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律师在承办反不正当竞争案件时,应当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保护手段,在案件承办前期制定统筹方案,案件承办中期协调不同主管部门配合处理,案件后期推动协商解决案件,避免因旷日持久的讼争对受害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实现矛盾的快速有效化解。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律师在承办该类案件时,应当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保护手段,在案件承办前期制定统筹方案,案件承办中期协调不同主管部门配合处理,案件后期推动协商解决案件,避免因旷日持久的讼争对受害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实现矛盾的快速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2.
3.
李小伟  王刃 《中国律师》2005,(11):39-40
一、商业秘密民事诉讼概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理论上说,一切为生产经营者所特有的有关生产经营的保密信息均可成为商业秘密。实务中较常见的商业秘密有:生产方法、产品配方、图纸模型、客户名单、营销方法、进货渠道、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等。商业秘密的民事诉讼主要包括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一般认为,商业秘密不存在权属之诉。因为商业秘密与其它诸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相比,没有法定的排他性。同一内容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侵权中的善意第三人责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益增多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已不再局限于商业秘密权利人和侵权人,还包括出于善意从侵权人那里获得权利人商业秘密的第三人.由于涉及到法律上的利益衡量及价值判断,如何确定善意第三人的责任,一直是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各国立法分歧严重,学术界亦长期争论不休.在此,笔者拟对此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在审判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属于不正当竞争类案件,其审理难点主要在于:一是商业秘密认定难,二是侵权行为认定难。上述问题因所涉技术领域以及技术复杂程度的不同,在个案审理中具体表现各异。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保护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法院虽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也并未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思路及裁判尺度,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本期编发的这篇文章,是江苏省高院民三庭多年积极探索的经验性总结,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审理一般思路、技术秘密中不为公众所知悉要件的认定、合理保密措施的认定、客户名单构成的一般判定规则等难点问题上都有所涉及,希望能带给读者启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起确立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之后曾起草专门的“商业秘密法”但无疾而终。随着人类科技和经济生活的迅速、大规模的巨变,当下仅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和有关司法解释、行政规章的这种制度安排,已远远不能实现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更侵蚀了我国初步建立的知识财产权社会秩序。这些问题与矛盾全面聚焦在司法实践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一、证据保全措施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情况(一)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申请证据保全措施的常见类型司法实践中,近几年来因侵犯商业秘密而起诉的案件数量相对稳定,占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因而真正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的案件数量也比较有限。经过对相关案件分析,我们认为,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申请证据保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原告往往申请法院保全被告的财务账册、记账凭证、合同、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以证明被告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市天宏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WTO与反不正当竞争研讨会”于2002年4月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和上海知识产权领域的工商行政执法人员、法官、律师、专家、学者40余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实施以来,为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保护广大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该法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确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1〕侵权主要包括侵犯隐私权、侵犯著作权、商标标识、域名、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自被称为“中国网络侵权第一案”的瑞得(集团)公司诉宜宾市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网页著作权侵权案(以下简称“瑞得集团诉东方公司案”)起,网络带来的复杂的管辖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学军 《知识产权》1995,5(4):42-45,48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为我国立法所接受,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有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已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较成功的判例。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作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务相融合的连接点,正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几个问题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工作的工具,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侵权案件也频繁出现,网上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名誉权等案件时有发生。前不久南京发生的一起颇有影响的网络侵犯名誉权案,网民“红颜静”状告网友“大跃进”在网上对其侮辱、诽谤侵害了其名誉,南京的法院已经做出一审判决:认定侵权事实成立,判令“大跃进”在网上向“红颜静”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000元。这一案件的宣判,开创了我国计算机领域内网络侵犯名誉权案件的的先河。据笔者所知,目前又有此类案件在一些人民法院受理之中。作为律师,在代理这类案件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论专利权人之侵权警告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志文 《知识产权》2004,14(3):16-19
专利权人侵权警告函的合法性判断必须要考虑权利的合法行使与滥用其市场支配力两个方面,坚持法益平衡之基本原则.判断其合法性的要件包括证据、对象、内容、方式和主体等方面.专利权人非法发布侵权警告函可能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权利滥用制度之适用.  相似文献   

15.
专有技术,从科技角度,又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从商品角度,也称“商业秘密”。这是科学技术随经济发展日益商品化的产物,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补充。我国早在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项中就有规定专有技术“是指未公开过,未取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备、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当时仅限于产业性信息,而不包括诸如市场行情、购销渠道、促销手段以及企业管理、广告、财务等商务性信息。  相似文献   

16.
《商务与法律》2007,(1):50-50
最高院于2007年1月18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一个涉及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共19条,分别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仿冒、  相似文献   

17.
——案情与结果 原告上海新沪电机厂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水泵的公司。“新沪”和“新泸”是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元公司)注册使用在第7类水泵商品上的注册商标。2001年7月10日,原告通过与大元公司签订的《商标使用合同》取得了“新沪”和“新泸”商标的使用权。之后,原告一直在全国各地销售上述两个商标的水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杨志林 《知识产权》1996,6(1):44-45,18
一、对《商标法》及其细则有关规定的理解和分析 1.《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责令赔偿的规定 《商标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有本法第三十八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应被侵权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赔偿损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9.
尹飞 《法学研究》2009,(5):37-51
为他人行为责任的基础在于赔偿义务人能够支配加害人的行为或者能够对直接加害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此即支配或重大影响说。该说不仅是在对为他人行为责任各具体责任形态的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即民事法律关系中隶属关系的存在、客观上人格不平等的凸显、个人自由意志的削弱以及责任保险制度的发达。提出支配或重大影响说对于梳理侵权责任法为他人行为责任的理论体系和责任形态、确定不同的责任类型、细分同一责任的不同层次以及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损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销售侵犯商业秘密所制造的侵权产品并不属于该法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使用商业秘密的过程就是制造侵权产品的过程,当侵权产品制造完成时,使用商业秘密的侵权结果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通常是重合的,不宜将侵权产品的销售地视为使用商业秘密的侵权结果发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