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完善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突发事件应对法》最重要的立法目的就是旨在确立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严格遵循程序法治原则等。针对该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在该法中明确赋予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活动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必要的行政授权,并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还应当注意协调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各种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今后仍然有必要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法治。  相似文献   

2.
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怀德 《理论视野》2009,(4):42-43,46
《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及时总结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对该法有关应急主体、规则、程序、保障措施等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2007年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我国应急管理基本法,其运行实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受到集中检验与冲击,并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的挑战,引人关注。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该法修改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并深入探讨。此次世纪疫情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挑战主要在于冲击了立法理念中的底线思维不足问题、凸显了制度架构中的统筹性和综合协调性不足症结以及放大了法律实施中的实效性不足弊端等三个方面。应当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契机,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聚焦理念提升、体制与机制优化,堵漏洞、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制度准备,积极发挥制度增强人类行动的预期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一些重大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影响和威胁着当地甚至全国的经济社会稳定,这一切都反映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法律制度保障的不健全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更好地健全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1月27日晚20时,武汉市多个小区组织居民在家合唱国歌,居民高喊武汉加油!这些发自内心的呐喊非常鼓舞人心,这种家国情怀不仅激励着武汉人民渡过难关,也为全国人民支援武汉注入精神动力。有效应对重大灾害危机突发事件,不仅需要科学的、工程的、技术的、法制的、行政的、经济的策略和措施,这需要依靠所谓有法、有规、有标、有序、有度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舆论是社会中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社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无形的社会力量,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和形式.这里讲的舆论导向机制,指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舆论引导的各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合及其运作方式.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必须明确其舆论导向机制建设的内容和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处置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直接处置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其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处置机制构建的内容是:心理调适机制,包括心理干预机制、情绪调控机制和环境调适机制;信息调控机制,包括信息公开机制、信息甄别机制和信息引导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柔性处置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责任。文章立足于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从政府应当树立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出发,系统论述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官员问责制,以资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换、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动因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发生变得日益频繁和复杂 ,社会公共危害性越来越大 ,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为了维续政府的基本职能 ,维护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当前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十分紧迫和现实可行。本文分别就应急管理系统的缓解、准备、反应及恢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系统思考 ,并在公共治理变革的视野维度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10,(8):60-61
应对电力系统突发事件是一个新的领域。它不仅是电力企业、电力行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还涉及政府、用电企业、公共安全部门等诸多方面,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是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基层单位,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环节、第一防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就迫切需要专家提供决策咨询。2008年2月,成都市新都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应急管理专家组,  相似文献   

12.
借鉴其他国家有关奥运会安全保卫的做法,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诞生之后,迅速由欧美"派对"变成全球节日,并随着媒体的传播手段的进步而日益家喻户晓,成为四年一届的全世界人民的盛会。由于奥运会是一个全世界高度关注的超级传播平台,奥运会举办期间一切讯息都将以空前的传播效率被迅速传遍全球,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3.
积极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毅翔 《理论探讨》2008,(2):134-136
新时期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和频发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生命线作用,是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变革传统机制,建立新原则、新内容和新方法,增强救育者应急教育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弱突发事件的波坏力,及时保障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作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主体,其能力提升既有时代要求、组织要求等外在压力倒逼,也有个人需求内在动力促进。政治领导能力、思想引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依法防控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核心要素。领导干部要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路径着力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根基。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时刻面临着诸多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实践中,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政府的媒体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总集成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科学问题与‘情景-应对’型总集成升华平台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与集成升华工作:(1)强化基础研究,提升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2)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发开放式总集成平台。本文在分析当前非常规突发...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9)
高校突发事件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造成了人身财产损害、校园环境破坏,社会影响较恶劣,对高校乃至社会的安全维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针对高校频发的突发事件,高校应以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遵循"以生为本、预防为主、源头维稳、依法规范、柔性化处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构建综合治理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采取合理措施消灭和弱化滋生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隐患,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8.
刘晶 《学理论》2013,(11):243-245
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独立学院中的开展刚刚起步,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与评级体系落后、定位模糊、时间、案源和经费无法保证的问题。立足于独立学院的现实情况,民办高校应当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科学评价其工作量,同时改革和完善法律诊所的课程设置,保证其实践所需要的时间,并且通过法律援助开发案源,多种渠道筹措诊所式法律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  相似文献   

19.
王恰尧 《学理论》2011,(21):24-25
近年来,如何应对日渐频繁的高校突发事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对突发事件,必须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危机管理水平以使其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消防员。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危机管理水平:强化危机意识;建立和完善扁平化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危机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为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而进行的地方立法,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为适宜.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在立法空间上,应当排除法律保留事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中央职权事项等内容,而把落实法律授权,并就突发事件应对做出程序性、保障性和补充性规定作为立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