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权力观念是政治观念的核心,农民政治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2000年和2017年两轮山东农村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政策下乡",农民的政治观念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由"社员意识"向"村民意识"的回归以后,正在由"村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主要表现为参与村庄选举的权利意识增强了、民主选举意愿超越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界限、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对公共权力的期望趋于理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评价更加积极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回应农民政治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本刊的老作者王志纲自1994年从新华社下海,在中国的顾问咨询业搏击冲浪,已有8个年头。其间,他深入接触了数以百计的中国企业家。最近,他应本刊之邀,以其独特的视野和笔触就企业家的生存这一根本问题,撰写了本文。本刊将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和福山提出的"政治衰败"概念存在着结构欠缺的问题,应当进行重构。概念结构应当由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操作层次构成,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实在论、本体论和因果论的理论。"政治衰败"以"权力失序"为本质属性,是一种不同权力之间可以随意且无障碍地进行相互转化的政治变迁形态;其基本层次存在结构性的"政体隐患"和过程性的"权力互斗"两个原因变量;其第二层次分别由政治权力内部失衡、政经关系失序、社会政治参与失控,以及权力主体高能动、公共规则失灵两组维度构成;其操作层次由16个有助于展示和分析因果机制的定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学科被认为是关注权力政治的学问,研究权力如何变化、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制衡。但国际政治理论过于注重欧洲经验,以至于大多数分析都没有涉及大一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自由主义者和建构主义者感兴趣的是共有规范和国际制度如何缓解权力政治。另一方面,现实主义者并不认为权力政治正在消亡,但他们坚信建立大一统主导地位的尝试必然被相反力量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现代世界的几百年历史深深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传统。权力政治导致了无穷无尽的冲突与灾难,现实主义似乎是在为权力政治推波助澜,故而,我们不时听到对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的批评,具体到中国,诸多批评常常要借助于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的天下观念。天下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今天中西方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学者感兴趣的问题。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主张天下应该归属于一个等级制的中央权力之下。但是,对于具体的权力归属方式,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尽相同。自明末中西接触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许多著名…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22):22-24
在社会中下层各个阶层、群体已经承担了成本后,该轮到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权力—资本阶层了。"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并不止于政治信号的释放,一如稍早时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所称的"中国改革大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内容包括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透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也呼吁两岸以"一中原则"为基础展开政治  相似文献   

8.
彼此的约束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12-12
在当下的中国,政治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权力资本化与资本权力化的程度,或许正处于巅峰时期,而基于自由竞争和法治理念的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赵磊 《南风窗》2011,(20):30-32
就争取国际关系话语权而言,中国要得到的是权力,而不只是权利。如果说2005年白皮书是中国单向地表达意愿的权利,2011年白皮书则要强化中国影响国际关系议程的权力。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之后,再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郑重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舞台,网络地缘政治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分析视角。网络空间组成架构的地缘属性、网络空间活动主体的地缘属性以及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日益上升的权力,都构建了网络空间的地缘政治属性。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地缘政治逻辑包括六大方面:地缘政治思维构建网络安全话语和政策、网络空间人造壁垒与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合、网络主权问题强化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网络空间权力争夺重现地缘政治竞争、网络军事化趋势加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网络问题逐渐被纳入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由美国引导的大国网络博弈的地缘政治趋势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形成了威胁,中国应与各国携手,超越地缘政治并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风险社会的恐慌政治学及其技术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是现代化、技术化和经济化进程的极端化不断加剧所造成的。源自于前现代社会的恐慌政治学在全球性风险社会中产生了恐惧文化,而恐惧文化又加深了恐慌政治的社会嵌入。恐慌政治借助于技术理性似乎消除了社会恐惧,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但其自身的深刻悖论在于:它可能导致反科学、反人性的结果,尤其是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资本权力的结合而成为社会大众最可怀疑和恐惧的对象。我们应开辟公共讨论的领域,以达致不同意见共存基础上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权力被认为是确保国家安全的终极手段。但在权力积聚的安全效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催生了结构理论的两种权力政治逻辑,导致了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与沃尔兹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对立。沃尔兹认为国家会理性地将安全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不大可能追求权力最大化。米尔斯海默承认国家以安全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同时强调权力是维护安全的惟一可靠手段,权力最大化是实现国家安全最大化的最可靠方式。无论是沃尔兹,还是米尔斯海默,其权力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机制都在于无政府状态及其自助逻辑导致的“安全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争夺。  相似文献   

13.
