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与主张的认同情感与遵从态度,最终达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并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有着天然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人民大众是党的根脉。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事业,正是集这种灵魂根脉于一身,才演绎了一场近代以来的中国最波澜壮阔的历史话剧,走出了一条堪称世界榜样的“中国道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民群众的生存诉求和近代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形成的,它在中国广大民众中的传播,也正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奠定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群众基础,为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理论条件和政治基础,才使得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艰难中前行、在发展中完善、在创新中成功。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混乱.近十年来,俄罗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逐步采取措施力图消除意识形态多元化带给国家的消极影响.这一发展历程对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是最佳的活教材.从俄罗斯启示中我们更加明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内容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蕴涵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主体精神,其内在思想及精神指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弘扬红色文化,是当今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主阵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积极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构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的主基地,拓展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资源,在全社会塑造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自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红色文化的载体作用,赋予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素 《学习论坛》2010,26(7):11-14
关注民众命运,既是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应坚守的传统,又是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是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决定的,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10.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也不乏碰撞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如此。要卓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走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必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概言之,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三生 《求实》2012,(3):90-92
红色文化在其内涵构成、生成过程、创造主体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内在联系。在正确处理红色文化属性中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红色文化发展中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红色文化创新中实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等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化,通过实现红色文化生活化、促进红色文化信息化、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人民群众历史观的本质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特点,探索"大众化"的新形式和新路径,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8)
农民文化传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严重的阻碍性。破解农民文化传统,就是把农民阶级革命的反抗意识与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耦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历史动力;成功解决农民利益诉求的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找到现实路径;把农民传统文化演进的社会理想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广大农民进行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多元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共存构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文化多元化的视野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明确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关系,发挥三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探求具体的实践路径。要弘扬主流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召力;依靠精英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力;利用大众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郑海祥 《求实》2012,(9):7-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除了从政治意义或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论证外,还应该从文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深入分析:从历史的传播轨迹来看,文化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心理基础;从现实的实践过程来看,多元文化并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的文化境遇;从推进的路径选择来看,文化繁荣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动力、内能和指向作用。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关系的相关论述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弘扬和利用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是从理论内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践载体,从理论受众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现实路径,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大众化"就是放下"身段",接近民众;"大众化"就是关心"人民生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