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党建文汇》2011,(3):F0002-F0002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辖26个乡镇,33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20多万,琪有基层党组织2997个,党员50527人。近年来,楚州区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荟萃才智、凝聚人心,着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
山石  易红  王芳 《党风建设》2002,(1):34-35,16
江苏省原淮安市(现为楚州区),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原淮安市(现为楚州区),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更是光照日月,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著名京剧演员黄孝慈专程赴淮安楚州区桃花垠畔的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并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1964年周恩来接见她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先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竭之。他于清同治10年9月15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周氏老宅,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曾说:"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1914年改名淮安县,今为淮安市楚州区)城内的驸马巷。儿童的成长离不开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创业富民星、致富技能星、服务群众星、维护稳定星、学习提高星”的“五星争创”活动,督促大学生村干部加快成长,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1987年1月3日,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区)第四中学收到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四中师生员工同志们: 你们好。 收到了你们给邓颖超同志寄来的“字”,知道了你们学校的变化。这是你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邓颖超同志对你们的进步很高兴,她希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春节刚过,江苏淮安古城楚州区传出消息:“区多种经营管理局局长袁学华进去了!”时隔不到半年,从市区淮安又传来一个爆炸性新闻:“袁家老二、淮安市多管局副局长袁学能也进去了!”顿时,古城楚州大街小巷就像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0.
孙云贵 《共产党人》2006,(10):49-52
“我的房子一定要处理掉,决不能同毛主席的旧居相比!”周总理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县)的驸马巷,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小宅院组成。总理生前对旧居的处理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胸襟,深深地感动着故乡人民。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总理旧居进行了初步修缮。这既表  相似文献   

11.
在伟人周恩来故乡淮安市楚州区城北约20余公里处,是当年淮北乡第一大镇——钦工。钦工红烧狮子头的来历 关于“钦工”地名的来历,有许多种传说。 一说秦汉时期,楚州濒海,海水涨潮,浸漫良田,人们不得不筑堤防潮,而钦工一带则是险工患段,地方官吏“吃私”、“扣饷”,经常决堤,最后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29日,一位身着黑底印花上装的老人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在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前深情地回忆着43年前她在新疆石河子见到周恩来总理的幸福情景。这位老人名叫李正兰,今年已经68岁了,她原是淮安市楚州区钦工镇建华村人。1959年支边去新疆,后随丈夫孙子俊回湖北应城定居。这次是专门在丈夫孙子俊和妹妹李霞、妹夫任良荣的陪同下回老家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江苏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下同)的新安小学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这一由少年儿童组成的宣传队伍,人小志大,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走出校门,走出社会,宣传抗日,宣传救国.新旅1935年10月10日从淮安出发,途经22个省市区,行程5万多里,历经千辛万苦,历时17年,在国际少年儿童爱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刘志青 《党史纵横》2013,(3):44-48,51
1946年7月上旬,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五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完成了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部署。国民党军企图首先攻占江苏省如皋县(今如皋市)、紫石(今海安)县,巩固沿江一线阵地。然后,继续沿通榆公路(南通—赣榆)和运河线北犯,策应由津浦铁路(天津—南京)徐州至蚌埠段东犯的国民党军,会攻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淮安县(今淮安市楚州区)。  相似文献   

15.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他的故乡江苏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至今仍留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诸如周恩来回没回过家?周恩来是不是坐在飞机上看过淮安?周恩来没给家乡建设做实事等等.这些传说虽反映了他大公无私、顾全大局等美好品质,但有的传说却因为人们大多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使他蒙"冤"受"屈",甚至有损他的形象.笔者作为他的同乡后辈和几十年从事周恩来研究的工作者,曾对有关他的传说进行大量深入的调查、走访,现在该是还史实真情于天下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为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里。虽然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周恩来把他童年的12个春秋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一直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童年身影。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新安小学即将落成的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内,布展着一封毛泽东亲笔写给新安旅行团的复信:“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们: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毛泽东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日”同时,这封信也被收进了《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啥要写这样一封信呢?新安旅行团是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就诞生于淮安新安小学的一个宣传抗战救国的青少年团体。他们一行14人于1935年10月10日从自己的母校——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出发,沿途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与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十…  相似文献   

18.
苏省原淮安市(现为楚州区),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更是光照日月,彪炳千秋。世纪之交的2000年,淮安也出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是原市委书记、后升任宿迁市副市长的陈子龙。不过,陈子龙的出名,不是他有多大本事,出了多少政绩,而是贪和淫。案发后,据省、市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查实,1992年至2000年,陈子龙在担任淮安市委书记和宿迁市副市长期间,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款物达40多万元。更为恶劣的是,陈子龙生活极端糜烂。据他自己交代,在淮安除了嫖娼狎妓,还先后与…  相似文献   

19.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意思,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在介绍这封信之前,笔者先说一说这封信产生的一些背景。陈绣云,系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和周恩来是嫡亲姨表兄妹。她比周恩来要小十多岁。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后,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周家家道败落。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拖着两个弟弟生活。…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自幼聪颖好学,早在童年时代,就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写出来的字清新、秀丽、耐看。遵周家祖训,男孩子5岁起入家塾馆读书。蒙童入学起开始练习颜体,世代相袭。所以,周恩来很小时候就能写出一手不错的颜体字。1908年周恩来在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东门内表舅龚荫荪的龚家塾馆寄读时,塾馆周先生又让他在颜体的基础上再加练魏碑,使其写出来的字既有颜体的刚正不阿的气势,又具有魏碑的阳刚之锋,所以他后来写出的字娟秀、大方、柔中见刚,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