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国内不少报刊争相登载一条“历史轶闻”:马克思也曾“下海”,买过股票!真不知是何方人士从历史的浩卷中发现了这等“新大陆”!也真不知大肆渲染此事究竟是何意图!是想证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股票的兴旺普及,还是想说明既然马克思买了股票,那他就肯定赞成搞股份制?可惜马克思买的只是姓“资”的股票,却无幸买到姓“社”的股票。这一点,诸位“言必称马列”的同志们不知注意到没有? 依我看,这种热衷于渲染伟人轶闻的做法,只能证明那些事事寻找“理论根据”的人思想不解放!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金钱     
马克思的钱匣子1849年8月下旬,法国政府下了驱逐马克思离开巴黎的命令。马克思只好携全家到伦敦过流浪生活,因没有固定职业、仅靠稿费维持生计,所以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但马克思夫妇非常好客,对待客人十分慷慨。他们有一个专门放钱的小匣子。这是他们到处流浪随身携带的“宝贝”。每当有朋友来做客,他们就把小匣子打开,放在接待客人的桌上,让客人任意取用。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放弃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那末,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正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开始翻阅或重新翻阅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认真探讨和研究这样一种发生在我们面前的并且带有普遍性的“回归”现象,对于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想就我们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对目前大学生学习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必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辩证运动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包括辩证法在内的唯物主义。事实上,他在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全党正在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群众的一系列学说,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习时报》2001年1月8日载高放文,他考证说,“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都是在马克思、列宁逝世后确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2年起创立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然而他们及其战友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决不会同意这种突出他个人的提法。只有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曾经在19世纪60—70年代从贬  相似文献   

7.
张殿军 《求知》2023,(11):59-61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来到了。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的仪式上,在概括回顾了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后用这句话结束自己的致词:“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世界历史的进程证实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是政治进程的无上命令这一重要命题,作为政治学视阈下的生态问题研究的新概括、新论断,在实践上表征着全球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峻和发展瓶颈的日益凸显,生态安全跃升为当代世界政治的焦点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开启政治学视阈下的生态问题研究新境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民族,这是我们在从事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同时,国内外对该问题也有异议,如这一问题不搞清,势必会影响民族理论的研究和民族工作的开展。一关于什么是民族、民族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作了描述。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引了这样一段话:“‘民族’这一称号适应于许多印第安部落,因为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却独特地拥有一定的方言和地域。”并且特别强调了“拥有一定的方言和地域”这一结论。在同一本书的另一处,马克思作为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逻辑起点的“个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自然的人;其次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的人;再次是“具有二重性的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12.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7,2(3):54-58
科学把握“费尔巴哈派”和“中间环节”概念的内涵,是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费尔巴哈派”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欢迎”态度,二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们的“强烈地影响”。“中间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人本学的思维路径;无神论的宗教异化思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费尔巴哈哲学“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王守山同志在《马克思何时开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一文(见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科学社会主义》专刊)中认为,应当把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开始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时间,确定为一八五○年四月中旬,即“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的协议的发表。我认为这个判断欠妥。实际上在此之前,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曾两次提到无产阶级专政。一次是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篇文章《一八四八年的六月失败》中,公开发出了“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的著名口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时间是一八五○年一月。另一次是在第三篇文章《一八四九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中。在这里,他不仅再度使用“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和学说,早已随着它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传遍全世界,但“马克思主义”提法是怎样提出,何时提出的,却经历了一个从贬义词到褒义词的曲折过程。今天,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是在马克思去世后开始使用和传播的。而此前,“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却是由马克思的“敌人”最早提出与使用的。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提法是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国际工人协会发生内部冲突,马克思在协会里的对手,法国社会党人中的一部分反对派,以巴枯宁为首组成“反权威派”,为了反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影响,别有用心地造出了…  相似文献   

15.
米歇尔·亨利第一次将他的生命现象学运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亨利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象学最基本的原则“回到事物自身”被亨利解读为“回到个体现实性生命”,所有社会中显示的关系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社会总体性”还原到纯粹的“个体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有力工具。“彻底的主体性”概念是亨利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现实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体的主体实践。马克思看到了实践的原初本质:实践恰恰是一种努力的主观体验,简言之即劳动。马克思以“谱系学”开始进行社会批判,这是一种对各种社会结构下的主观现实性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子俊 《理论导刊》2006,1(10):43-4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发展作了探讨。同时,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观的确立,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角度对“世界历史”之谜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17.
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的关系,对于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性质,正确界定其起点,有重大学术意义。通过深入思考、辨析,可以确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二者在时间上一致,将它们认定为先后发生或进行的两个事件或两个过程是不妥的。他的“哲学革命”的历程,绝不是在其“哲学立新”完成后才真正开启,而是与后者同时开启、同步进行和深化。马克思的“哲学立新”是一个过程,其“哲学革命”同样是一个过程,二者的起点完全相同。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及其特征,消除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马克思‘哲学革命’一次完成论”的消极影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推进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三大社会形态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与之相适应,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习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对其进行正确理解和阐释,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等提法不时见诸报端,有关这方面的新著不断问世,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如有的同志在读解马克思哲学时得出马克思不承认有客观的物质世界存在,不承认有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有的同志用西方哲学来读解马克思,得出回到康德的“抛弃知识,为信仰开拓地盘”的结论。还有的同志在诠释马克思哲学时认为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其他任何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恩格斯误读马克思的产物。这就有一个如何读解马克思的问题。我不赞成“回到马克思”的提法。我认为,在当前读解马克思时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约·魏德迈,德国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18年生于德国,曾参加德国1848年革命并在普鲁士恐怖统治下传播过马克思主义.1851年移居美国,经常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保持通信联系.1852年在纽约组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同盟”.曾主编《革命》和《改革》期刊.马克思对魏德迈评价很高,称他为社会主义在美国的代言人.在1852年3月5日致魏德迈的信中,马克思概括地表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