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美城市的社会分层及社会和政治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拉美地区的城市人口中明显地存在着八个社会阶层,即资本家、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雇员、小业主、正规脑力劳动者、正规体力劳动者、非正规劳动者及其他未分类人口。前三个社会阶层仅占城市经济人口的4%左右,但却是整个社会的主导阶层,居收入分配的顶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三个阶层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其他几个阶层的收入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意味着拉美地区96%左右的城市经济人口没有从新自由主义改革中获益。城市社会的分层,一方面使拉美地区犯罪率持续上升,海外移民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改变了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动员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这次“战后拉丁美洲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同志们希望我们做个总结。我想,这个总结不能做,也无法做。今天,我只能讲点个人的想法,作为我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的补充。第一,有些同志提出“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的讨论,涉及问题很多,究竟战后拉美政治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潮流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主要潮流就是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抗强权、内争民主”的问题。因此,研究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一定要抓住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3.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世界总格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影响下,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一时期是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拉美工业和城市发展较快,农业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民族经济和政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拉美国家已有较大的实力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经济上受制于人,政治上受控于他”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占据拉美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拉美政治进程的主要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日本投降后,美国进驻韩国并直接催生了战后韩国政治体制,李承晚并没有让新独立的韩国建立起有效的政治、经济秩序。相反,却重新启用了日本占领时期的旧官员,以之打压左派进步人士,并把李氏王朝时期的旧官僚体制与作用重新恢复。由美国移植到韩国土壤中的民主制度很快就走上了畸形发展之路,这种由美国培植的政治体制深刻影响了韩国后来的政治制度,为韩国军人长期干政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潮流是民族民主运动,其特点是外抗强权、内争民主。但是,这一发展进程的主要成果究竟是什么?民主与独裁的关系及其前景如何?这一发展进程的中心任务——政治独立、经济独立与经济民族化的关系怎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革命与改良的作用究竟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实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的问题。由于历史条件不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对其国家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伊拉克新政府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基础。伊拉克战后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关国的主导下,什叶派登上了国家最高统治舞台,从而使伊拉克社会统治基础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萨达姆政府的倒台破坏了国家统一的政治格局,释放了分裂的空间,从而造成国家新的政治统一格局难以建立起来。伊拉克战争催生了社会重大变革,出现了新的统治阶级和阶层,即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成为了新兴的领导阶层,这个新阶层与旧阶层的矛盾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导致政治形势不断演变。今日之拉美,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传统寡头统治已基本被破坏,而代之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统治。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直接触发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演变,它是通过多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变化而起作用的。因此,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变化很值得重视,可以说是观察拉美地区政治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论战后拉美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孙若彦国际战略,也叫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①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对国际基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拟定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在1931年脱离英国正式独立,比大多数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晚一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同拉美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加拿大与拉美之间的贸易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量经济联系也是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以来,加拿大与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后,双方的关系进入一个较全面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加拉关系日臻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双方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日益增强。战后加拿大对拉美政策的变化,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的封建大庄园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土地私有制并存的土地所有制结构趋于解体,逐步形成以进行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名副其实的拉美大选年。继2005年年末的玻利维亚大选之后,还有10个国家在2006年陆续举行总统选举。如此多的拉美国家在一年之内先后举行大选,这种情况在拉美政治中并不多见。作为政治变动的“晴雨表”,大选孕育着拉美政坛的新变化,不仅会改变这些国家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将对整个地区的政治发展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拉美大选及大选之后的政治走向,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2006年国际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2006年的拉美大选,可谓热点多多,几乎每个国家的大选都值得关注。至本期付梓时,虽有4个国家已经选出总统…  相似文献   

14.
在1986年11月上旬举行的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二届年会暨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上,百余名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仅就他们的主要观点作些综述。关于战后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多数学者认为,战后几十年间拉美经济增长迅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950—1980年,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四倍,人均产值增长两倍,工业产值增长六倍,城市人口也比农村人口多了一倍。在许多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大生产广泛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普及,雇佣劳动者已占经济自立人口的60—70%,贫富差别也在进一步扩大。今日之拉美,除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出席我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年一度的拉丁美洲形势论坛正在成为我院年度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拉美研究领域的重要的年度学术盛会,也是我们与拉美各国驻华使节的重要的年度聚会。这对提升我院拉美研究水平,扩大我院拉美研究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愿借此机会向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曾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它们的发展进程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拉丁美洲范围内,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和政治、文化平等权利的斗争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即所谓“土著人的崛起”。印第安人社会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新的觉醒。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某种有利的变化,但是,印第安人问题既与主流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也与造成拉美国家普遍性社会分化的制度与政策因素联系在一起。拉美国家对印第安人问题所表现出的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政治愿望表明,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理解,正在从积极的方面逐步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外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速度、区位配置和部门结构、投资和经营方式以及各国所占的投资比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 60年代后期,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一)投资规模虽日趋扩大,但比重不断减少,80年代呈全面下降趋势。战后初期,外国资本主要以直接投资形式大量流入拉美,借贷资本处于次要地位。1950年,后者只及前者的1/3。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额1950年为77亿美元,1970年增至186亿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