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泉 《台湾研究》2012,(4):23-27
"中间选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代表中产阶级价值,政治认同上表现为不走极端,以稳健的态度参与政治,或形成左、右派之间的中间力量,或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制衡力量。台湾的中间选民,除符合以上概念外,还具有投票自主意识强、较少"统独"意识、省籍情结与政党倾向等特征。[1]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台湾中间选民现象,并探讨中间选民与岛内政治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中论述中间选民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中间选民与2012年"总统"选举为研究重点,并且从中间选民政治参与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未来岛内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一个由执政表现、选举战略和政治机会环境组成的三维理论分析框架下,对德国社民党在2005年大选中的表现及其结果作了分析。尽管依然有着像2002年时那样异常出色的竞选运动———总理形象牌和转守为攻策略,但更加糟糕的经济政绩和无机可乘的政治机会环境,注定了社民党在本次大选中的失利。但从选举政治的视角来说,就此断言这标志着社民党“新中间道路”政治试验的彻底失败和欧洲社民党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政治革新的终结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战略思维"的提出及其内涵 "战略"的内涵及外延在不断扩展,在社会生活和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的现今,用"战略眼光"和"战略高度"来看待和处理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事务也越发重要了.然而,"战略思维"似乎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还基本停留在学术讨论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1957年,吉拉斯宣称他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现了新的剥削阶级,即通过权力垄断而使用、管理和控制国家财产的官僚特权阶层。据此,他提出了“新阶级”的概念。受意识形态的影响,长期以来东西方学者鲜有站在公允的立场上对“新阶级”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实际上,“新阶级”概念既不像西方恶意攻击共产主义的学者所说的是“把共产主义理论基础炸得粉碎的定时炸弹”,也并非如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简单宣称的是“政治春宫图”。吉拉斯提出“新阶级”概念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和原因,而这个概念本身也包含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太平洋时代"的不断深化,太平洋岛国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地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2017年提出的"蓝色太平洋"是太平洋岛国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在地区认同、地区治理、地区安全观等方面具有多重内涵."蓝色太平洋"的本质是对地缘政治新环境的主动应对,其动因包括顺应全球治理的深化、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应对"印太战略"及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和愈发激化的地缘政治竞争给"蓝色太平洋"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地过程带来了挑战.不过,从长期看,"蓝色太平洋"仍具有一定前景,将推动"太平洋时代"变得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6.
软法理论总体上学术创新性不足,但也存在特定的价值.该理论从行政法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到社会中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行为规范上,以"软法"概念取代社会规范,进而试图挑战突破法律理论概念限制,并划定具有学科研究特点的软法范围,但其实质是一种学术研究"新瓶装旧酒"的方法.因为传统的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法学理论,可以覆盖这一公法研究进路及其...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走势.它在政治上的后果是美国加快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进程,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9·11事件"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也没有动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954年夏季—1955年春季,中国的亚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经历了中苏结盟及其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事变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思想,将"中间地带"特别是其中的亚洲地区界定为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重要战略空间,这里对中国地缘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后来的发展表明,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将这里看作是比中苏同盟更为持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在美苏两个阵营之外展开新的战略竞争的一个主要舞台。中国亚洲政策的转变是中国构建"中间地带"努力的开端,它打开了一个重塑冷战并推动冷战全球化的独特而又影响巨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英国保守党的衰微为布莱尔的再次当选以及新工党的第二届任期铺平了道路.但是,由于新工党长期奉行实用主义策略,尽管它试图走出与保守党趋同的怪圈,但它仍然不得不遵循英国两党"共识政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而导致这场改革的,既有来自全球化的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还有践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需要,由此提出了责任与权利均衡的积极福利政策,和更加关注就业能力提高的"社会投资国家"概念."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论证福利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具体目标是减轻政府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个人责任感,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调整中,个体的社会责任和技能培育是新政策的关键.但是,这些改革的实施遇到了许多麻烦,效果也不如人意.尽管如此,有关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