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许军 《创造》2005,(12)
昆钢企业文化手册《不竭的动力》中对昆钢企业精神的界定有八个字——自我超越,求强创新。这八个字蕴含了昆钢职工面对生命、面对工作、面对自我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倡导企业职工为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到达成功的彼岸。自我超越是昆钢人积极进取、主动开拓的魅力和勇气;求强创新是昆钢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和必然要求。一、要做到自我超越、完善形象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革命的人生观是人类实现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2.
由“寻觅知音”探微古代文人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觅知音是古代文人的一种自我认同的文化心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得不到现实的认可,只能在文学的寻求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这种文化心理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为继承和发展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文化创造之必然选择,自觉符号设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总是表现为人处理同外界客观符号世界关系的特定文化创造活动,它既是一种功能性超越活动,也是一种不断寻求具体、反对抽象的程式化文化创造活动,又是一种兼顾自律性、兼容性与预验性价值的文化创造活动,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能力,因而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按照复杂情况来引导当代人类文化创造,更好地把握自身文化未来与发展趋势的文化实践选择.从文化哲学层面来看,自觉符号设计时于当代人类文化创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警察是和平年代磨损最为严重的国家机器。警察出现伤亡有多方面原因。将奉献误解为过度奉献、将奉献与虚掷生命相等同、将奉献超越警察自身能力等警察文化建设的误区与警察的伤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警察是正常的社会人,亦有人权,警察文化应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建设、创新。为提高警察自身安全,警察文化应加强对警察自我保护意识的宣扬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李忠红 《求索》2008,(3):159-161
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超越性是人的生命存在与活动的根本属性和内在本质,超越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根本的目标,生命教育要在明了生命超越意识的不同路向的基础上,特别要引导人关注理想对现实、他我对自我、行对知这三个方面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6.
超越,人类发展进步的动源。夺取金牌、奏响国歌是超越,战胜自我、冲击极限是超越,竭尽全力、永不放弃更是超越。残奥赛场,到处回荡着点燃激情、超越生命的放歌。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单位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建设独具特色的四川监狱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肩上的责任,更是四川监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在需求。既要有自我的准确定位,也要化压力为动力,着力突破障碍、抓好结合、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应当成为加强监狱文化建设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8.
王虎 《前沿》2013,(4):4-5
人类的每一次自我再发现,都使人类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进而推动了人类向更高的文明形态前进。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经历了长期的物质积累,在精神层面上从人文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想启迪,在自身文明中加入了自我更新、自我突破的基因,使人类从自发的时代,逐步走向了自觉的时代。中华文明也应突破自身文明的惰性,不断进行文化的自我创新,实现中华文明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意识形态的交锋并没有完全终结,而是更加隐蔽和复杂化。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来进行创新,将一种契合而又超越于时代的文化形态贯穿到理论教学之中,让人们在文化的理解中达成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彬  梁红 《理论月刊》2008,(9):45-48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要把积极建设生态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新方向。生态文化是以一种"互利共生型"的思维方式作为价值观基础;生态文化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共识。而且,生态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命运在超越,历史的本质是变迁。人类在超越自我生命中形成大规模改造社会的自我行动这就是历史发展中的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道义的事业,它寻求的是群体生存质量的提高。当一种社会运动以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式,规定出人们集体行动的目标时,个体的一切利益都要无条件地溶解于  相似文献   

12.
高丙中为该书所撰的《序一》中说:本书既是切实关怀人类现实问题的应用人类学读物,实际上特别能够代表人类学的原初理想在今天找到了实现的途径。我们看到,人类学从单一文化的立场、单一国家的工具,经过社会批判和学术的自我批判,发展到人类多元文化的立场、全球未来的立场,从关于人的科学的玄想,发展到关于人的经验研究的学术。本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的局限,而且又回归到了人类学的原初理想一门有关研究人与人性的科学。先哲曾说,“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必须首先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文化应是一个比精神文明更宽泛的概念,关于文化的界说和定义纷繁多歧,莫衷一是,就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文化即“人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超越本能地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过程和结果。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考察文化,离不开对文化结构和文化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可以断言,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民族之魂魄,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文化起着基础和内核的作用。文化可以超越种族、国界而内化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类精神的安放之所,是一种比经济发展更具有震撼力的价值所系今天的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不适应性也逐步显现,其中的一个表象就是文化自觉不够、文化自信不足最近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相似文献   

17.
邹宏国 《群众》2008,(8):63-64
文化,这一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字眼,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文化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组合体现着人类与社会发展的精华,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彰显着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丁斌 《求索》2013,(11):86-88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的"转向"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与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公亮 《理论月刊》2002,(11):33-35
时间意识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它构成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对时间有限性的深切体悟,人类生发出忧患意识和超越性意识,由此形成无限性时间意识,追求因时而变、依时而动的时间性的超越性存在,追求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审美的无限性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