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阳  代长江  彭天贵 《证据科学》2003,10(2):122-123
乞丐,狭义的理解就是指那些以行乞为生的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无论是在城镇或者农村,亦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与否,都能够找到他们存在和活动的身影.对乞丐死亡后的尸体检验是基层法医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本文作者选取实际检案工作中曾经遇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分析其死因,并就死亡乞丐的尸体检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现有的死因调查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方面的缺失,所以,近年来非正常死亡案件常常引发公共舆论的热议乃至质疑.从死者家属对死亡结论的认可过程看,存在一个由死者亲属与可能的行为人之间存在的纠纷转化为死者家属与公权力机关之间的“纠纷异化”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以法治思维为引导,积极借鉴普通法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实践,系统规划、科学构建,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社情的死因查明、认定制度.构建这一制度的关键就是死因查明、认定程序的司法化,即由人民法院审理非正常死亡案件,死因调查权辅助于死因认定权,可由公安机关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构建死因查明和认定制度,应主要规范“非正常死亡案件”的界定、适用死因查明、认定程序案件的基本条件、死因查明和认定程序的当事人及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乞丐 ,狭义的理解就是指那些以行乞为生的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无论是在城镇或者农村 ,亦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与否 ,都能够找到他们存在和活动的身影。对乞丐死亡后的尸体检验是基层法医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本文作者选取实际检案工作中曾经遇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 ,分析其死因 ,并就死亡乞丐的尸体检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案 例2 0 0 1年 2月 5日晚 9时许 ,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案称 :在县城北环路的街道上发现一具不明身源的尸体。从穿着来看 ,像一名乞丐 ,认为系自然死亡 ,现准备送往殡…  相似文献   

4.
张栋 《法律科学》2014,(4):163-172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鉴定意见部分作了较大改动,包括引入专家证人制度,加强鉴定人的出庭等等,这会对提高我国死因结论的质量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游济安"等案件暴露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警方得出了一个意外事件的结论,案件根本不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那么,我们在刑事诉讼法中为解决此类问题所作的一切设计和努力都将落空。因此,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非常有必要将死因结论的形成作为单独的前置程序明确加以设定,这就是死因裁判制度。应当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就陪审制度,报告制度,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内容予以明确立法,通过程序化的设计,有效地吸收社会不满,提高民众的公正感和伸张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5.
袁洲 《法制与社会》2013,(19):260-261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问题是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的问题,但是又是必须掌握和探讨的问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法医学死因的理论更加的完善,对于法医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的辨明各种疾病以及损伤和其他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引起的死亡,这对于死因能够及时做出科学正确的鉴定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公安机关的办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辅助和帮助公安机关即使了解死者死亡的原因,并找到破案的证据;同时能够为司法机关的审判量刑一起赔偿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法医人员要重视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结合法医学死因鉴定的实践经验,对法医学的死因及其各类死因的相互关系,各类死因参与度划分规范上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来将法医学死因在法医学内达成统一规范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以法医学有关死因鉴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中死亡原因的定义和疾病统计采用根本死因的单一选定原则,结合典型案例探讨死因鉴定思路和死因辨析问题,以期规范死因鉴定,提高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医毒物学角度对一例体内含多虑平的坠楼死亡者体内多虑平的含量与死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东京都监察医务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静涛 《法医学杂志》1991,7(2):46-48,19
1990年5月我有机会访问了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现将有关资料加以介绍,以飨读者.二次大战后,日本全国各主要都市饥饿死及其他原因不明死亡者甚多,为了弄清死因,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将美国的法医制度(Medical Examies System)引进日本。1946年12月,总司令部公众卫生福祉部向厚生省医务局长发出“设置监察医务局”的备忘录,指定在各主要都市设立监察医。1947年1月,厚生省发布有关“死因不明尸体死因调查”的文件,决定继东京之后在大阪、京都、横滨、名古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尸检来进一步探讨损伤、死因分布规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4例存有争议或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其死亡原因。结果:134例尸检中,130例能够确定死因,4例未能发现明显死因。而在96例病理性死亡报告中,以心血管疾病居首,其他疾病致死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34例外力致死报告中,24例为机械性损伤,6例机械性窒息,4例其他。结论:系统的病理学尸检,既有利于相关部门处理、调解医疗纠纷;也利于刑事、民事等案件解决、处理的公正性;同时,还可以为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发挥出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损伤与疾病并存的死因分析6例李树山(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黑龙江154600)在法医尸检中经常遇到损伤与疾病并存的案例,究竟孰为主要原因,孰为辅因,甚至与死因无关,有时可争执不下,故引起死因争议。这就要求法医必须明确分析损伤与疾病有无联系,鉴于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作为诉讼主要证据的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意见经常会存在或引发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死亡机制等概念不清或相互混用,如把“器官功能衰竭”作为死亡原因等;(2)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概念不清或相互混用;(3)直接死因与辅助死因概念混淆;(4)伤病等多因素致死的案件中,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死因构成中的作用区分不清,盲目放大或缩小损伤(疾病)等在死因中的作用力;(5)司法人员及社会大众对法医学死因分析、结论认知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存在多份重复性甚至冲突性死因鉴定意见的刑事个案频发,确认死因往往成为核心争点,如何审酌鉴定意见证据、认定实体事实继而成为法庭裁判的重心.但现行法并未识别死因鉴定意见较之其他类鉴定意见的特殊之处,以致一般性审查判断规则在具体适用中显得僵化.法庭对死因鉴定意见的“遵从”导致质证缺乏对抗性;死因鉴定意见所隐含的经验性、知识性、传闻性表明其并不自证其可靠性;死因鉴定意见具有间接证明属性,自身无法充足对死亡相关事实的完整证明,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死因鉴定意见要求鉴定人对尸检过程、尸检操作规程、意见作出的依据及意见认定等作出解释说明.为此,有必要在反思现行法不足的基础上,重塑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体系性规则:以审判中心主义为统摄性要求;确立被告人对质权,使其有权质疑并挑战控方证明;鉴定人出庭就死因鉴定意见做出解释与说明,此为死因鉴定意见可采性的程序性要件;明确专门知识人及其意见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增强质证充分性、有效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创伤5天以后死亡66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司法实践中,严重创伤后于短时间内死亡的案例,由于案情和死亡的因果关系明确,很少引起死因纠纷。但是,伤后经过数天以上死亡者,常引起死者亲属或其他当事人对死因的疑议,导致法律或医疗纠纷。因此,有必要探讨严重创伤经过救治数天后死亡案例的一般法医病理学特征,为死因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受理的经系统尸检案例中66例外伤5天以后死亡的鉴定资料,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教研室1989~2003年间受理的各类与外伤有关的尸检案例214例中,伤后24h内死亡132例,1~5天死亡13例,伤后5天以上死亡66例。选取外伤后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4.
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CO3-、BE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PaCO2、K+、Ca2+水平明显升高(P<0.01).这说明其死因属窒息死.其死亡机理为固定双上肢悬挂后,呼吸肌协调失常致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法医尸检中曾遇到5例猝死,经全面尸体解剖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死因均为脂肪心、心力衰竭,现就其脂肪心死因的确定、脂肪心的成因和机制及外力损伤与死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 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9月23日下午13时许,龙口市城关镇某村村民陈某(男,68岁)因琐事与人打斗中突然倒地死亡.尸检:身长173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  相似文献   