正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资深成员吴廷觉高票当选缅甸新一届总统及新内阁班子的确定表明缅甸的政治权力实现了平稳过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各派力量政治协商的结果。尽管民盟实现由在野向执政的转变,但当前缅甸的宪法及权力安排依然确保了军方对核心政治权力的主导和掌控。在此背景下,民盟的未来执政之路将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随着新兴社会力量崛起、权力结构初步平等化,委内瑞拉建立了由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机构综合而成的体系"蓬托菲霍体制"。"蓬托菲霍体制"建立之初成效显著,社会中下层可以与精英集团共同分享石油出口收入,使委内瑞拉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了高度的政治稳定、强劲的内需和工业化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由于委内瑞拉企业家集团利用其集体行动能力和财富优势,以收买和经济政变方式收服政治精英集团,使用政治庇护主义网络控制劳工集团,并将弱势的城市贫民群体彻底边缘化,导致委内瑞拉的经济效率低下、外债激增、两极分化和政治动荡危机,"蓬托菲霍体制"逐步走向危机和崩溃,委内瑞拉也落入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风窗》2012,(2):20-20
01权力在谁手中英《展望》2012年1月号2011年世界目睹了革命和经济危机,今年在全球范围内,弱者与贫穷者将支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也将支配更多的现金,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权力的执行受到金融和经济力量,以及外交和公共政策影响的程度,并不亚于其受军事力量影响的程度。我们也同样活在一个权力个人化的时代。政府在金融市场、非盈利组织、企业和意见领袖组成的环境中行使权力——事实上,耍论到政府权力所占的比重,已经远不可和过去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6.
本期“文化理论”发表2篇文章以纪念法国著名社会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t- dieu)(1930-2002)逝世一周年。《社会科学与社会良知》是卡尔洪和布迪厄的长期 合作者华康德教授2002年8月在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0期上发表的纪念 文章,他们探讨了布迪厄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独特贡献。张意的文章《符号权力和抵 抗政治》重点介绍了布迪厄的文化批判理论,认为布迪厄揭示出了被文化遮蔽的符 号权力,并探讨了在文化领域实现抵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是权力的调整和再分配。这首先表现为权力在各种政治设施中的调整和再分配。共产党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实际上是一无例外地处于核心地位。因而,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便成了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有时甚至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所以,研究苏联东欧政治体制改革中关于共产党地位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正在热烈谈论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的中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赵义 《南风窗》2007,(20):26-27
党政主导,不仅仅是指党政掌握核心市场资源,更多是指中国党政的层级政治结构。中央和政治中间层的权力结构的周期性变动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形态的形成起到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越南的政治权力模式呈现如下几个特征和趋势:权力构成表现为政治权力结构分散化与"南北党"分野;权力构建机制从内部磋商走向公开竞争;政治民主化的实质是以"民主"实现权力的"集中";政权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因素等。形成越南政治权力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二是其革新路线发展的结果引致;三是时代发展因素和全球化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期,随着新兴社会力量崛起、权力结构初步平等化,委内瑞拉建立了由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机构综合而成的体系"蓬托菲霍体制"。"蓬托菲霍体制"建立之初成效显著,社会中下层可以与精英集团共同分享石油出口收入,使委内瑞拉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了高度的政治稳定、强劲的内需和工业化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由于委内瑞拉企业家集团利用其集体行动能力和财富优势,以收买和经济政变方式收服政治精英集团,使用政治庇护主义网络控制劳工集团,并将弱势的城市贫民群体彻底边缘化,导致委内瑞拉的经济效率低下、外债激增、两极分化和政治动荡危机,"蓬托菲霍体制"逐步走向危机和崩溃,委内瑞拉也落入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