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新形态的社会结构,同时也培育出了新一代所谓的新新人类或XY世代。现代新新人类的时髦玩意儿,包括“穿名牌、吃牛排、蹦迪、飙车、玩电脑”,这些活动模式俨然成为这一族属的鲜明标志,无形中也与受传统洗礼的上一代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划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并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的年轻化──关于“新人类”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说“新人类”的概念是日本人发明的 ,用于中国已十年之久。 1 989年上海社科院出版日本千石保先生的译著《日本的“新人类”》一书所言 :“新人类”一词是被用来概括在经济大国里诞生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变化的年轻一代”。近两三个月以来关于“新人类”的文字层出不穷 ,一个拥有众多读者的刊物还响亮地标榜出“新人类先锋期刊”的口号。一时间“新人类”、“新新人类”、“X一代”、“Y一代”、“Z一代”的文字图片洋洋洒洒见之于媒体。有文章称所谓的“新人类”是本世纪末中国本土上掘起的一群。今天的年轻一代无论冠之以什么样的称谓…  相似文献   

3.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认识与把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认识与把握21世纪的中国。由此,也可以说“第五代人”研究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前一阶段,不同领域关于“新人类”、“新新人类”、“70年代人”、“80年代人”,以及“卡通一代”、“读图时代”、“韩寒现象”甚至“美女作家”的争论,已显…  相似文献   

5.
变态的时尚     
傅正明 《北京观察》2000,(12):62-63
我们正处于一个“时尚爆炸”的时代。生活中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都在朝着“时尚化”的发展,就连我们人类本身,也出现了一个“时尚”的群类,其时尚的代名词叫“新新人类”。何谓“新新人类”?词典上找不着注释。道听途说只略知“新新人类”总算还是人类,有头有脸有眼有鼻四肢齐全,不同的是比普通人类多一些“时尚”的痕迹。“新新人类”有自己的“新新生活”、“新新形象”,比如吞进摇头丸踩着疯狂节奏喊“爽”,女削秃头男发齐肩叫“酷毙”……日前在电视荧屏上偶然遭遇一青春偶像抖出的“酷相”。一个大男人,却套上了一条遮脚跟的长裙,上半身保留了本性,下半身却变成了异性。时尚的偶像在舞台上若无其事地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6.
“新新人类”存在着,而且不太招人待见。教师在课堂上,要是碰上发染五色、衣洞百出、带着耳环、出语怪异的“新新男生”,感觉不会太舒服。家里要是有个喜欢卡通、迷恋网络的“玩酷子弟”,家长也会很别扭。这一族人大抵是让人着急、让人愁乃至让人烦的对象。当然,他们自己过得很滋润。因此,犯不着为他们辩解、辩护。可是,当看了《书屋》2002年第1期上马俊华先生的《“新新人类”亦“旧旧人类”》一文,觉得还是有为他们说几句话的必要。我要是“新新人类”,学着马俊华先生的口吻和逻辑“kan”(侃、砍)几句也就完了。比如:“拿树叶…  相似文献   

7.
他们早已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但也算不上成熟稳定的成年人;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后,开始不停地从一份工作跳到下一份工作,从一处公寓换租到下一处公寓,从一场恋爱谈到下一场恋爱——他们似乎拒绝成家立业,宁愿过着这样飘浮不定的生活,这是一群新新人类,被称为不愿长大的“中间一代”。米歇尔、埃伦、内森、科琳娜、马库斯、珍妮,6人是好朋友,都住在芝加哥。每个星期至少3个晚上要在外面过“夜生活”。大学毕业后,每个人基本上都换过好几份工作。比如女孩埃伦,自1996年以来,工作已经换了17份,但一直都是实习生。他们的年龄都在24岁到28岁之间,…  相似文献   

8.
一个世代价值观的形成绝非是偶发现象,任何一个世代都是社会、经济、政治等集体运作下的产物。活跃在二十世纪的几个世代为本世纪创造了什么样的风潮?在这个世代交替的世纪末里,不管是跃居权力核心的“婴儿潮”一代,还是社会中坚的X一代,或是社会新兵的Y一代,以及是即将兴风作浪的Z一代,认清自我存在的本质是相当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出生的一代,被称为“婴儿潮”一代,但对于下两个世代———X一代与Y一代的分野,则因为每个国家国情的发展不一,因而在时间上有些小的差距。一般来说,1964年以后出生的,生…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新人类”钟情“派对式约会”据《生活时报》报道,在今天的美国,越来越多的新新人类已开始对传统男女交友的“约会”方式不屑一顾.据对100余名大学生和高中生的调查,约占一半的人声称自己不喜欢“既刻板又冷清”的传统式约会,而希望有多种多样“既热闹又温馨”的新型交友方式取而代之。正是在对传统约会的否定中。一种全新的约会方式--“派对式约会”应运  相似文献   

