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忍”,自古以来就为不少仁者、智者和圣人们所推崇:一首首流传的、新创的忍字歌,脍炙人口、深含哲理,为古今一些贤者奉为座右铭。对于领导者来说,忍有时给人以消极、软弱、无能之嫌,但笔者以为,准确地把握忍的度和时机,不仅是种大智大勇,处惊不变、成就大业之高深境界,还是一门成功的领导艺术。《说文解字》解释“忍”:“忍,能也。”  相似文献   

2.
缪荣书  虞圣强 《群众》2000,(4):30-31
李洪志炮制的所谓“法轮大法”及其个人的真面目和丑恶行径,已为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所戳穿。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很长时间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法轮大法”那么痴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洪志打出所谓“真、善、忍”的幌子欺骗迷惑人。加之又有极少部分追随者站出来为之作所谓的“理论论证”,说什么李洪志的“真、善、忍”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通”“相融”的,是“一致”的,一时间把人们搞得  相似文献   

3.
周质平 《台声》2003,(11):17-20
我深知如此言论在今日台湾是有些“违碍”的,但我长在台湾,来自台湾,终不忍看台湾走上这条不通的死路。是以作此文———  相似文献   

4.
常成 《两岸关系》2001,(4):41-43
在岛内企业成群结队来祖国大陆寻求发展的大趋势下,台湾当局为了“留住”企业,不断释出要“检讨戒急用忍政策”的讯息,台“行政院长”张俊雄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可立即实施“大三通”。对于台湾当局这种惯用的“拖延战术”,广大台商的反应是:“戒急用忍已经忍了很久了,忍够了”、“若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才实施‘大三通’,根本来不及”。面对货柜转运带来的成本增加,面对不能通汇造成的筹资不便,面对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的压力,台商们在焦急地企盼着:两岸“三通”,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聂彩霞编辑:你好。 我结婚已经7年了,正属于痒痒的时候。最近,老公的又一次出轨被我发现,我很伤心。第一次我忍了,第二次我也忍了,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想离婚,我相信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会幸福的,可老公又像前几次那样哭着求我原谅他,说他是爱我的。我真是很矛盾。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给我一个建议?我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薛事录(官名)发高烧,昏昏梦中化为一条鲤鱼跃入湖中,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饥。忽见一渔夫垂钓,明知饵上有钩,吞之必出大祸,但犹疑再三,终因难耐饵香的诱惑,张口吞钩被钓,成为渔夫的美餐。冯梦龙由此点评说,薛事录被钩皆因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故事显然是“假语村言”,诸君读后自可一笑了之,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令人回味的。纵观现实生活,这种“识得破”而“忍不过”者又何止薛事录。且看近些年落网的数以万计的大小贪官,可以说他们大多数人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诱饵…  相似文献   

7.
在天空     
天空是不能“在”的。地球的吸引力,使人无法在天空“在”得太久,只能在地上。但是,去年我随队走访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个地方,每到一处,除了一次是坐汽车, 其余都是靠飞机运送的。天上地下起起落落九趟,飞来飞去穿越了三个国家,在天空的时间算是“在”得比较长了。所以,我才敢有“在天空”的说法。在天空的感觉大致是一样的。一路上,  相似文献   

8.
唐贞观时代,高僧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  相似文献   

9.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70页上说 ,“万有引力定律是任何两个宏观物体之间所固有的自然规律” ;第74页中又讲 ,“掌握了浮力定律等规律 ,就能制造船舶和汽球。”教材上述两处都是将定律混同于规律的说法 ,我认为是不妥当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因而具有客观性 ,又称为客观规律。不管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人的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 ,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不能凭人的主观意志去创造、改变或消灭。定律则是科学上对某…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时刻缠绕我们每个人、影响我们一生发展和幸福的重要心理现象。能否觉察和控制好自已的情绪,是情商高低的首要表现,对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里所要“忍”的对象,主要就是人的失衡了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壤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相似文献   

