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绿洲,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区。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以绿洲生态为基本特征的灌溉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也是农业实现自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面临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促进新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优势,发展一批生态经济产业;降低对生态资源的需求;积极开拓和培育市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惠兰  蒲春玲 《实事求是》2006,192(5):51-5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直接影响到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地域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应确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以荒漠化防治、绿洲维护与扩大、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重点,加大水利建设、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和草地建设,把发展人工生态与保护自然生态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绿洲大型防风基干林与农田林网化配套建设,基本实现绿洲生态环境平衡,使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绿洲生态的典型区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则建立在生态更加脆弱的人工绿洲之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大使命,发展经济是其使命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先是在保障绿洲生态安全前提下发展经济.因此,基于维护绿洲生态平衡,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着重推进农业现代化,慎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相关研究显示,新疆目前面临着沙漠和绿洲扩大、水域草地及自然森林缩小、环境质量恶化等主要问题。为加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要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突破,构建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以促进新疆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典型的绿洲生态,水是新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依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新疆绿洲面积已由1950年的4万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7.07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绿洲面积扩大使得水资源更加紧张。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绿洲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出现了一股研究绿洲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 ,在各种报刊发表有关绿洲的文章就有三千多篇 ,同时还有一批公开出版的专著 ,关于绿洲的定义有二十多种。深入探讨绿洲的特点及绿洲演进规律 ,对西部大开发和实现干旱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曾在《新疆绿色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一文中提出“大绿洲生态经济”的概念 ,希望能展开讨论 ,促进对绿洲的研究不断深化。  一、绿洲概念的演进绿洲是人类在干旱区生存和发展的伟大创造。绿洲随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演进而演进 ,人类对绿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勤  魏琪 《实事求是》2012,(5):38-41
绿洲是新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摇篮,数千年来新疆的绿洲承载过人类文明交汇融合的辉煌与繁华,也见证了文明过后留下的荒芜与苍凉。新疆绿洲的沧桑巨变无不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深刻反思新疆绿洲文明兴衰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边疆长治久安的根本前提,也是绿洲文明发展延续的必然要求。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洲,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跨越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和能力建设等领域综合配套措施,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新疆山川秀美、绿洲常在。为此,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探索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绿洲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过度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的生态文化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生态文化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先导;以新疆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基础;要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环保立法,为培育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勤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13,(3):97-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生态文明不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种先进理念,而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数千年来生活在干旱区绿洲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我们培育和发展现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经济的特点是绿洲经济,绿洲经济既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本质,又是新疆经济起飞的基础。所以,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新疆绿洲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新环境、新经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生态农业模式,既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云南省德宏州而言,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开展生态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强化科技进步,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进区域品牌打造工程;为发展生态农业解决资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0,(13)
正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生态农业综合考量社会、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有效解决农业资源紧缺和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近年来,桂林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形成了多个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农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保持绿色、无害、无毒的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渐认同和形成使用生态环保生产方式的理念和行为,这对促进农民生态道德治理,促进农民生态道德素质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林  喻林  刘克春 《求实》2012,(1):52-54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前行,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由于生态农业的特殊性,我国生态农业企业比一般农业企业生存压力更大,因此,从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甚至产品销售环节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生态支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新疆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体育文化、绿洲体育文化、高山体育文化和水上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构成。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逐步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当前应重点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积极推进工业生态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协调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认识是关键,法规是保障,政策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具有单独经济区的区域特征,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交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密切结合新疆绿洲经济的实际,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山川秀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