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芳  陈世海 《群众》2013,(4):59-60
近年来,张家港市把全民阅读作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涵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试行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首推民间阅读推广人制度、社区阅读活动站建设,创新理念、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广泛激发市民“阅读自觉”和文化创造力,积极营造崇文向善、理性平和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唐瑾 《世纪行》2012,(3):30+37-30,37
阅读是文化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2006年.我同开始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但全民参与阅读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怎样使全民阅读活动永久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穆晓艳 《前沿》2014,(19):222-225
阅读是国家文化的根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笔者利用网络调查法,通过对内蒙古15所本科院校图书馆主页的访问,对各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构建阅读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肯定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尹传芳 《人民论坛》2012,(8):118-119
经典阅读可以也应该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有所作为。加强经典阅读,可以接引文化脉络,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助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阅读经典,应该以稳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选择经典,以发展的眼光、严肃的态度阐释经典,并按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培养目标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方面分出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5.
徐海 《群众》2014,(7):60-60
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田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王庆奖 《思想战线》2004,30(4):84-87
文本是现实存在与人类理解之间的中介 ,而阅读行为是文本与人类的理解之间的桥梁。有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就会有什么样的理解方式 ;有什么样的理解方式 ,就会有什么样的存在方式。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阅读所形成的集体记忆最终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且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语文经验的解读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詹华 《政协天地》2014,(11):36-37
民办公益图书馆(室)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公办图书馆(室)建设事业的有益补充,其对于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鼓励“全民阅读”,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家书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其旨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因此农民参与农家书屋进行阅读之意愿的强烈程度是政策施行后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山东省济南市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书屋设置地点、书屋管理员、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书屋书籍总数、书籍种类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无明显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希望能够达到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火秀 《前沿》2013,(17):170-172
伴随现代化通信、传播技术和数码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促成了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使传统阅读行为受到重大影响与冲击。面对这一新语境新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文学阅读形式的嬗变,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揭示视觉图像与文学文本、新媒介与阅读能力、视觉奇观与审美教育的深层次联系,进而为大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方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着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以“水墨书香,人文金港”为主题,大力挖掘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将阅读活动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发展究竞应坚持何种路径?怎样形成氛围且持久不衰?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靠农民自己,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了内在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给农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阅读文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又制约着阅读文化建设的和谐精神、创新意识、教育环境和阅读氛围。因此,需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中心、以确保读者阅读需求为基础、以图书馆为载体、以节日文化为契机,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7,(11):26-26
郭玉兰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文化体制已经相当陈旧与落后: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又最现出了一些新的萌芽与生机.各地农村纷纷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抓住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开始摸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新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市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而且不断叩问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要加大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就必须使农村文化产业真正得以较快发展.为此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第一.找到各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纪人.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组织.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开发.一方面应重视城市优秀文化人才的下乡.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重视现有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第三.鼓励农村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李桂华 《人民论坛》2021,(8):100-103
阅读量往左、阅读率向右,显示出我国阅读人口扩大和数字阅读主流化的趋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众阅读偏好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深阅读面临时间、选择、能力、文化等多重障碍。以深阅读为取向的精英阅读与大众阅读分野处是复合阅读,复合阅读有助于推动新型深阅读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2,(5):20-20
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应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和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之后。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不仅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新的发展观,而且在文化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新的发展观。回首三十年前,仿佛有隔世之感。为了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本文试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形成的七个文化发展新论.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党的t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8.
牟尼 《小康》2007,(7):82-84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当下,历史的书写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热潮,那么,我们今天应当怎样阅读历史?我们希望在历史中寻求什么?在当下的写作和阅读中,又存在什么样的误区?本期文化专题,将溯源探流,追踪探讨历史热的兴起过程和它的内在原因,以期与大家一起寻找到进入历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活动频繁增加。我得以有机会参加世界著名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增长了对世界各国民众在读书方面的认识。在长时间的国际旅途中,在等待地铁、航班、汽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他们在不同的旅途环境中,普遍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从而提升了整个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上海支部生活》2012,(5):10-10
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目前63.9%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42.8%的受访者每年阅读量为1到6本书,20;2%的受访者阅读支出比上年度增长。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比例大致对等,61.2%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