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3~1964年以来,隆昌地区水牛不分年龄、性别和身体壮弱,到了冬天,尤其是11月至12月,均不 同程度地发生“肿脚病”。1974年我县认为此病跟饲喂霉烂谷草中毒分不开,也与过劳、营养不良有关。该年冬,四川省畜牧兽医科研所作了霉烂稻草饲喂试验,基本上肯定本病是霉烂稻草中毒。国外资料也有类似的疾病报道,如“尾部坏死病”、“德格纳拉病”(Deq Nala disease)等。1976年陕西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仔猪的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全身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脑膜血管充血,有微血栓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回肠微绒毛表面附着杆状、有菌毛的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绒毛排列紊乱、极性丧失;小肠粘膜、肝及淋巴结等组织细胞的膜结构受损,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移等,随着日龄的增大细胞逐渐变性、坏死,并出现嗜酸性小体。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白银工业污染区绵羊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态观察表明,该地区绵羊有明显的中毒变化,特征为牙的损伤,皮下水肿,全身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肺漫性肺泡隔炎、支气管与血管周围炎及片状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近曲小管上皮内核内包涵体及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超微结构变化是肺I型上皮的变灶和坏死、Ⅱ型上皮增生及肺泡隔胶原形成,肝细胞线粒体变性和肿胀、滑面内质网增生及过氧化物体增多,肾小管上皮内细胞器变性。元素分析发现,中毒羊心、肝、脾、肺、肾、肋骨、四肢骨、牙齿、全血及被毛铅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羊(P<0.05或P<0.01),肝、肾、肺及毛镉含量亦高于正常(P<0.01),主要脏器铅、镉含量达到或超过动物铅、镉中毒的诊断指标。因此认为,白银工业污染引起了绵羊铅、铅镉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对自然感染仔猪的组织病理损伤,对自然感染发病仔猪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病毒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病毒粒子观察、基因序列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该发病仔猪为典型的PRV病毒变异株感染发病。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发病仔猪脑、心脏、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组织可见典型的猪伪狂犬病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脑实质中小血管扩张充血,大量胶质细胞浸润,形成明显的血管套和噬神经元现象;肝索紊乱、肝细胞坏死;全身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减少等。同时发现PRV在发病仔猪全身分布广泛,且组织中病原含量与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自然发病仔猪感染的PRV变异毒株属于强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仔猪先天性硒缺乏病的防治陈可毅,袁慧,程长屏,宁玲忠(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仔猪硒缺乏病主要包括白肌病、营养性肝病和仔猪桑椹心病,在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本文就某猪场初生猪先天性缺硒症的诊断及防治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猎场为半工业化养猪场,...  相似文献   

6.
肝脂肪性营养不良又称肝中毒性营养不良 ,是一种伴发代谢障碍和器官机能及形态学严重病变的疾病。病因 由于饲料存放过久或保存条件不良而被产毒细菌 (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污染 ,使饲料脂肪性酸败。饲喂这种饲料 15 2 0d即可发病 ,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硒时亦能促使其发生和发展。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狐腹泻 ,粪便呈绿色或灰褐色并混有气泡及血液 ,后期粪便呈煤焦油样 ;病狐精神萎靡 ,食欲废绝、渴欲增强 ,可视粘膜轻度黄染 ,常呈痉挛和  痫样发作不久便死亡 ;慢性型 :病狐精神沉郁 ,废食 ,体重减轻 ,被毛蓬乱无光 ,…  相似文献   

7.
鲤鱼亚急性铜中毒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中铜离子浓度0.03、0.05、0.10、0.18和0.32 mg/L分别对鲤鱼进行为期5周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鲤鱼铜中毒后的临床症状、解剖学变化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Ⅰ~Ⅴ组鱼的发病率分别为5.0%、17.5%、25.0%、32.5%和52.5%,死亡率分别为0、2.5%、5.0%、10.0%和15.0%。中毒鱼的体表和鳃黏液增多,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肠黏膜层坏死,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心肌纤维空泡变性,胰腺凝固性坏死或溶解性坏死,脑膜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证实肝、肾、肠和鳃是铜中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畜禽吃进生长在发霉饲料中的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肝损害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该病最初于1960年开始报道,当时在英国有十万只火鸡雏发生死亡,由于病因不明称之为“火鸡X病”。后经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它是由于饲喂霉变花生饼粉所致,并从霉变花生饼粉中检出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 ex Fries),及其有毒代谢产物——黄曲  相似文献   

9.
青海巴隆滩和卜朗沟的牲畜,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牙病”(当地蒙族群众称为“包登”病),病因病性不明,牛、羊和骆驼都可发病(群众反映马也患病)。主要特点是病畜牙齿过早磨损和脱落,咀嚼困难,营养不良,乏弱身疲,发育缓慢,未老先衰,在春季乏草期易于死亡。发病率很高。严重危害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和改良,当地广大牧民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海西州畜牧站于1966年曾派人进行过调查,并作了初步的动物试验,也曾考虑到可能是某种微量元素引起的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0.
以铝合金全封闭式猪舍饲养的月龄杂交仔猪发生典型缺铁性贫血病。29窝209头仔猪发病率为90.9%,致死率为68.42%。病猪呈现典型贫血症状。血色素含量<30g/L,红细胞总数下降至1.65×10~(12)/L。尸检可见贫血、黄疸、水肿变化。组织学检查,肝小叶中心坏死,红骨髓红细胞系增生,脾、肝、淋巴结呈现髓外造血现象。肝、脾中铁的含量仅为正常的3.32%及11.72%,铜、钴含量接近正常。治愈及亚临床康复猪双月龄体重较正常低38.81%,饲料消耗增加29.13%。  相似文献   

