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刑事訴訟法律監督制度的合理性每個國家都會根據各自國家權力結構的要求,安排檢察權在國家權力中的應有地位,體現不同的國家要求。在中國,爲適應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人民代表大會政體的要求,依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這是因爲立法機關只是定期的議事機構,難以對大量的複雜的行政活動和審判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所以要設置一個獨立於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之外的檢察機關作爲  相似文献   

2.
莫紀宏  Li Yan 《中国法律》2013,(3):7-11,66,71
本文通過全面和系統地考察「司法公信力」一詞的理論來源和在實踐中的影響力,进而明確指出,「司法公信力」一詞作爲描述我國當下司法現象的一個概念,需要明晰其内涵和外延。司法公信力的描述對象具有主客觀兩個方面的特性,主要指社會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狀況和程度,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意義上的一種社會心理傾向。要在科學意義上構建關於司法公信力的法理,運用「司法公信力」一詞來對司法實踐活動起到必要的影響作用,作者認爲應當處理好十個方面的關係,包括司法公信力與司法權威、司法公信力與司法職權、司法公信力與司法透明度、司法公信力與法制統一,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關於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節中特別提出了「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的要求。在行政執法中強調規範自由裁量權非常重要,它是確保依法、公正執法,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在行政執法領域,法律通常賦予行政機關非常廣泛的自由裁量權,這種「廣泛」可以說達到了「沒有行政裁量就沒有行政管理」的程度。「行政裁量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執法與行政裁量爲什麼如此密不可分,法律爲什麼必須賦予行政執法者一定的行政裁量權?既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可見,信息公開是未來中國深化改革的極其重要的內容。那麼,《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佈以來,實施成效如何?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建設法治政府,規範行政權力已有觀念上的共識,並逐漸成爲政治議程中的核心議題。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任務。然而,政治綱領不會自動落實爲生活的事實。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形成督促各級政府按法治標準行事的壓力,建設法治政府的承諾才可能兌現爲民眾真實的福祉。正因如此,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寄  相似文献   

6.
正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在總結規範和約束行政權力的有益經驗基礎上試點推行的制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從而將試點的行政權力清單實踐轉化和上升爲對行政機關的普遍性要求。本文旨在梳理既往實踐的基礎上,探討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意義,並分析其具體落實。一、行政權力清單由嘗試上升爲統一制度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是要求行政機關或者掌握行政權者將擁有的各項行政權力的性質、依據、權限、行使流程等加以全面梳理,並公之於眾的做法。從淵源  相似文献   

7.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3,(6):51-56
<正>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12日下午閉幕。爲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語     
正十八大提出,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這兩個「建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實際是相互依存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則將這一目標和任務作了進一步全面、系統、深入的闡釋與安排,這是中國從事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悉心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是全國人民情之所系、心嚮往之的共同目標。為了加強學習三中全會決定,深入領悟,深化認識,並貫徹落實於改革實踐,我受雜誌委託,邀請行政法領域的幾位權威專家,就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法治政府建設問題,從不同角度,具體涵蓋法治政府的新任務、中央政府權力結構、行政  相似文献   

9.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知識產權局(以下簡稱自貿區知產局)於2014年9月26日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正式成立。調整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内設機構為八個。新設立的自貿區知產局將實施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的管理模式,是國内首家統一行使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與執法的機關。外界在評價新組建的自貿區知產局時指出,該局的成立將為創新中國自貿區特有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協同執法的行政保護模式積累經驗,助推新興業態和專業服務的發展一、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現狀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縱向上主要分為中央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年初,中央部署了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工作。在2003年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更是把「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爲適應公正司法的要求,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力運行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求,最高人民法院於2013年10月15日制定了《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稱「改革方案」),確定了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河  相似文献   

11.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3,(3):5+65
21世紀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已成為國人共識。在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十多年時間裹,中國司法制度建設在尊重與保障人權、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改革和完善律師制度、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實施等方面不斷發展與完善,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制度架構已然成型並經完善,為保證其正常運行和有效作用,提升司法制度在民眾心中的權威,即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在改革的深化階段便顯得尤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2014,(2):25
正2014年3月13日,銀監會發佈修訂後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辦法》涉及的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全面優化了前述金融機構的行政許可條件、標準和程序。新修訂的《辦法》共130條,較之前減少了39條,充分體現了簡政放權與加強監管的特點:一是市場環境更加  相似文献   