12.
我在人海中寻觅,脑子里印着总编交待的几个概念“成功”、“漂亮”、“职业”(并非在演艺界)、“时代感”、力度…… 站在人民大会堂正门的入口处,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沿着台阶缓缓而上。我在寻找一个人寻找一个亮点。我的眼睛突然在一处定格——就是她!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一位上海航空公司的“空嫂”吴尔愉成了成功女人风采栏目第四位主人公。  相似文献   

13.
胜诉与败诉     
在诉讼活动中,无论是诉讼中的原告方还是被告方,都十分看重一个“胜”字。准备起诉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能不能胜诉?胜诉的把握有多大?如果不能胜诉或没有多大把握,我就不起诉而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对于被诉的人则在考虑“他起诉了,我不能让他胜诉”、甚至是“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行”。总之,无论什么样的诉讼,当事人选择它的前提,一般都事先考虑必须维护胜诉的“尊严”。再一个表现就是,一旦面对公权力,则一般人又走到另一面,即“和公家打官司我胜诉把握不大”,因为“我惹不起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一旦遇到的是代表公权力一方的起诉,如…  相似文献   

14.
忍与不忍     
云溪子 《小康》2009,(12):100-101
"忍"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礼佛者的重要要求。许多名僧将忍字贯在自己的法名之中。当年湖北黄梅的"弘忍"大师,是禅宗慧能、神秀大师的老师,世称禅宗五祖,影响巨大。今浙江普陀山的“戒忍”大师,主持一方名山,算得一位高僧。以忍字为法名,足见佛家对忍字之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日友谊新篇章──开封大相国寺友好访日团随访录郭宝兴以中回佛敦i办会副会R、八爿人相问守住持真禅大和尚为团长的7f列人X’I卜卜“友好访日团”一行5人,应日本京:ti人本山水Ns(t--j寺蝇谷hi忍的邀请,于1994任4月5日于12日的问Sn木,我...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道人事(更是人心)预测题,举国关注,拭目相待。既为预测,则—— 其一,说的不是机关官员要不要裁减。唐代以来,闲官冗员与日俱增,至今每30人要供养一个“官”(或“员”),谁承受得了?如果真个“官多力量大”也就罢了,偏偏“一个人的事三个人干:一个人干,一个人看,一个人在捣蛋”,且“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谁忍  相似文献   

17.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未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象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一、“历史循环论”是历史唯心主义 李洪志认为“真、善、忍”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任何物质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构成宇宙的东西”。这样,李洪志就把世界本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实体,把“真、善、忍”这类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当作是人类产生以前早已存在并与宇宙同一的根本特性。李洪志还把“佛性”说成是永恒的、千古不变的,制造释加牟尼转世的理论信条。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鸿门宴》一文中“生彘肩”的“生”字,究竟如何理解,至今似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将它释为“不熟的”;有的人将它释为与“胜”字同,反训为“又肥又香”;有的人将它释为“未食先留”之意;有的人将它释为系“全”字之误,作“全”解。最近,四川陈林俊先生撰文,将“生彘肩”的“生”释为“鲜”之义。在这诸多解释中,第一种说法尤为许多注、译者所采纳,因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然而人们对这种说法也多有怀疑,因为项羽是个“为人不忍”、“生当作人杰”的磊落君子,他怎会将不熟的猪腿肉给被自己称之为“壮士”的樊哙吃呢?而早已习惯了…  相似文献   

19.
武锦福 《前进》2004,(5):23-24
谓诚信?诚信的概念范围包括哪些?我以为,诚信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东西,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箴言便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为人处事必须诚信的观点。如“欲当大任,须是箴实。”“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等等。并且将这些作为人生的基本理念和信条。诚信一词,从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来讲,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公平和以诚信相待的良好风气,以及国家政治生活层面的意义;二是具体到一个人为人处世与齐家修身的行为准则:三是狭义范围所特指的日常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章师明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里所说的“人”,我体会主要是指人的素质,人的精神面貌。而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