10.
最新人群——“Z世代”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新人类”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到目前已经经过了“X”、“Y”和“Z”三个“世代”。通常“X世代”是指1963~1973年出生的人,“Y世代”是包括1974~1979年间出生的人,而“Z世代”则是所谓1980~1984年间出生的年轻人。根据台湾东...  相似文献   

11.
对“另类文学”的写作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理论月刊》2001,(6):34-35
一、另类女作家走红文坛王庆生: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另类文学”问题。说起“另类文学”,说法不一。有的称之为“新新人类”文学,有的称为“新人类”文学、“突围”文学。不论怎么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另类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前卫倾向。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另类文学”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我们赞同的,哪些是我们不赞同的。这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给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2.
时尚现代的大都市、衣着光鲜的“新新人类”,为啥经不住最起码的“文明测验”?尽人皆知的“先来后到”也要设立“规范日”,这怎么琢磨怎么令人脸红尴尬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力量     
谁说文化无形?难道我们真的感觉不到它的巨大推动力吗?八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电视专题片《大京九》,其中有一段记者与某贫困地区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之间的对话,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你怎么不上学啊?”“家里没钱。”“为啥放羊呀?”“赚钱。”“赚钱以后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娃。”“让你娃娃干什么呀?”“放羊”……话虽不多,但句句撼动人心,形象地勾划了贫困地区一代又一代生命繁衍之链。相信每一个看过这个片断的观众,心里仍是酸酸的:京九铁路饱含着多少人的期待,看似简单的两条铁轨上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4.
参考资料:"第五代人"独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研究》2002,(3):21-24
独白一:生于70年代□joy朵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时代的烙印——“生于70年代”。无论这一说法所包含的意义是褒是贬,总是让我们觉得仿佛游离在人群中间。繁华躁动的都市,激情暗涌的内心,我们一直游离于上一代与下一代之外,无论是少年,还是青春,全部暴露在跨世纪的光环下面。如此以来,我们无所适从,彷徨犹豫,不知道自己应该是靠近父辈的生活,还是与“新新人类”的思维模式看齐。各种声音淹没了本来的自我,我们迷失在本应属于我们的时代。种种的纷乱干扰令我们困惑,这是否就是我们所追求、所向往、所迷恋、…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记得一九四七年春节期间,一位朋友请吃“年酒”,我和顾颉刚先生同桌联席.酒过三巡后,他郑重地对我说:“我回顾几十年国内报纸,总有一家最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与论重镇.它的销数不必是最大的,但代表公众意见,开创一代风气、成为权威.辛亥前后的《民主报》——包括《民呼》、《民吁》,民国初年狄平子主持的《时报》,“五四”前后的北京《晨报》,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公报》,当前一指抗战胜利以后——作者注)的《文汇报》,都起了这个作用.希望你们精益求精,继续前进,不负众望所归.”他这番话,对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7.
自从出现近代学科分类以后,文化学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可以说,如今文化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学术显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文化学领域辛勤耕耘,真知灼见,可载五车,仅就“何谓文化”的释义,迄今就有460种之多(另一说为500种),这恐怕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奇特现  相似文献   

18.
“到大陆”已不只是台商、行政官员或金门、马祖民众的专属话题,现在就连最赶时尚的E时代新新人类也加入行动行列。去年寒假,台湾至少有上百位大学生以自费或通过民间单位主办的方式,赴大陆参访知名大学。台大学生甚至还集体请求校方安排类似活动,不少学生也直言,很希望到大陆攻读法律或会计,以因应两岸加入WTO、直接“三通”后的需求抢攻就业市场。一时间,“到大陆求学”的想法,突然在岛内新新人类之间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抓紧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反和平演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保证他们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课题。围绕这一主课题,一年多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反和平演变”的紧迫感。事实告诉我们: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由  相似文献   

20.
有调查显示,六成人考博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2009年7月18i3的《中国青年报》用了一个疑问句做标题:“博士一代不如一代?”标题后面的这个问号,大有深意。报道还引用了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的“直言”:“我没有量化的数据,但我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