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和测算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目前中国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动向看,还没有研究针对北京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使得北京低碳城市建设难以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可考核性高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本文基于1999-2008年时间系列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北京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定量测算了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得出经济发展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效率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对减少北京人均碳排放量贡献力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能耗作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话题,已经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参考。作为最常用能耗指标的能源强度,得到了众多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视角对能源强度进行探讨并得到许多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以能源强度概念为内核,分别从能源强度实证研究、能源强度潜力、能源强度趋同性和相关能源强度的政策等方面对已有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揭示能源强度的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和应用性上仍有拓展的空间;对于中国区域间的能源强度差异的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点的课题,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和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碳排放现状,揭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并通过LASSO方法,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寻求减缓经济发展之外的其他减排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企业成本函数,推倒出能源强度函数,进而使用我国1989—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各个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水平的上升是影响能源强度下降的基础性因素,并且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都有正效应。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是能源强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推动煤炭的清洁使用来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5.
陈青  张仁寿 《岭南学刊》2022,(6):115-122
本研究以广东公共交通领域推行新能源汽车为例,采用GSA算法,对比纯电动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分析公交车领域推行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碳排放量变化。设置不同情景,讨论分析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发现电网能源结构与车用燃料类型对碳减排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广东省较全国电网能源结构更合理、更清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我国应加大力度在公交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开发与推广清洁能源,同时,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3到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和GDP都有双向因果关系;FDI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能源作为一类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即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降低20%。降低能源强度不仅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还意味着减少与能源相关的废气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响应,揭示了不同因素对能源强度的作用特征和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的工业能耗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富民 《求索》2008,(8):23-25
针对中国六个行业在1985—2003年的能耗增长势态,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sivia Index,LMDI)结合总能耗增长量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三分量对耗能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多年内,中国能耗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能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地延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城市蔓延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呈递减趋势,其对能源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在于汽车数量与能源开采增加,且能源开采效应大于汽车数量效应;城市蔓延与能源开采对碳排放的影响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逐渐递减,而汽车数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则逐渐增强;城市蔓延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结构效应并不显著,对碳排放强度效应与碳排放经济效应有正向影响,且在上中下游地区呈现不同效应。据此,应进一步提升土地空间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汽车及能源行业对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同时优化当前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一“源”两用或一“源”多用。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孙慧 《前沿》2013,(12):97-98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新疆1952-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新疆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每增加1%会引起GDP增长1.391%,GDP每增长1%会引起二氧化碳增长0.602%.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而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龚光明  米钦州 《求索》2010,(12):5-7
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与普通OLS回归和面板数据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不同的资本结构程度下资本结构与其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微观因素对上市企业资本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外部宏观经济因素中的GDP实际增长率对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资本结构水平下,各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把能源消耗强度作为对不同地区和部门的能源效率进行考核的指标,理论上存在明显缺陷,实践上存在明显弊端。过分追求能耗强度在短期的大幅度下降的急刹车式的做法,对能耗强度的长期下降不利,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更不利。对各地区能源效率进行考核与管理必须改变按能耗强度在不同地区进行分解的做法,而应在产品层次上和行业层次上以实物量能耗指标为依据进行。而为了真正有效缓解中国面对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的节能减排的举措应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大大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6年间11个城市工业行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工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分别用FGLS和Tobit方法对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度扩大工业规模,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等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业能源效率,而地区对外开放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此外工业结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领域和程度也会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在对节能降耗目标进行分解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根据其可能的节能潜力来设置不同的节能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原则;此外在实现节能降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组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亮 《电子政务》2013,(9):50-63
基于政府创新扩散理论并采用中国地级市政府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除公众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外,府际竞争、府际学习、上级政府压力、政府资源与能力等因素都同政府网站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城市行政级别等因素也与政府网站发展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和政策专家可以据此制定合理的政策举措,推动和加快电子政务发展速度。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启示和政策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1978-2004年间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对服务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达程度.另外劳动力等要素虽是必要投入,但并不显著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将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直接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忽略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将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人均GDP约1000美元时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较,考虑到相当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相当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及资本密集程度,因而这种比较方法显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绝大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偏基本服务支出"、"偏高级服务支出"、"保障支出"这三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来。(2)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均衡支出"地区、"特殊结构支出"地区三种不同的类型。(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倾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各地财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学生个体微观视角出发,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方法,归纳出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与特征:寝室空间日趋生活化,功能呈现多元化;精神文化总体态势健康向上;非正式制度文化作用凸显;行为文化存在一定偏差,并从个体、家庭、学校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认为高校寝室文化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