11.
白肌病乃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因缺硒和维生素E所致。文献介绍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该酶又是硒抗氧化作用的主要依据,硒缺乏后能引起酶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对肝、心和肌肉发生损害。笔者于1982年在上海市松江县发现哺乳仔猪白肌病,并对晋云县缺硒试验猪的病理组织学、心电图的变化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一只约8岁的雄性白头叶猴,发病前体质消瘦,营养不良,曾有过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特征的病史,并患有右后肢跛行。1987年2月1日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不振,萎顿、怕冷,躲在保温室内不出来活动。经查:呼吸微弱,四肢无温、乏力,反射性极差,呈昏迷状态,体温在35℃以下。触诊肝区有馒头样大小的肝肿硬块,有坚实感。初诊肝硬变。经用抗生素,多种维生素以及TDP治疗机进行辐射治疗和抢救无效而死亡。剖检及组织学变化 体质消瘦,营养不良,脏器中肝病变明显、肿大,质地硬而碎,较正常肝脏约大2~3倍,脾脏肿且有坏死灶,肺有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1.97 mg/kg)、铜中毒Ⅰ组日粮(Cu 650 mg/kg)和铜中毒Ⅱ组日粮(Cu 850 mg/kg)饲喂6周,以实验病理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铜中毒对雏鸡组织器官和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2个铜中毒组在试验的第2、3周先后出现临床症状;铜中毒Ⅱ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铜中毒Ⅰ组。病理形态学观察,2个铜中毒组的病变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绒毛裸露断裂,伴有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淋巴免疫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淋巴细胞数量减少。2个铜中毒组雏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表明,雏鸡在生长发育的2~6周对高剂量铜较为敏感,毒性损坏的靶器官是肝、肾、胃肠道和淋巴免疫器官,铜中毒导致雏鸡组织器官受损、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4.
尿酸盐沉积机理的体外试验1)王健邓茂先李前勇黎晓敏贾仁勇谢珍(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痛风(gout)通常是指由营养性、传染性及中毒性因素所致家禽内脏或关节的尿酸(盐)沉积,是家禽的常见病,不同年龄的各种家禽均可发生。尿酸是禽类蛋白质及嘌呤...  相似文献   

15.
草药羊红膻,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区,陕西省民间有“家有羊红膻,老牛老马养满圈”之农谚,是一味有悠久历史的兽用草药。近年来,对此药作了不少的试验研究。在兽医方面肯定了对大家畜催情及治疗仔猪白痢的效果;对母猪产后不吃症、营养不良性僵猪、猪消化不良、马脾虚泻泄等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人医方面,以此药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又通过药理实验,证明此药有兴奋呼吸、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研究工作正在深入,将进一步引起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重视。从目前看,药源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近年来,我们在药物种植等方面,作了些初步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16.
豫、皖广大农区 ,人们习惯以红薯粉渣作为饲料饲喂畜禽。但饲喂方式或贮存不当 ,除易造成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积食、瘤胃臌气、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外 ,近几年还发现长期饲喂粉渣的猪易发生贫血、黄疸、腹泻、肝肿胀、精神沉郁、头颈侧弯 (仔猪尤为明显 )等中毒症状。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猪调查分析、对比治疗和动物试验 ,认为猪粉渣中毒主要是因为霉败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所致1 病例及症状1.1  1999年 7月 ,淮阳县个体养猪户刘某饲养的 12头 2月龄仔猪 ,使用霉变粉渣和玉米混合饲料喂养而发病。病猪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大便稀薄 ,尿色发黄 ,…  相似文献   

17.
仔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治王凯张勤文(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青霉菌引起的中毒报道较少,作者曾遇到一起以青霉菌污染为主的霉玉米引起的仔猪中毒病例。1发病情况青海某试验猪场1996年10月从外地购进4t玉米,购回后发现底层有大量霉变,经凉晒后另加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铁血红蛋白(MHb)形成剂仍是抢救氰化物中毒的首选药物。最常用的是亚硝酸钠(SN),但其抗氰效价低,作用缓慢,且毒副作用显著。Kiese等发现对-二甲氨基酚(4-DMAP,4-dimethylaminophenol)具有抗氰效价高,毒副作用小,可以多途径给药的特点。该品的治疗剂量是在动物体内形成30%~40%MHb的量。本文测定了推荐剂量的SN在仔猪体内形成MHb的量,4-DMAP在仔猪体内形成30%~40%MHb所需剂量及两药形成MHb的规律和对仔猪血气指标的影响,以便为4-DMAP在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20.
“一消一补一治”防治仔猪白痢新技术有关部门将多项研制成功的新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了“一消一补一治”的防治仔猪白痢综合新技术,1992~1993年在江津市推广,有防白痢、促发育、多增重、效益高的功用。经两年来6万多窝仔猪观测,发病率降低25%~30%,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