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能耗作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话题,已经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参考。作为最常用能耗指标的能源强度,得到了众多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视角对能源强度进行探讨并得到许多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以能源强度概念为内核,分别从能源强度实证研究、能源强度潜力、能源强度趋同性和相关能源强度的政策等方面对已有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揭示能源强度的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和应用性上仍有拓展的空间;对于中国区域间的能源强度差异的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点的课题,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和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世界七大地理板块国家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特征,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能耗强度、能源碳排放、能源结构等几方面,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特别是北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板块的降低趋势明显,碳排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强度的影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具有高而降低快的特点,需重点从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方面入手,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前瞻     
《创造》2011,(8):19-19
十二五节能将实施问责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第二届“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摄影展开幕式上表示,“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已下发到各省市,未完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将被问责。解振华说,中国将确定各地区“十二五”的能耗和碳强度下降的目标,对于地方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的结果向社会公告,并实行问责制。他透露,上述目标现在已经全部分配至全国各省、区、市,接下来还将继续落实到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4.
黄国庆 《求索》2013,(2):14-17
采用改进的SBM模型测度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省区的环境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环境效率的空间联系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资本深化及工业能源结构对环境效率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关系到我们国家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4个主要指标中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有两个,一是能源消费强度控制指标,二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我认为,我们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除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外,关键是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大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水电、核能。这两个在我们国家潜力非常大,或者说现在资源蕴藏量都非常大。我建议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关键要提高非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6年间11个城市工业行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工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分别用FGLS和Tobit方法对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度扩大工业规模,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等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业能源效率,而地区对外开放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此外工业结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领域和程度也会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在对节能降耗目标进行分解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根据其可能的节能潜力来设置不同的节能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原则;此外在实现节能降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组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能源作为一类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即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降低20%。降低能源强度不仅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还意味着减少与能源相关的废气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响应,揭示了不同因素对能源强度的作用特征和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8.
警务考核是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和保障平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性难题。广东省公安厅为破解队伍管理的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工作执法一网考"(下称"一网考")的理念,建设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一网考"系统。本文通过对警务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网考"的考核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考核指标及权重进行了量化,使考核指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应用物元理论,建立物元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实现对民警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的工业能耗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富民 《求索》2008,(8):23-25
针对中国六个行业在1985—2003年的能耗增长势态,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sivia Index,LMDI)结合总能耗增长量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三分量对耗能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多年内,中国能耗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能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地延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金哲 《今日浙江》2007,(1):19-19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2007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时,与往年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提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外,新增了几项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约束性指标,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成效:一是能耗结构趋于优化。2007年,人民银行系统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煤炭消耗量比2005年下降了57.77%,电力、燃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能源的转化效率。人民银行系统的能耗结构正在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筑能耗逐步下降。建筑节能是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重点。我们始终把建筑节能摆在节能工作的中心位置,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确保各项节能规定的落实;对新建建筑严格把关,确保各项节能指标的实现。2007年与2005年相比,人民系统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了4.69%。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窗     
“未来资源将越来越少,不光在国际上,国内的能源价格也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研究员周凤起教授在日前召开的“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国际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能源价格的上升与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密切相关。周凤起指出,中国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六道坎。第一,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过去15年中,中国在一直强调大力发展的能耗比较低的第三产业方面,基本上原地踏步不动,能耗明显的第二产业却出现大幅增长。第二,尽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但能源消费总量很大。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199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后发现,在时间趋势特征方面,样本期内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4%,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增长方向相反,即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特征方面,东部地区在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且三大区域在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增长乏力的态势正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蕴藏大量地上、地下资源的偏僻的民族地区,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 DP翻两番,维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矛盾突出,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污染严重。而且这仍然是今后影响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发展的基本问题。因此,如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之路,缓解民族地区资源快速枯竭的危机,是关系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使有限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15.
谢桂平 《求索》2014,(12):123-128
采用网络SBM方法,从整体和阶段(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对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经济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行政力度等方面对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地区间和教育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趋势,而地区的制度因素对这种差异起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融合的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中国西部地区省市县三级多尺度碳排放模型,利用分数阶灰色模型估算2025年省市县三级碳排放数据,采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探究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地市级和区县级碳排放整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内部存在高(低)聚类。各省会城市处于高碳排第一方阵,并各自形成省会城市包围圈,辐射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推手”;能源强度下降是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对能源消费碳排放有着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指标、社会文化指标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等方面,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市的福利水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个广东的福利水平分布呈"扇状"分布,珠三角所在的圆心角位置福利水平最高,然后向扇形的各个方向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福利水平的分布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认清广东不同经济区域福利水平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低福利水平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异,为实现"幸福广东"以及普惠型福利社会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作为中部能源大省,推动安徽省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对促进中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其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发现:安徽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年攀升,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居前列;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安徽省能源消费面临火力发电煤耗过高、工业煤炭消费向多行业分散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为安徽省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几点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斌  李勇 《岭南学刊》2014,(1):88-92
从经济指标、社会文化指标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等方面,利用SP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市的福利水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个广东的福利水平分布呈“扇状”分布,珠三角所在的圆心角位置福利水平最高,然后向扇形的各个方向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福利水平的分布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认清广东不同经济区域福利水平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低福利水平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异,为实现“幸福广东”以及普惠型福利社会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美丽天津建设纲要》提出"实行领导干部任期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责任制,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建议从设置生态考核指标和推进考核方式开放民主两个方面,创新官员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1、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增加生态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应明确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指标正式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范畴,并提高权重。如居住环境整治、单位产出能耗、"三废"治理达标率、绿化面积覆盖率、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