13.
從基本法中不難看出,中央賦予香港的自治權是史無前例的高。基本法對特區自治權做了詳細規定,比如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區自行處理有關對外事務的權力、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力等。從1990年香港基本法誕生開始,過渡期7年加上香港回歸18年來的實踐證明,基本法是一部很好的憲制法律。  相似文献   

14.
張平 《中国法律》2013,(5):31-34,86-90
在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助益創新和技術發展的知識產權制度顯得尤為重要。知識產權保護的浪潮早已席捲全球,在改革開放的探索中一直積極追求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也不會固步自封而獨善其身。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來,中國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先後制定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單行法和19部行政法規,僅在版權方面,就從電腦軟件保護、音像製品管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等多個方面頒佈了10部法規。持續進行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動和不斷強化的司法保護,也使中國在加入《伯爾尼公約》、TRIPS協議等重要國際公約時的承諾得以踐行。然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五週年之際,面對美國連年發佈的《301條款報告》「重點觀察名單」,面對華為被封殺、光伏遭「雙反」的困境,我們也當警醒,知識產權不再只是保護創新的工具,而漸漸成為發達國家打擊發展中國家、構築貿易壁壘的有力武器。本期特選取張平教授的文章,客觀剖析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受到的外來壓力干擾,反思符合國情的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之路應堅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羅淑儀  趙曉耕  Zhao Hongfang 《中国法律》2013,(1):46-50,108,111
「無罪推定」的法律概念源起於古希臘及古羅馬,作爲法律原則,它最早由法國的教會法法學家提出,再由義大利的刑法學家完善它的理論。作爲成文法,則最早出現於1789年的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現已是多個國際公約確認的基本人權,香港的《基本法》也有相關原則。中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提出未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及罪疑從無的原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自古以來,不論中外,嫌  相似文献   

16.
劉劍文  Sun Pinghua 《中国法律》2013,(1):17-19,77,80
中囯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援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援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因此,探討新階段如何強化我國人大在預算權配置中的地位和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顯得尤爲重要。一、人大預算監督權的意義與構成  相似文献   

17.
梁慧星 《中国法律》2012,(4):19-23,72,78
我國迄今未制定民法典。由居於基本法地位的現行民法通則(1986),統率物權法(2007)、合同法(1999)、婚姻法(1980、2001修改)、收養法(1991)、繼承法(1985)、侵權責任法(2009)等民事單行法,構成現行民事立法體系。現行民法通則,它不僅規定民法總則的内容(第1、2、3、4、7章),還規定有民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統部署,其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決定》的重要內容。這是自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推進司法改革」,十六大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十八大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以來,中共中央對司法改革做出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部署。我認為,《決定》關於司法改革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全喜 《中国法律》2009,(2):10-11,64
人權是人之作爲人所秉有的基本權利和道德尊嚴,它們是普遍的、具體的,甚至是無條件的。闢于人權的理論和學説在中國的傳統思想和西方的經典作家那裹,都有過深刻而豐富的論述,細究起來,又闢涉到普遍論與特殊論、公民政治權利與社會經濟文化權利等相闢問題的争議。總的説來,經過漫長的人類歷史的演進,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世界文明的曲折變遷,在當今世界,人們對于人權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無論種族、階級、性别有何種差别,無論經濟近况、文化程度和國家體制有何等不同,作爲人,尤其是作爲一個生命的個體,他們共享着人之爲人的基本價值、權利和尊嚴,這種普世主義的人權観是各種人權理論的基石,也是《世界人權宣言》的首要原則。當然,在普遍性的基礎之上,現代人權理論又根據人類歷史的實踐,  相似文献   

20.
張建偉 《中国法律》2013,(1):35-38,97,101
我國刑事訴訟立法長期以來實踐著「立法簡約主義」。所謂「立法簡約主義」就是基於政治或者其他特定因素的考量,在立法中僅以概括、簡約爲目標,俗謂之「宜粗不宜細」。在我國,這種立法風格不僅在刑事訴訟立法中有所體現,在其他法律的制定中也有體現。不過,由於刑事訴訟法屬於手續法,具有很強的訴訟行爲的規範性,只有明確、細緻才具有可操作性。即使較爲詳實的刑事訴訟法,也需要大量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