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博光 《台声》2007,(12):29-29
现在两岸的争论议题很多,“统一”、“台独”、“一国两制“、“贫富”、“民主”等。以前两岸同胞谈起统一议题时,台湾一些人的最大担心是两岸贫富差距太大,就怕十二亿人来和他们“均富”,这作为不能统一的主要理由。但时过境迁,大陆的发展神速,令世界震惊。台湾人纷纷来到大陆,特别是台湾的商人,他们是很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力,也不断向大陆靠拢,无论台湾当局用何政策都无能为力,就像洪水冲开缺口,要想阻拦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2.
进入2010年以来,在两岸推动商签ECFA过程中,大陆方面多次表达将“让利”于台湾。这一“让利说”引起台湾方面极大反响,既有认同、期待的,又有疑惑、甚至反对的。因此,厘清“让利说”相关认知问题,以利ECFA的顺利商签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7)
正7月底至8月初,由全国台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台湾大陆地区高校学生协会共同主办,福建省台联、厦门市台联协办的"大陆台生台湾史暑期研习营"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近百位在大陆高校深造的台湾硕博士生,与6位重量级的大陆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习真实、客观的台湾历史和两岸渊源,以帮助青年世代树立正确史观,增进共同认知。一时间,这一活动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8月8日,6位重量级的大陆学者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已经半年多广。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越来越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国际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当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如何完成两岸和平统一。综合各方观点,“两制”不是争议的中心议题。因为完成两岸统一后,大陆和台湾各行各的社会制度,照现在的大陆和香港一样,平平安安。此外,台湾还可保留军队。台湾当局在香港回归前后,扬言要“一国良制”、“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是有意搅浑局势。“两制”是对任何一方的制度不作触动。台湾“良制”也罢,三民主义也罢,与大陆…  相似文献   

6.
徐剑锋 《台声》2004,(8):26-28
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放弃、不可侵犯的核心利益。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无任何回旋余地的原则立场。问题是统一将采取什么形式?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由于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战略不会改变,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分割中国的活动也不会停止,随着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两岸最终将以何种形式实现统一,殊难预料。但无论结果如何,也无论台海局势包括台湾岛内的民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笔者认为,我们做团结台湾人民、争取台  相似文献   

7.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21,(3):66-67
正第二章两岸对峙与隔绝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后,坚持反共立场,图谋"反攻大陆"。美国鉴于台湾对其围堵新中国、对抗所谓"共产主义阵营扩张"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将台湾纳入同盟体系,阻止统一台湾。大陆方面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20世纪50年代初两岸军事冲突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岸双方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政治对立状态,彼此武装冲突不断。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6)
正摘编自3月3日台湾《中国时报》要说两岸同胞间有差别心,那也是当时当局时刻警告人民要小心匪谍,使两岸同胞"同"变得虚幻、"异"变得真实。在长期的"反共"教育宣传下,大陆人民、大陆政府或者中共,在人们的心中早就不加区分,这直接影响到后续两岸交流渐趋启动之际,台湾人民对大陆的第一印象。这毕竟是错误的认知,无论两岸官方如何争斗,大陆  相似文献   

10.
“希望两岸尽快直接‘三通’,台湾的政客我不敢说,只要是台湾企业界人士绝对赞成两岸‘三通’,我们这些已在大陆扎根搞企业的人当然赞成两岸统一,我们不愿涉足政治,但是,不能两只脚踏着两岸还要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台声》2013,(8):14-15
陈裕璋 两岸服贸协议化会融领域,大陆方面对台湾开放18项,台湾方面则开放9项,大陆方面已超出其对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承瞄,“金管会”将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协助业者布局两岸市场。  相似文献   

12.
任民 《台声》2004,(4):20-21
所谓“安全”问题, 一直是台湾当局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三通”的主要借口。台当局不仅将拒绝两岸“三通”视作保障其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关键屏障,还声称“三通”将危及与台湾民众更为息息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安全。“三通”是否会危及台湾的所谓军事“安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决不是针对台湾民众。国务院台办关于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明确指出,实现和…  相似文献   

13.
台湾金融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荣 《台声》2002,(2):14-15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趋热络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实现直接通汇、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近一段时期,台湾当局在政策上有所松动,于是台湾金融业者争先恐后到大陆设立办事处、调查商情。台湾金融业投资大陆,将对台湾经济、大陆台商企业、两岸经贸往来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台湾金融业的严重危机台湾金融业危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逾放比节节攀升。1992年台湾本地银行的逾放比只有0.81%,此后逾放比逐年递增,1995至2000年分别为2.85%、3.68%、3.70%、4.36%、5.34…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5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旺报》与凤凰网共同主办的第8届两岸征文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旺报》借"两岸征文"的栏目,以"台湾人看大陆"及"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征集两岸民众的投稿,以民间个人真实经历、切身感受,写下对彼此最直接的认知,令台湾读者得以更了解大陆,也加深了两岸的交流及互动,得到两岸读者热烈响应。此届征文从500篇  相似文献   

15.
“汪辜会晤”是台湾海峡两岸通过对话追求中国统一的表现。自1993年第一次新加坡会谈后,1998年实现了在祖国大陆会晤,有人预计下次会见的地点可能转到台湾。两岸对话不断进行是统一有前途的好现象。这次汪辜会晤,大家知道,不是出于台湾的主观愿望,而是国际上客观形势迫出来的。其主要压力来自两大方面。第一是经济上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8年5月印尼暴乱,听信“南向政策”的台湾企业在印尼的投资,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台湾企业急于谋求出路,要到大陆投资去。且看国际大企业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台湾能不眼红?想到台湾经济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3)
正当下台湾的年轻世代,正是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时代成长的,他们对大陆的认知,几近于零,或者是偏向的、不全的,以至于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祖国大陆不了解,甚至产生一定的误解。为使这些台湾青年能够了解大陆,进而认知大陆、消除误解、增进共识,近年来,两岸各领域各阶层开展了林林总总的各类青年交流活动,尤其是大陆在组织开展两岸青年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开展了一  相似文献   

17.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会议前半段在台湾举行,大陆学者和演员34人赴台参加,后半段移师大陆的漳州、厦门举行,台湾学者和演员48人参加。开幕式在歌仔戏的发源地台湾宜兰举行,闭幕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陆厦门举行。两岸学者近百名、演员近500人参与,汇集了两岸知名剧团:台湾明华园歌仔…  相似文献   

18.
民望 《时事报告》2005,(6):21-23,39
4月15日,台办主任陈云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大陆方面将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推动两岸新闻单位互设常驻机构。其次,两岸应当尽快恢复对话与谈判。第三,推动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两岸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问题。江丙坤率团来访恰恰证明了两岸交流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两岸综合实力对比,还是从台湾人民的利益出发,两岸的统一都注定要实现.但两岸统一之路却是任重而道远.美国的"以台制华"政策是一个巨大阻碍.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原则,两岸统一的路径可以多样灵活.两岸实现统一的根本保证是大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9)
<正>据《旺旺中时》9月11日发布民意调查指出,73.7%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74%认为大陆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增加。台湾《中央网络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湾民众对于这些变化,不会没有认知,便反映在各项民意调查上。因此,如果两岸僵局持续,民意对蔡英文两岸政策的观感,只会更差,甚至将跌出民进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