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是社会病毒,既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肤和政治生态,又腐蚀着廉洁市场和廉洁社会的肥沃土壤。在腐败现象产生的众多缘由中,个人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制度之母。因此,高度重视并运用价值观教育方式反腐倡廉,构筑"不想腐"的价值观防线,可选择正确价值观教育、廉洁文化培育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策略深度有机融合式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2.
陈文胜 《唯实》2010,(10):14-17
反腐败的根本举措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确立了民主党派监督职能,成为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特色,也成为我国目前根治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辉 《世纪桥》2009,(7):105-10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素质不适应、规章制度不健全、整体监督欠缺。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党内一些腐败现象之所以禁而不止,查而不绝,特别是集体腐败现象日趋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 督力度不够。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江泽民“要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批示精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到清正廉洁的需要。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以更坚决的态度、更严格的标准、更具体的制度、更细的规定、规范、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相信和依靠群众,让最有发言权的群众参与监 督。还要毫不留情地惩处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全国上下反腐败力度逐年加大,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也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权力的失控、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如何从抑制腐败的动机、从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从增大腐败的成本以及从公正待遇等弧节着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铲除腐败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要把反腐倡廉的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程序之间协调一致,建立健全一种防腐惩腐的运行机制.决不能让腐败从最薄弱的环节侵蚀党的机体。  相似文献   

6.
周鹏飞 《纪检与监察》2003,(11):14-14,23
腐败现象的成因之一就是行使权力的过程缺乏透明,搞暗箱操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改变权力运行的方式,使政府机关的职权、程序、办事结果、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等为社会公众所周知,以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世界上许多国家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腐败现象充斥着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众的腐败现象影响着公共生活。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公共生活伦理置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焦点位置。对公共腐败的归因分析,从公共伦理观念确立、公共伦理制度的建立、公共伦理规范的完善等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三个方面对公共反腐行动起到促进作用。从文化、制度、规范、教育等多角度多途径促进公共伦理的理性建设,进而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及实施公共反腐行动。  相似文献   

8.
积极防范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牢固树立党的清正廉洁形象,我感到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上使长劲、在监督管控上使实劲、在从严治党上使狠劲,切实形成靠法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07,(8):5-6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巡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有预警作用,可以提供案件线索,可以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监督的形式”,“巡视制度好,特别是在关口前移、注重预防上有效果。”吴官正同志也多次阐述了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由此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0.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牢牢抓住文化建设推进队伍建设这一核心环节,着力构建精深、精到、精当的理念文化,有威、有效、有情的制度文化,专业、敬业、兴业的行为文化,有用、受用、管用的器物文化,锤炼出一支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质监执法打假队伍。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赵湘芝 《学习导报》2012,(18):21-22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反腐倡廉就是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维护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由其根本性质所决定,加强反腐倡廉,既是我们党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党保持纯洁性的治本之策。必须完善问责制度、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以保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保持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我们惩治腐败越坚决有力,就越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越能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构筑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最近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  相似文献   

14.
廉洁文化是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思维与实践方式,是从文化建设人手,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或缺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约束功能。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功能,对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加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建成 《先锋队》2011,(12):52-52
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总体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闺有企业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积极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基础。要进一步搞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制约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深入贯彻党对反腐侣廉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构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党内腐败现象时指出:“这些现象败坏党的声誉,损害党群关系,同党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他强调,“我们一定要从近年来国内外惊心动魄的严酷斗争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江总书记这番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语句,激起了全场长时间的鼓掌。这表明了广大党员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更表明了对党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强决心的拥护。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就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人民监督的耳目和喉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振 《求实》2000,(2):22-23
任何公共权力如果离开一定的监督制约,都有异化为“私权”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监督是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形式。为此,我国在制度上、法律上、组织上建立了多种监督渠道和监督机制,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从一个时期以来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看,人民监督的强大威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之间实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大众传媒作为人民监督的耳目和喉舌的功能。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国人民真正享有了政治上的监督权、知情…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现象有10个特点。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根本因素。加强党内监督,根本也在于制度建设。目前应做好以下4个重要环节的工作:继续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发展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党内监督体制,强化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和健全对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规章制度建设,真正使制度系统化,发挥制度的同向合力作用,提高党内监督实效,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