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你可能会很奇怪,作为一名记者,我去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方,但就是没去过中国。不过.我最近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进行了一次为期9天的中国之旅。我们去了北京、上海和江苏。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让我非常震惊。印象也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时值世界金融风暴发生后不久,我正在西欧讲学。一次,一位欧洲的经济学家问我:在西欧国家,一般只要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3%.就业市场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多大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定要保持在9%-10%以上才不会产生失业严重化的现象:如果经济增长率降到7%-8%以下.失业问题就会相当突出.原因何在?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我认为,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应当作较深层次的分析.主要应当从体制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画室研修时,一丹麦同行得知我是中国青藏来的画家时,经常来我们画室向我寻问青藏的一些风俗,因为语言不通,大都是通过图画来说明意思。她酷爱中国更想了解青藏文化。经常无事就光顾我们画室.以至影响到我和别的同志的正常工作,后来我把有关青藏文化的宣传品送于她.欢迎以后有机会来青藏。  相似文献   

5.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21):55-55
《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关于民族精神之作,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契合当下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大师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6.
主席,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北京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我热烈地庆贺你们。并预祝你们的成功。我相信.经过这一次大会.全市100万妇女同胞将进一步组织起来.在建设首都.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起了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怀谦 《廉政瞭望》2004,(12):15-15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首先认为这位“辛酸父亲”确实很值得同情,不过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子不教父之过”.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我还是要说.这位父亲着实有过。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14,(2):11-11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不久前撰文说:我曾经到诺基亚公司参观过.当时我问诺基亚总裁:“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在说苹果.诺基亚会不会哪天竞争不过人家,不行了?”诺基亚的总裁说,我们不怕,它竞争不过我们.如何如何讲了很多。那一次谈话.让对方不是很高兴。但是,不幸被我言中了,诺基亚最终被兼并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相似文献   

9.
袁立新 《当代贵州》2007,(14):16-16
从1992年开始计算,我在联想集团供职近10年。期间,我组织并参与开发“贵州赤天化集团MIS系统”、贵阳市公安局人口信息系统等重点项目.到后来.我还担任了联想集团副总经理的重要职务。很多人会问我,为何不搭乘联想这艘中国“电子航母”继续前进,而选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到我,请我说说如何看中国经济的“国进民退”.以及如何和我主张的“藏富于民”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点点     
周围 《奋斗》2008,(8):61-61
要在《中国建材报》上查一条信息,我在小本子上记有这份报纸的网络地址,知道是www.zgjcb.com,这很好记,中间就是《中国建材报》几个字的汉语拼音头一个字母。于是在电脑里输进去一搜,怎么回事?打开的却是中国警察报网。我糊涂了,我怎么想进张三家门,却跑到了李四家来了?再一细看,我输的拼音不错啊,  相似文献   

12.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0,(19):52-53
从清朝覆灭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军阀.尤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可以说是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盘踞一地.或逞能一时,或多或少对一个地方发展和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生于1921年,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和西南联大数学系.抗战时期,我的伯父孙越崎支援抗战并开发大后方煤业.到四川任天府煤矿等四个煤矿总经理.我也随其到大后方读书.于1945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曾先后在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淮南煤矿当职员。1948年冬父亲孙英坡叫我回北京(时称北平).于是我回到北平接手福兴面粉厂。时值中国旧制度崩溃、新中国建立之际.每个人都在考虑去留问题。我选择留下来.开始正式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此后的60年.我一直生活与工作在北京.经历了国家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4.
5·12震出中国文化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那些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画面,与我们过去看到过的英雄画面不太一样,里边的人物全是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我从这些画面中,重新读解了中国人,重新读解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1,(5):14-18
1.( )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A.五四运动B.第一次国共合作C.辛亥革命2.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A.陈独秀B.李大钊c.周恩来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 )在上海召开。A.7月1日B.7月23日C.7月30日  相似文献   

16.
仲光勤 《求贤》2009,(4):11-1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涎。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是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哺育我成长。我也亲眼见证了亿万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国家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光辉历程。光阴荏苒,转瞬我已到花甲之年。每当我回忆起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步伐顺利成长的经历.心中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正处在一个新关口,改什么?如何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看,都有一些道理。以我之见.中国改革真正可以深化的视角是明确底层设计为根基.然后才有可能做出顶层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千里寻故地 1965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结束会见前来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外事活动后,对胡志明说:“我要驱车千里,带上我的竹拐杖.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胡志明当时也带着一根精致的高级木拐杖,提出与毛泽东交换。毛泽东说:“不换,你的太漂亮了。我还是用我的‘讨饭棍’好。”  相似文献   

19.
风雨征程忆京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戈 《北京党史》2009,(6):43-4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一个甲子的岁月里.整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抚今追昔.每一个亲历这段历史的中国人都会生出许多感慨。享受着今天的成就与喜悦.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曾经的奋斗与艰辛。简言之,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北京工作时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20.
林小艾 《党员文摘》2009,(11):35-36
坐落在华盛顿郊区的西德维尔友人学校.是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就读的学校。学生们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在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去看了看他们最后一节中国历史课。这节总结汇报性质的历史课别开生面.让我忍不住对中华文化充满了自豪,也从中窥见中美小学教育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