已经成为时下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如网络游戏稍不克制,往往会让一些年少学子陷于其中无法自拔,“恐怖文化”的日益蔓延,显然已对校园学生的不少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最近,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一小学,一群学生下晚自习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造成7名同学被踩死,5人重伤、13人轻伤的惨痛教训,无疑充分揭示了对“恐怖文化”不加抵御和控制的可怕后果。校园“反恐”重在市场“肃恐”。在不少地方,恐怖产品的系列化、成套化,早已…  相似文献   

3.
“80后”一度成为、社会舆论评价的焦点。解读“80后”现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青少年的社会评价问题,可以让人们能够消除代际间的偏见,增进代际问的沟通与理解,从而建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80后”现象表明:人们对新生代的关注,是深层的社会忧患意识的表现;青少年的社会评价是代际评价的同义语,往往会伴随着偏见;不客观的社会评价往往不会引起新生代的认同;了解、理解新生代,是青少年社会评价客观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恐怖文化"流行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文化"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的一种"另类时尚".青少年在"享受恐怖"的同时,也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及时通过社会学的视角解读"恐怖文化",寻求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葳蕤 《人民论坛》2013,(7):170-171
“80后”文学作品主要是对青春的书写,他们对青春的理解与阐释,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文章认为,“80后”文学以青春写作为核心,表达了对个体的重视,描写了新一代青年人的爱情理想,抒发了一种青春叛逆中特有的忧伤情怀。  相似文献   

6.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家庭结构的残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失当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它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的犯罪人群中,25 岁以下的罪犯已占犯罪总人数的80%,“救救孩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犯罪增长如此之快?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来到辽宁省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辽宁省…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烦恼、孤独和困惑等不安心理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过去人们一直是把不安归结为一种因“恐怖”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注意到的只是它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近年来 ,人们开始关注心理不安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富兰克 (Frankl·V·E 195 2 )认为 :正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伴随着各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不安的现象 ,人才能够在克服这些不安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福井康之 (1980 )从青年期临床心理的观…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80后”的“青少年文化”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通过前几代人的奋斗得到了完成之后,在文化上的要求的体现。他们的浮出水面其实正是市场经济下特殊的文化形态正在趋于完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文化     
目前书市上售卖的网络恐怖小说呈日渐泛滥之势。客观上助长了网络恐怖小说的盛行。网络写手也是一批又一批层出不穷。少数没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书商唯利是图,只要能赚到钱,不惜通过高价诱惑、收购低龄网络恐怖小说作者的版权,毫无顾忌地一版又一版地推出各式各样的恐怖文化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网络恐怖小说作者的年龄都在25岁左右。“恐怖文化”的流行是由诸多都市压力汇聚到一起后产生的现象。紧张刺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青年人舒缓压力的需求。一些人感到空虚、无趣,一些商家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无形中也促成了“恐怖文化”的流行。专家呼吁,社会各界都应该给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对网络恐怖小说热起直接“引导”作用的无良书商该歇歇手了。  相似文献   

11.
防范与打击恐怖犯罪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新疆的“东突”恐怖势力在境内外实施了一系列恐怖破坏活动 ,已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文章从宗教性、暴力性和组织性三方面剖析了新疆“东突”势力的恐怖犯罪特点 ,并探究了防范与打击恐怖犯罪的工作对策。这将有效地遏制恐怖犯罪 ,维护新疆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一 恐怖主义的概念在分析恐怖主义犯罪性之前 ,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是必要的。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由“恐怖”、“主义”二个部分组成。“恐怖”在汉语里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英汉辞海》中“恐怖”的英文是terror ,意为高度吃惊或恐惧状态 ,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从这两种解释的含义来看 ,“极度恐惧”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主义”是一定的思想体系或信念 ,以及为实现这一信念所进行的运动。因此“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应指一定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进行的恐怖行为。最早关…  相似文献   

13.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4.
周威  刘杰 《中国青年研究》2022,(10):21-28+20
体育锻炼具备多重社会价值,对个体的认知及非认知能力均可能存在积极影响,投资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就是投资于国家的未来。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毅力、积极情绪、学校融入及开放能力,引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2)体育锻炼在提升青少年的开放能力方面存在“天花板效应”,对其学习毅力、积极情绪和学校融入的影响则存在“培优补差效应”;(3)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以父母、同伴及自我三个维度为路径,能够提升亲情质量、好友数量、与父母和同伴的体育交往以及未来信心,进而提升青少年各项非认知能力。据此,文章提出切实保障青少年课内课外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融入“双减”政策要求、重视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构建以及提升学生未来信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少年成长脚印与发展写真,是一代代青少年梦想与追求的记录.本文以时间为序,对2000年以来具有较重大影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进行梳理,以期窥见21世纪初期我国青少年发展的心路历程,把握"80后"、"90后"青少年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暮春二月,春风拂面。为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把“学雷锋”志愿活动与庆祝建团80周年结合起来,共青团花都区委开展了以“三月春风送文明”为主题的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到服务本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掀起了本区青少年学雷锋的新高潮。 3月9日,“广州青少林”义务植树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狮岭镇义山举行,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冼若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中叶才在成人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儿童文学,然而,这种“儿童文学”基本上是针对低龄儿童读者也就是说为小学生服务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板块并无相应的读物。[1]破坏者常常就是创造者,铿锵有声的“80后”横刀跃马驰骋于市场和文坛之间,全面挑战文坛权威的经典叙事,以青春的书写弥补了文学史上长期阙如的青少年文学,“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给中国教育、文学、社会带来了一场声势咄咄的变革。“80后”作为一个灵活的概念,它在表征活动时已超越于这些活动之上。虽然今天的“80后”一再声明要告别昔日作为代际标识…  相似文献   

19.
“90后”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在犯罪形式与手段上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文章从一起“90后”青少年团伙犯罪个案入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社会预防矫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指出存在“发展困境”和“类发展困境”两种类型后,着重从生态环境、社会差距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存在的“类发展困境”;接着,进一步从80年代与90年代我国资源配置的方向、社会良性因素与恶性因素的消长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类发展困境”的某些成因;最后,还从“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这一社会学深层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几点正确应对我国“类发展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