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但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因此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下 ,改革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必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互联网+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方式理论是新的历史形态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课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方式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生活方式理论研究出发,剖析"互联网+时代"人们包括消费方式、劳动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探究当前人们生活方式所面临的消费异化、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的挑战,因而避免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以及用信息决定论取代生产力决定论两种错误论断,能够指导我们走出迷思,探索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互联网+"正加速向各产业全面渗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和无限潜能。在此背景下,兵团服务业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先进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挥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进而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兵团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兵团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及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互联网+"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有效优势,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掌控文化话语权、创建良性生态网络环境,这些都是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与兵团经济融合发展对兵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创新型兵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的基础。随着中国生产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从分散化的家庭承包制到集中化的农业规模生产日益成为发展的趋势。农村土地流转日渐提上议程,从1980年开始,土地流转不断萌芽,约1995年开始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总量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其总体流转程度依旧偏低;直到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自然灾害救助怎样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政策理论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论述了自然灾害大数据深度挖掘、物联网+自然灾害救助发展滞后等目前互联网+自然灾害救助理论政策研究和实践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难点问题,从移动互联网APP技术系统推广、政府主导构建全民化自然灾害互联互救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在"互联网+"的全新时代,我国农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产业。与"互联网+"相伴而行,我国农业该如何浴火重生,奔向3.0模式?时代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引发一场农业互联网革命!随着土地流转制度深入发展,只有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才能实现从农业2.0到农业3.0的生产力革命。  相似文献   

9.
胡仙芝  吴文征 《前线》2016,(12):54-56
"互联网+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是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当前政府监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下一步提升政府善治能力的几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重点强调了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问题,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到实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相当艰巨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主题,大力发展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项目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对原来的土地承包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而言,济宁市各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农业大县的金堂县,如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出具有金堂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金堂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分析利弊,找出差距,在培育“龙头”企业、“五专”组织、土地流转业等带动主体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带动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完善带动主体的扶持、服务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推动金堂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我省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坚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变、坚持土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并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原因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实践,在土地流转上摸索出了农户转包、业主租赁、“四荒”拍卖、土地入股、集体反租等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土地流转开始由小面积流转向大面积流转方向转变,但流转速度仍然迟缓,远远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客观需要。究其原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4.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在新疆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出现的土地流转现象,重要的是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科学客观地认识及合理地使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新形势下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生产制造能力是一国产业,尤其是实体产业发展的根基,而生产组织方式则是生产制造能力的具体落脚点。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是提升一国生产资源实用配置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全产业支撑与国际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基于对"互联网+"行动指南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系统认知,文章提出生产组织方式改进应以人本思维、系统思维、合作思维和产业生态环境思维为主导思想,加强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分散化组织生产、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突破,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多维度实现。同时以青岛红领集团为案例,分析其以c2M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生产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做法,以便更直观的实现对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改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辽宁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正在打破原有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市、城镇要求拓宽发展空间,农业现代化要求耕地相对集中。加快土地流转成为下一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辽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速度低、规模小、不规范,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矛盾有升级的趋势。对此,本文提出了积极稳妥科学快速的土地流转原则,并提出建立四个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不仅强调了跨界的无障碍的连接,而且它还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行政审批"就是要不断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审批服务模式的一个过程。按照"互联网+"精神,成都市龙泉驿区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行政审批进行了探索,变以部门为中心的审批服务模式为以公众为中心的审批服务模式。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条块儿割据强力,审批专网阻隔,激励文化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壁垒,保障信息自由流动,也需要在健全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潜在激励"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李梅 《山西青年》2022,(15):24-26
远程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顺应了时代要求,“互联网+”与远程教育的融合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简述远程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远程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助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效果、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三个关键性的决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流转可以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土地征用要缩小强制性征地范围,合理补偿农民。其中土地流转就是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把土地资源变为资本、把地权变为股权、把农民变成股东,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  相似文献   

20.
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突破的“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2)推行耕地托管制度,以推动耕地顺利流转;(3)实施补贴政策,对土地规模经营给予扶持;(4)建立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制度;(5)发展支农行业,保证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6)实施农业劳动力再培养,延长农业就业链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