16.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4,(4):447-467
中国当今刑事鉴定争议频发。其中当事人与办案机关鉴定冲突最剧烈、不满手段最多样,且其社会影响最大者,目前主要聚集在部分死因鉴定领域。该类鉴定争议既滋生过度重复鉴定,更促使部分当事人上访、闹事,一度还以此衍生出暴力性群体事件。死因鉴定争议的发生,主要源于影响鉴定意见可信性的一系列因素,而非仅因为、甚或主要基于鉴定意见的客观可靠性。因此,为重塑中国刑事死因鉴定的公信力,必须走向从实践出发的法律研究与制度建构立场,以回应办案部门创建、并亟须理论提炼与立法改良的“过程导向信任”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其关键措施,是通过死因鉴定程序的开放性与当事人双方(包括其聘请的法医专家)的充分参与性,从而实现鉴定意见的可信性或当事人可接受性;并以此领域的鉴定争议解决为突破口,进行鉴定制度改革,以提升中国整个刑事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在工作实践中时不时见到死因鉴定结论"阴性"的法医鉴定文书,通常表述为"死亡原因不能确定",甚至还见到了媒体上报道的死因鉴定结论"阴性"命案的司法判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标志着我们的司法机关对法医鉴定甚至法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客观而全面的认识。10年之前,如果一个法医1年内有两起以上的死因鉴定结论"阴性",很可能会面临职业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伤病共存案件的死因鉴定是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的难点。本文选取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13~2021年受理的各类伤病共存案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伤病共存案件占同期死因鉴定案件总数的2.89%,男、女性别比5.09。参与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达71.43%,冠心病占49.29%。三种伤病关系类型中,疾病为主,损伤为辅的占比超一半(65.86%),伤病同等作用的占比最少(12.14%)。案件医疗救治比例高达82.86%。重新鉴定占比10.71%,其中伤后24 h内死亡的重新鉴定案例占比达53.33%,远高于该存活时间在初次鉴定案中20.80%的占比(χ2=13.84,P=0.000 2)。本研究揭示了伤病共存案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该类案件的鉴定水平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对于看守所内未决犯的死因鉴定,我国实行公安机关初次鉴定和检察机关重新鉴定的鉴定权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存在正当性不足的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可以有两套解决方案,一种是引进死者亲属的重新鉴定申请权;另一种是引入死者亲属的“反鉴定”权。比较两者的利与弊,本文赞同后者。  相似文献   

20.
田骏 《法医学杂志》1994,10(2):91-91
女孩死因探讨田骏(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上海200050)编者按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将开辟一个“学术争鸣”园地,为疑难案件及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读者可将法医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投稿的形式寄给本刊,也可对本刊刊载的疑难案例发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